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格律学堂】第二百零四课‖例解诗词转句技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主讲/ 边义老师

古典诗词讲究章法,注重诗意的分合和意脉的承接,最常见的章法是“起承转合”。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就是在转处进行递进式的描写。

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诗人以静寂的寒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诗的第一、二句是从正面写出月夜的景象,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第三句进一层转到春天之气候,以此来触动春愁。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反映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体察,自然引出“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春意。这类的转法,称为“进一层转法”。

就是从题目的本意退一步来叙述。主要是从时空变化上落笔,用时差位差来表现,或者提出一种假设来转,有时也可以采用“倒叙”等等,从而形成一定的变化。

司空曙《江村即事》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此诗通过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营造出一种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第二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第三句“纵然”二字有“或许如此”及“不过如此”之意。既呼应上文之“不系船、正堪眠”,又照顾下文“只在芦花浅水边”之句。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这类的“转”我们称为“退一步转法”。

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贾至《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此诗就春立意,表达在美好的春光中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首句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转句“东风不为吹愁去”,忽然转为写“愁”,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与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与前两句的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这种反面衬托,使要表达的愁显得加倍强烈。

就是从转句起,扩大描写的范围。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之兄弟,范围境界扩展开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尾联进一步抒发饱经忧患丧乱的忧虑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与海老、纪强兄游曾国藩故居有感

英名常共骂名存,久慕儒风赴小村。

半月清池听荷语,一条幽径叩侯门。

功勋易在血中获,黑白难凭纸上论。

因有汉臣勤国事,未令神鬼乱乾坤。

几句残诗吟罢,待长河细细品学竹林诗友之佳咏……

【七绝】陪友人登敬亭山

不逊名山万仞豪,人文底蕴领风骚。

当年李谢吟诗处,起点同君一样高。

注:李谢:指李白,谢朓。陈毅诗曰:“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长河诗评:

1、“不逊名山万仞豪”:敬亭山海拔仅三百余米,比“万仞名山”肯定要“逊”。“逊”字改改,用“比、屑”,或将“不逊”改为“敢笑”。

2、承句是对起句之诠释:以人文胜之。与起句紧密相扣。

3、转得自然,结得模糊。“起点”即开始的时间或地点,常意会成“学业基础”。若说兄弟之诗词基础与李谢一样高,老夫表示怀疑;若说兄弟此刻吟诗之地点与李谢相同,还说得过去。诗词结在“切与不切之间”,也无可厚非。

4、整体而言,此作不错

【七绝】闻歌

江安淮晏海澄波,共唱凉州乐世歌。

座客善讴君莫讶,主人端要和声多。

长河诗评:

1、“江安淮晏海澄波”:千岁体常用之熟句,意即天下太平。

2、“共唱凉州乐世歌”:凉州歌是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许多诗人喜欢此曲调,以之填写新词。“乐世”即《六幺令》别名,意即以生活在当今之世为乐。白居易有《乐世》诗曰:“诚知《乐世》声声乐,老病人听未免愁。”

3、承句意即天下人同唱一个腔调,高歌太平盛世。

4、“座客善讴君莫讶”:在座所有人都善于赞美、吹捧 ,无须感到惊讶。

5、“主人端要和声多”:主人就是要听如此之音,越多越好……

6、1954年,陈寅恪写下此诗。对只能歌颂不能批评、天下只允许一种声音表示深沉之忧虑。虽曾感叹“闭口休谈作哑羊”,但仍借颂柳如是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先生之爱国情怀,先生之风骨,当世已绝矣……

【七绝】见梧叶零落有感

零落中庭梧叶残,未同秋菊傲霜寒。

高枝岂是无忧地,休问西风为哪般。

长河诗评:

1、起句“零落”与“残”有意重之嫌。

2、承句将梧叶与秋菊作比,虽略有牵强,但也无不可。秋菊能傲霜,冬梅能傲雪!难道菊不如梅乎?对比之物尽量选择有可比性。

3、转句不错。

4、结句太弱!晦涩且有凑韵之嫌,浪费了转句。

5、

  秋尽深庭梧叶残,

  未同篱菊傲霜寒。

  高枝岂是无忧地,

  零落风中枉自叹。

【七绝】广州塔

银河乍转影初长,独立苍茫眺八荒。

收拾乱云催晓角,满天星月一怀藏。

长河诗评:

