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题 在 牡丹亭 一书中 梦 在剧中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11-09
梦,是杜丽娘情感的第一次碰撞。梦中的杜丽娘是脱去了人格
面具的本真意义上的杜丽娘,是在人格面具压抑下的阴影原型在杜
丽娘心中以巨大的爆发性从本能中释放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
释放一方面使杜丽娘获得了慰藉,一方面又使她原有的平衡心态在
梦醒之后被完全打破,以致精神陷入了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最终
陷入自我毁灭的境地。《惊梦》描写了潜藏在杜丽娘性格中的最激进
的因素——大胆和热情,它们有活力,也具有反抗力量,但这种力
量的现实效用太微末了,它甚至还被压抑在杜丽娘的潜意识层面,
只能通过梦境的自由让我们感知。但毕竟有了梦,梦使杜丽娘的生
活发生了质的转变,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加剧了,她必须重新选择。
于是,杜丽娘迎来了她的第二个发展时期:从《寻梦》到《闹
殇》所显示的毁灭阶段,通过肉体的毁灭,杜丽娘获得了精神上的
超脱。杜丽娘与柳生的梦中云雨,给杜丽娘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
击。性爱所爆发的力量以及性爱对人的情感冲击往往能使人更清醒
地判断感情、把握感情。通过惊梦,杜丽娘的自我意识迅速醒转,
她把自身价值——美的价值的实现的希望悉数投注在了柳梦梅身
上,她的不知所起的情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投放和她认为值得投放的
对象了,以前的那种混沌的、变幻的情感终于固着在爱情上了,爱
情从此吸引了杜丽娘的全部精力,从此也使杜丽娘情的投入一发不
可收拾,情已主宰了她的全部生活。
她对梦境留恋难忘“心中思想梦中事,何曾放怀”,甚至渴望旧
梦重温。对梦的反复回忆,使她对自身的生存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
反省,她问春香“你说为人在世,怎生叫做吃饭?”这一沉重的反
问,其实质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与目的的追问。《惊梦》之后的杜丽
娘,她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日甚一日,但同时,现实的密不透风,
使她对这种渴求的压抑也愈加厉害,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空前尖锐,
同时,杜丽娘要求解脱的冲动也就愈急切。对柳梦梅的爱控制着杜
丽娘的情感世界,但这种情感在现实之中却得不到交流与呼应,更
得不到支持与保护,也就是说,现实环境又制约着杜丽娘的情感世
界,杜丽娘的内心是何等的绝望,何等的痛苦。苏珊朗格说“情感
是一种集中强化了的生命,是生命湍流中最突出的浪峰”。自由是情
感的第一要素,压制情感正如压制生命,情感的无望也就是生命的
无望,杜丽娘无望的爱情终于使她一病不起,进而在中秋之夜,经
不住晶莹圆月的刺激,悄然逝去了。“轮时盼时想中秋,人到中秋不
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杜丽娘的死不是心甘情
愿的,是一种对现存环境的无奈的反抗,是类似于以自戕来惩罚他
人、对抗环境的悲剧方式。死亡的理由,其实也是生存的理由。杜
丽娘就其性格类型而言,是一个内倾情感型的女性,她的性格决定
了她不可能选择“杀出一条血路”的办法去冲出重围,来实现自己
的理想。她对环境的抗争只能是寓激昂于低徊的。她的以死来殉梦
中之情的方式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勇敢和热情,因为无论如何,
死亡都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和勇气。
杜丽娘的因梦而死,真正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然而汤显祖的
高明之处即在于并朱将杜丽娘的死作为结局,他让杜丽娘为情而死,
又让杜丽娘为情而生。从《旅寄》到《回生》这几出戏暗涵着这样
的思想:不应以死作为最后的结局,而应以生的完满结合为最高旨
归。杜丽娘的回生为她的死做了一个新的注脚:她不是消极的以死
来殉梦中之情,而是积极地企求以死来求梦的实现。《幽媾》《欢挠》
《冥誓》等出戏即可看作是《惊梦》的延续,也可看作是杜丽娘生
活理想的具体化、形象化的展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1-07
第二出 言怀:
柳梦梅:……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因此改名梦梅,春卿为字。正是:“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第十出 惊梦
(略)
杜丽娘梦中与柳梦梅幽会

第十二出 寻梦
(略)
杜丽娘被母亲叫醒后心情抑郁,第二天寻梦

杜丽娘与柳梦梅在幽媾前不知道对方所做的梦的内容,但他们不能不说是因梦钟情,杜丽娘为情一梦而亡。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个梦,就没有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第3个回答  2010-11-12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通过编织梦和醒、死和生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突显出理想与现实、情与理之间的矛盾。作者十分喜欢写梦,也十分擅长于写梦。在他人的四部戏剧作品中,“梦”都是故事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并由梦而搬演出一场场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戏来。汤氏在解释他的剧作中为什么都离不开梦时说:“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汤显祖集》卷四十七《复甘义麓》)。这是说,梦是情的反映,写梦也就是写情。所谓“因情成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一个人的事,梦中的景象也只有做梦者自己知道,因此,梦中之境不需要有任何的掩饰。梦境是人们内心最真实情感的表露,一个美丽的梦通常是一个人的追求和向往的反映。

汤显祖正是运用了梦的这种特点,按排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梦境。柳梦梅的梦写得十分简单,只是通过他自己的叙述交代一下,为以后他与杜丽娘的相会设一伏笔。而对杜丽娘梦则编写得细致入微,有声有色。剧本《惊梦》一折,从丽娘游园写起,细致地描述了她如何因园中之景而引发起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感情。其中,[山坡羊]一曲,丽娘倾吐内心之幽怨,情真意切、缠绵悱恻,听者将无不为之动容。丽娘正是由此“情”因而进入梦境的。接着,在梦中,丽娘在美丽的花园里见到了她心目中向往的情人。其间虽然免不了少女初次与异性接触的羞涩,但她却大胆地投入情人的怀抱,两情交融,畅其欢快。然而,正当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难舍难分之时,却被杜母的到来而打断,而且当她醒来之后,立即遭到了杜母的严辞教训,要她遵循“女孩儿只合香闺坐”(《慈戒》一折中杜母语),不得超越礼教藩篱一步。这里,汤氏通过这一梦一醒的情节安排,显示了理想与现实、情与理的强烈对比,激发起人们对“恒以理相格”的现实生活中封建礼教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