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施最严交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2-26
2013年1月1日,被广大网友热议为“史上最严交规”的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要正式实施了。据了解,新版交规采取了比现在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新规新增及调整的记分项目中,一次记满12分的共有11项,记6分的有14项,记3分的有12项,记2分的有11项,记1分的有4项。记分从原来的38项增到52项,多项违法行为提高了记分分值。
A
严管有利唤醒公众社会责任
闯红灯、不避让校车扣6分,酒后驾驶、遮挡车牌扣12分,超速50%以上扣12分,一年两次记满12分重新路考……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被大家称作“史上最严”,一点也不为过。这四个字多少反映出一些驾车人的情绪:今后开车须得十分小心了,驾车再不会是“洒脱”,而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了。
为什么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除了对越来越多、越来越恶性交通事故的考虑,从深层次上说,这是从社会管理角度进一步强化公民的规则意识。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规则意识必不可少,如果缺失了,社会将是一盘散沙,民众将是乌合之众。而强化规则意识,它的意义更在于进一步考问与唤醒民众对于社会的责任。
首先是对于自己的责任:作为社会人,不论身处何地、是何角色以及“混”得怎样,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无视自己的生命与安全,都不可以把驾车当儿戏;其次是对于他人的责任:无视交通规则,把马路当任意驰骋的“疆场”,不但自己身临险境,更是漠视他人生命,是“杀手”行为,也正是出于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新规定特别强调了对校车、大中型客货车、危险品运输车等关涉公众生命车型驾驶人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再次是对于管理的责任:对交通乱象,除了驾车者个人素养的因素,交通部门同样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如果不细化与严管将会是失职,比如新规中有些条款虽不直接指向交通事故,但对于从细节上强化交通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古 井
B
最严法规也需人性化执行
面对如此严厉的交通法规,大家伙都在仔细研读,表示高度重视。无疑因为严格,法律的震慑力大大提高,相信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会提高不少,但是,应该承认,在我们的一些交通违规实例当中,除了机动车驾驶员的恶意违规,有一部分驾驶员确确实实是因为道路情况不熟悉或其它一些特殊原因一不小心违了规,倘若因为一两次的不小心就必须承受如此高的代价,感觉力度稍稍大了一些。
虽然,在新的交通法中,看到误闯红灯或者有特殊原因闯红灯的情况也有人性化的考虑,可以向交警部门申请纠正处罚,但是这种程序还是相对麻烦。不知道新的交通法实行以后,在生命危急关头,会不会再出现有机动车司机愿意在千钧一发之际连闯红灯送急救病人的善举啊?最严法律下,很可能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担忧。
再比如说,按照新交通法,机动车必须要给特殊车辆避让,那如果实际情况是这样:不避让属于违规,但靠边停车让行的过程中可能本身也在制造另外一种违规呢?在重罚之下,如何来取舍?法律法规设计不可能涵盖到所有的细节,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情况,法律可以制订得很严,法律的执行也需要很严,但是严格不代表冰冷,应该增加人性化的成分,毕竟罚款、扣分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果不顾具体情况,只知道罚款、扣分,即便按规章办事,只怕也会落下简单粗暴执法甚至为部门谋福利的口实。□璐 璐
C
从严处罚应防“权力寻租”
一年内闯红灯两次将被吊销驾照,那些为了超速冲灯不被拍到的故意遮挡车牌的司机们,一旦发现将直接被罚12分。这些重罚规定,对把生命当儿戏的“亡命司机”来说,可谓是当头棒喝。对此,多数司机表示鼓掌欢迎,但当中亦不乏一些质疑声:这是否有“以罚代管”之嫌?力度是否过大了?
举个列子,闯红灯一次扣6分,对于驾驶员而言,绝对是很重的处罚。这个被扣掉6分的驾驶员在记分周期不仅不敢再闯红灯,而是不敢再开车了。因为一不小心再“闯”一次红灯,驾证就要吊扣,要重新去学习重新考试。显然,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学车开支,都将成为开车人的不堪承受之重。但是,在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秩序下,一年不闯红灯难如登天。不是我们主动“闯”红灯,而是常常“被”红灯。比如,行人闯红灯逼停试过白线的车,比如,红绿灯坏了、被障碍物遮挡了、绿灯直接跳红无黄灯过渡、阳光直射看不清灯的状况、跟在公交车、大货车后面被闯红灯等等。
所以,即便我们坚守“宁等三分、不抢一秒”的准则,这些“被红灯”现象仍然很难避免。怎么办?要么找关系托朋友去消分,要么想办法用他人驾驶证代扣分。无论哪个办法,都会存在很大的寻租空间,滋生一些灰色交易。一旦新交规实施,这些“副作用”也将随之显现。□晓 乾
D
补上汽车文化这一课
开汽车的技术要求并不高,很多“过来人”都称之为“熟练工人”,多开多练就行了。不过,作为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汽车其实是明显具有工业文明的文化特征的,即一方面需要分工、合作,进行流水线作业;另一方面,必须严格执行一系列的规范、标准,作为个人即使非常能干,也不能像小生产者一样,随意发挥。可以说,规则意识是汽车时代的文化基调。所以,司机开汽车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操作技术问题,更关键的应当是必须具备规则意识,在实际驾驶中严格执行道路交通法规,才能在享受汽车文明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其负面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各地纷纷进入了汽车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用私家车替代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很多城市已经开始车多成患、不堪重负。与此同时,汽车时代对于中国家庭的负面作用正在迅速放大。官方的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已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并且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苏州同样也不例外,多年来交通事故一直占据着各类安全事故的“大头”,而且日均2至3个人死于交通事故!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应当就在马路上。不信你到马路上随便看看,不讲交通规则的行为时时、处处都可以见到,出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才是偶然的。很明显,我们进入了汽车时代,但我们根本没有准备好。因为我们散漫惯了又很仓促地开上汽车,缺乏工业文明的规则意识熏陶,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好好补上汽车文化这一课。□金 根
E
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应严管
每天骑车上下班,二三十分钟的路上,最怕的是电瓶车逆向行驶。笔者还观察到,马路上许多汽车的正常行驶也会受到电瓶车、行人等影响。由此也可以理解,不少汽车驾驶员的违规行为也不是自己的故意而为,相当一部分是遭遇外界干扰所致。所以,严管汽车司机固然不错,但是,只有管到每个人才能真正管出个文明交通的好秩序。
要管到人,首先,要加大交通文明的宣传力度。城市交通畅通要靠大家,也是为大家,这样的理念必须经常宣传,不能有搞突击就能完事的想法。其次也要与这次严管汽车司机一样,进一步出台管好人的措施。像行人、自行车、电瓶车等闯红灯、乱穿马路怎么办?对于这种大家都熟视无睹的行为必须拿出点有效办法,比如现在不少路口都安排志愿者,那么能否让那些乱闯红灯者也来体验一下当“志愿者”的味道,国外就有不少城市采用这样的办法,哪怕是十几分钟,半个小时,对他们都是一种惩戒和教育,这至少能保证他们今后不敢再随意闯红灯、乱穿马路。
管到人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治理的方式,它改变的是“头痛医头”的做法。人人参与城市的交通管理,不仅能提升自身素养,更是让每个人享受城市安全的保证。建议城市综合治理部门多举办一些让普通市民管交通的活动,要想办法让大家遵守交通的意识更强,走路行车的习惯更好。追问

怎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