1、 广州塔?66层高之“小蛮腰”。

2、 “银河乍转”何意?起句晦涩。“影初长”也不明所表。改为:“霓虹万幻楚腰长”。

3、 估计是把广州塔想象成直立之银河。比喻一定要切合喻体之本性,发掘两物神与形之共同点。既然称之为河,将横想象成竖便“隔”了……

4、 “独立苍茫”:此意象虽豪迈,但过于陈旧了。“八荒”犹称天下。记得野老《寄韩谏议注》有句“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5、“收拾乱云催晓角”:晓角即报晓之号角声。既表达了激荡之心情,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眼前美景之依依不舍,意欲一揽到天明。此句不错。

6、“满天星月一怀藏”:结句趣味、余味皆俱。

7、

  霓虹万幻楚腰长,

  半入云端眺八荒。

  收拾乱霾催晓角,

  满天星月一怀藏。

8、诗题为“广州塔”,但四句皆与广州塔无关,可改为“登广州塔感怀”。

9、不少诗友忽视了诗题之重要性!好的诗题与作品相得益彰,好的诗题不仅能让人了解作者创作之背景、初衷,而且能让人更深刻地解读、挖拙诗中之内涵,甚至是未尽之意!

例如:杜甫之《春望》,全诗围绕“望”字展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之前二联,都统在“望”字中。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最终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是另外一种望,“盼望”!盼望亲人之消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5岁便老态龙钟,这何尝不是“失望”所致啊!

【七绝】端午(新韵)

江草萋萋江水长,汨罗千载作国殇。

年年包粽龙舟赛,多少民心咒楚王。

长河诗评:

1、“江草萋萋江水长”:令老夫想起韦庄那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2、“汨罗千载作国殇”:此句不通。“作”字晦涩,再琢琢……

3、转句太弱、太白、太俗。

4、结句了无韵味,了无余味。

5、兄弟,这等题材,当然任谁都难写出新意,以你目前之笔法、更不要去浪费时间。多多观察、从生活中去挖掘题材,然后反复锤炼字句。

【七绝】钱受之东山诗集末附甲申元日诗云“衰残敢负苍生望,自理东山旧管弦”戏题一绝

兴亡江左自伤情,远志终惭小草名。

谁为谢公传一语,东山妓即是苍生。

长河诗评:

1、有感于钱谦益之诗“衰残敢负苍生望,自理东山旧管弦”,陈寅恪题写此绝。

2、“江左”:古人在地理上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此处应代指南明王朝。

3、“兴亡江左自伤情”:故国之兴亡总令人伤情。

4、“远志终惭小草名”:“远志”药材名,性温、味苦辛。此句无疑是提及柳如是:她原本风尘女子,不过一棵小草,只因她参与反清复明,却比“远志”更高尚。

5、“谁为谢公传一语”:谢公是指东晋谢安,其人隐居于上虞东山,携妓出游……

6、末句直接引用龚自珍之《己亥杂诗》成句“东山妓即是苍生”。意即你钱谦益自叹有负苍生之望,但妓女也是苍生!你未负柳如是,也是未负苍生……

7、此诗作于1954年,也就是从此时起陈夫子开始写《柳如是别传》,八十五万字用了十年时间。“东山妓即是苍生”之观点震撼人心,佛家众生平等之悲悯情怀也……

8、年少时读及此诗,不得其解。后来见不少文人将此诗与政治事件牵强附会,自是不屑一顾。

9、陈夫子正是不想陷入政治漩涡,以林语堂为榜样“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乱子”,用十年时间来诠解一颗红豆。陈寅恪难言之事,且借柳如是言之。一代大儒,不媚时俗,用心良苦……

10、老夫忽然想起红楼梦之开篇语:“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2022.04.01 舞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