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在读哪些书,你们知道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青少年读物是什么?青少年读哪些书有益?

我带着这两个疑问写下这篇文。

“青少年”的国内的定义有些模糊,根据心理学和社会普遍观点,普遍认为是13~17岁的初中和高中生。

然而当我打开图书网站,却发现这是一块真空地带。

童书年龄分级到14岁止步,而青春文学显然适合大学生或更高年龄层次的阅读着,并没有专门的青少年读物栏目。

在这个年龄段里,阅读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学习需要、满足兴趣爱好、掌握实用技能等。

读物多集中在:文学、武侠/玄幻/轻小说、心理/励志、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卡通动画。

其中文学、武侠/玄幻/轻小说占主体地位,两者合计约占25%左右。

(上述数据来源于《青少年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历史地理基本以平铺直叙为主,心理励志又太过理论化,小说类毫无疑问地成了青少年阅读的首选。

但这里的“文学”非普遍意义的传统文学,其中充斥着大量的青春文学,使文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什么是青春文学?

有人说郭敬明、韩寒的作品算是。这话没错,可惜在青春风暴的席卷下,他们已成为过去。

下面就让我截张图,让各位看看如今的青春文学吧?

由此可见,青春文学主要以鸡汤、情感为主。

适当灌输鸡汤,对中学生来说大体是有益的,只要不过量导致精神麻木即可。

言情小说不能说不好,只是如今的言情小说,不是霸道总裁农家女,就是狗血三角恋。这样的作品甚至不如琼瑶时代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百害而一利。

当然,也不乏积极向上,拜读经典文学的学生。只是这部分人,恐怕已经比熊猫还稀有了。

我们再看看美国的青少年课外读物,作下比较,答案是触目惊心的。

经典文学: 《杀死一只知更鸟》《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了不起的盖茨比》《蝇王》《麦田守望者》《人鼠之间》《红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现代文学: 《霍比特人》 《苏西的世界》 《指环王》 《追风筝的人》 《天使与魔鬼》 《少年派奇幻漂流记》 《饥饿游戏》 《哈利·波特》 《芒果街上的小屋》等。

美国不同的州,罗列推荐书籍的重合度较高,以经典文学为主,辅以当代文学,与时俱进。

学生们也很愿意去读,因为考试题目有一部分出自这些书籍,未必需要精读,至少也要知道小说的作者、主人公、基本故事情节。

在青少年课外阅读方面,中美差距是巨大的。

或许有人说,当代网络文学也有很多好的作品,譬如: 《明朝那些事儿》 《鬼吹灯》 《盗墓笔记》等。

确实是这样,我们不能因为推崇传统文学,就恶意贬低网络文学的价值,像《明朝那些事儿》,将严肃的历史以幽默诙谐的口吻缓缓道来,使青少年在阅读历史书时,不会感到乏味。

后两部就有些黯然失色了。《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作为冒险类小说,在国内可谓登峰造极之作,但从价值观上说,稍有欠缺。

同样是冒险类小说,凡尔纳三部曲、《鲁滨孙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内涵更丰富,意义更深远。

即便是当代冒险类小说,贝尔的《荒野求生》中的正能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比于国外作品,国人更愿意阅读国内作品,语言习惯、文化差异决定了阅读者的读物选择,这一点无可厚非。

那国内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有哪些呢?

鲁迅的作品太深奥,政治性太强;巴金、王小波的作品时代特征过于浓厚。

反应当代,适合青少年的国内作品,着实不多见。

作品不多见,是源于作家的缺失。

专注童书撰写的作家,如杨红樱、郑渊洁、曹文轩,他们多以低年龄段的幼童为主要创作群体。

专注于文学创作的作家,自然也不会考虑到青少年这类受众群体。他们受到功利市场的挤压,文学已然成为小众。

自古以来,本就没有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作家群体。

不论经典文学,还是当代文学,都是在芸芸书海中大浪淘沙,选择适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书籍作为推荐。

适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书,前面已经提到: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学习需要、满足兴趣爱好、掌握实用技能等。

须做到尽量规避“爱情畸形”,譬如《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金融家》等,讲述女性出轨的书籍。这类书的本质和意义,并非如此,其中蕴含深层次涵义。可在青少年阅读甄别力不健全的普遍情况下,盲目阅读,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待步入大学,各方面心理得到成长,再去阅读,反而更有裨益。

此外还要降低深度,譬如《神曲》《瓦尔登湖》《百年孤独》《尤利西斯》《荒原》等,极其讳莫高深的书籍。成人尚且看了一知半解,青少年读来浪费时间,又有何意义呢?

道德观上的正能量体现,同样不可忽视,有些书籍充斥暴力、色情、惊悚,在心智尚未完全健全,对缺乏对事物判断力的情况下,大量阅读此类书籍,难免会产生心理畸形,对日后心理成长产生负作用。

那么,到底哪些书籍适合青少年阅读,是对他们的成长有益的呢?

我想了很久,列出以下书单,作为推荐。

《乱世佳人》(飘) ——南北战争下,各种族、阶层的生存百态。

作用:消除种族(民族、地域)偏见。

《鲁滨孙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 ——荒岛求生。

作用:增强野外生存知识。

《昆虫记》 ——有趣的昆虫科普。

作用:扩大对大自然生物的认知。

《欧叶妮·葛朗台&高老头》 ——守财奴的悲剧人生。

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功利心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鸡汤一大锅。

作用:催人奋进,成功励志(比起当下流行的鸡汤好太多了)。

《环游地球八十天》 ——穷游列国。

作用:各国奇遇,开阔眼界。

《少年维特的烦恼》 ——理智与情感的挣扎。

作用:青春叛逆期的自我认识。

《人生的枷锁》 ——梦想与现实的无奈。

作用:及早认清社会的复杂,理性看待梦想。

《蝇王》 ——第三次世界大战假想。

作用:统治与被统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永别了,武器》 ——爱情与正义的选择。

作用:战争所带来的创伤。

《笑面人》 ——残疾人的惨痛经历。

作用:消除对残疾人的有色眼光。

《古文观止》 ——各种中华精粹文体收录。

作用:学习备考。

以上书籍的作用,未必是小说的思想主旨。但通过这些书,可以让青少年更为理性地看待事物,宽泛思维,增加认知。

下附为青少年阅读罗列的书单:

《青少年阅读书单,伸手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