我如何能从现实中去了解自己,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1-27
自我认识的一条途径就是社会比较。这最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汀格提出的。菲斯汀格认为,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确定的,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他指出,个体为了适应生活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及周围环境的情况,如果对自我不了解, 就会产生不安与焦虑, 甚至会引起紧张,不知道应该怎样表现自己,尤其是当个体处于一个新的环境,很想了解自己的能力与观点在群体中有什么地位、 产生什么作用时, 社会比较就显得更为迫切。

社会比较常常是在无意中进行的。人们有一种心理倾向,总是不不由自主地用别人的形象或某种特点来衡量自己,并据此对自己做出某种评价,或是自己优于别人而沾沾自喜,或是因自己不如别人而自惭形秽。美国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请一些想谋求职业的人就指定的几个品质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把这些人分为两组, 在两组求职者面前各出现一位先生, 在一组中出现的是一位衣着考究、神态自信、温文尔雅、手提公文包的人;在另一组中出现的是落魄潦倒、畏畏缩缩、衣着肮脏的人。两个假装来办事,等两位先生走了之后,主试又让两组被试对自已的上述品质重新评价。结果,见过“干净先生”的那组的自我评价比第一次都降低了,而见过“肮脏先生”的那组人的自我评价比第一次评价都提高了。这个实验不仅证实了社会比较往往是无意识地过行的,而且也说明社会比较在形成和改变个体的自我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当个体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类似于自己条件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致时,就加强了自我评价的信心, 大大提高了安全感; 相反,如果发现和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差距很大时,就会使自己的安全感受到极大的威胁。

是不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会完全受别人对自我的评价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对自己的某种看法和评价来自于一个自己所崇敬的、有权威的人物,那么他的意见极可能改变该个体对自我的看法,转而采取权威的那种看法;如果许多人众口一词地都确认一个人有某种优点或缺点,尽管这种评价与他原来的自我认识不尽一致,他也会转变自我认识而承认自己有那个特点;如果在自己是否具有某种特点或品质的问题上,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相差太大,或完全相反,此时, 一个人很可能坚持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否定别人可能是正确的意见。因为相差太在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会威胁到一个人自我认识的稳定和统一,威胁到他的自尊心,破坏他心中所珍爱的自我形象,因此他要用否定别人的看法来自我防卫。如有些学生当听到父母或老师指也他的某个缺点时,他常常会矢口否认,甚至认为是“鸡蛋里头挑骨头”,故意打击自己,不但要为自己辩护,有时还会与父母或老师激烈争吵。这种情况常常是出于自我防卫心理而产生的。因此,为了增强安全感,个体在进行社会比较时,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优异,他往往和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 使自己安下心来, 产生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安慰心理。如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因成绩不佳受到父母批评时,他往往用“某某人比我考得还差呢”来回敬父母。

我们引导学生学会用“社会比较”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时,常常采用这样一些措施:一是学会欣赏他人,即让学生彼此之间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将它们写下来,并告诉对方,这既是用别人肯定性的评价增强自信心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不具有的优点,进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二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寻找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看到“我的另一面”,并通过自我控制,对自我做某些调整和改进,使自己不断进

每个人又有优点和缺点 全面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