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评论的新标杆】 网络舆情案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17
据媒体报道,“两个舆论场”的提法在国内最早由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如今,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主流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较量愈发显著。新闻网站作为互联网上的主流声音,更应成为连接两个舆论场的桥梁,体现公众视角的第三方。
作为中国新闻作品最高奖项的中国新闻奖,已评选六届网络新闻作品。在这个互动媒体时代,网络评论因载体形式的进步而充满生命力。仅凭一篇评论力作征服亿万读者,抢占舆论制高点的希望已很渺茫。因此,网络评论要打破传统媒体时代的生产流程,以专业性、思辨性、公众视角等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平民表达方式传播观点,打通舆论场。
在北京暴雨事件中,主流媒体与民间媒体形成了两个舆论场,表达方式与传播理念的差异造成了明显的相互博弈。事实上,近一两年来,公民新闻的雏形和吸引力已逐渐显现。在突发事件中,微博用户通过手机等客户端实现的自媒体传播方式在不断抢占受众的视线,他们的叙事方式区别于专业新闻传播者,但在某种程度上同样具有新闻价值和影响力。
网络媒体的评论不能脱离时代,网络评论写作者要熟悉互联网传播的本质,即去中心化。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和“无冕之王”,被赋予权威发布的角色。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权威要有全新的演绎,去中心化,也即多中心,每一个发布者都是中心。因此,媒体评论要给自身合理的定位,从准确的定位发声。
传媒学者付玉辉认为,互联网新闻评论要想真正获得话语权,最为重要的是体现新闻评论的本质和互联网传播的本质。新闻评论的本质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所发表的言论,因此其新闻性、评论性是核心要义。互联网传播的本质是以自由、开放、共享、协作的互联网精神为基础的及时性、去中心化、参与性、互动性的传播方式。这一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为明显。
网络评论的专业性是区别于宣传报道和民间信息传播的重要特点,是新闻网站评论的着力点。微博语境下的网络评论仍然要以新闻专业主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尽最大可能成为独立的第三方。
新闻的生命力与价值在于时效,即任何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呈现。新媒体在时效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也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快速运转机制。
思辨性要求创作者有深厚的人文积淀,逻辑、理性是对网络评论创作者的基本要求。新闻网站需要在人才培养和机制方面下足功夫,拥有站在客观立场精当表达观点的评论员。
互动,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直接表现。一则触动受众的新闻报道,往往也会激发其“跟帖”或留言的欲望,双向和多向、点与面的交互就能让一个消息变得立体。
公众视角要求媒体的评论把脉受众心理,关注大事、大是、大势,也关注民声、民生、民情、民意,成为针砭时弊、引领社会的旗帜。
平民表达要适应网民的阅读习惯,评论要找到适合网民的阅读习惯,这是在外延层面对信息内容的包装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