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烈武成王”姜子牙的生平及其出生地之历史考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0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汉族(华夏族),商末东海上人士(现今河南许昌,另一说法是安徽临泉姜寨)。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太公生平及其出生地之历史考证

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于东海上《史记·齐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

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关于姜太公的出生地,文献记载不一,主要是河内说和东海说。

《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历史上第一个给太公故里定位的是东汉史学家高诱(涿县人)在注纵横文化释《吕氏春秋?首时》和《淮南子?汜论》时,两度把姜太公注释为河内汲人。《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沿者,东海上人。西晋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专载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水经注》载:(汲县)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浚急,人亦谓之溪,言太公常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本生于汲,旧居犹存,君与高,国同宗,载在《经》、《传》。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竟茂,相传云:太公故居。

宋氏著名学者罗泌在所著《路史。发挥》中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也。清朝王昶在《金石萃编》载:去汲县治北二十五里,崇岗f岩,林木丛茂,有泉迦唬其下距泉复二里许,相传吕太公墓在此,故名其泉为太公泉,士人即其建庙以祀焉……清乾隆二十年《汲县志》载:太公泉在县治西北二十五里,流十余里,伏流入地。太公泉东,太公之故居也。 清制作《水经注》附图,对太公泉为太公故里,标示明确。

权威著作《二十四史人物考》对太公汲人有明确认定。《河南通志》载:吕尚墓,在府城(即卫辉府,今日卫辉市)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纣居东海之滨,后徒渭滨,封国于齐,还葬于此。北宋宰相吕蒙正留下族谱,现在可以看到的洛阳《吕氏宗谱》沿袭先人记载《齐太公传系图》称:太公名尚,字子牙,河南卫辉府汲县人。 南宋时学者吕祖谦编撰的《吕氏世系谱》、朱熹在《吕氏世系谱序》中称:商纣之际有吕涓,字子牙,炎帝之裔,河南汲县人。 台湾《吕氏族谱》记载:太公于公元前1210年八月末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台北市的《姜太公谱图》记载:太公望出生在商朝庚丁帝八年已酉八月初三日河南汲县(今卫辉市)……1990年第三届全国吕尚学术研讨会暨吕氏宗亲会在广州潮州卢岗召开,编辑出版了《吕氏族谱》,族谱写明:太公吕尚公,河南汲县人。

西晋河内郡汲县县令卢无忌,为太公后裔,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撰有《齐太公吕望表》,文曰:齐太公吕望者此县人也。该碑虽已失落,但故宫博物院等处藏有不同时期的拓片。《吕望碑》,全称《修太公吕望祠碑》。该碑为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汲郡太守穆子容撰文并正书。该碑虽已失,但卫辉博物馆藏有拓片,《金石萃编?卷三十二》载有全文。碑文正面有:迢迢岳胤,蔚蔚姜枝。卢元忌置碑僻据山阜,崔瑗刻石枕康衢。阴面镌刻了尚姓参与立碑的官员和平头百姓约八十余人,是研究姜太公的珍贵实物资料。在太公泉镇前太公泉村姜太公庙内,现保存清朝乾隆巡抚毕沅立的齐太公故居碑。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西北地的山岗上有封土高大的姜太公墓,墓前矗立有墓碑,是清朝康熙二十年卫辉知府加伍仲春所立,上刻:周姜太公茔葬处。

姜太公第100代孙吕梁先生,广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数十年从事文史、考古、牒谱研究工作,他经多方考证,1995年撰写了《吕尚新考》,认定:河南卫辉市,是姜太公出生地和墓葬地。1996年4月8日,广东、广西和中州吕氏宗亲会代表团云集太公墓秉诚谒拜,他们说:卫辉太公泉是姜太公生养死葬之地,我们不愿也不会认错坟山,拜错祖宗。2001年10月台湾姜太公第101代孙姜竹先生的题词是:河南卫辉姜太公诞生地。 2001年10月24日—27日,《中华吕姓》座谈会在广东省潮阳市峡山东明大厦举行。广东吕炳雄先生书:河南卫辉太公泉姜太公诞生地。 当代太公后裔,2003年出版的《中华吕姓》主编吕心惠(河南登封人)、吕南明(广东人)、研究族史的学者浙江吕连起、吕居清、吕龙德、洛阳人吕明月、吕俊海、登封人吕林等人分别前往太公故里太公泉考察并至太公墓前虔诚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