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舞蹈教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绪言

《敦煌舞蹈教程》是为舞蹈高等教育编写的一部教对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是为了体现理论思维与操作实结合,将理论思维具体运用于实践的一门课程;是将方法论建认识论的基础上,先解决认识而后再解决方法的一条途径,以下几个教学目的:

一、总结创建中国古典舞学科的实践经验,一个根本性的是资源开发。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创建中国古典舞学科是先继承还是将创建理解为当代创造?如果在认识上还缺乏以社会理论为基础的原则性思考,就易于把继承也就是把传统的挖据造作为点缀。而有当代与古典并非来自古代的说法,并成为实践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一门民族艺术,如果没有明确意识,没有丰厚的资源,不经过古代舞蹈文化的认真探索积累、鉴别,而后再发展运用,就不能体现中国的历史、文千年所形成的审美传统和艺术特色。这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史,知而后变。怎么走进历史,怎么开发资源,怎么把历史操作的效应,需要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法,如今出版《敦煌舞蹈教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二、《中国古代舞蹈史》是史学专著,但还不具备影响指导实践的操作效应,主要注重于舞蹈史学知识教育。因此是史学,实践是实践,从应用学的角度讲还是两张皮,对于础比较薄弱的本科学子,还难以通过体验产生对民族创造信赖。而民族艺术教育的本身,就应该包含爱国主义的审美《中国古代舞蹈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本书为的意图,就是将文字史学变成可以触摸,可以操作的活性舞蹈史。

教程共分为原始、三代(夏、商、周)、先秦晋、南北朝、唐、宋、明清(戏曲舞蹈)九个断代,进行师生互动的研究性教学,经过对每一个断代的社会研究:包括疆域、礼法、习俗、哲学、宗教、服饰、建筑以及音乐、绘艺、雕塑、文学等相邻艺术审美共性的研究印证,过渡到动作,从把握每个时代的文化风格和时代特色入手,通过指向性的理论研究,先搞清楚每个时代的社会形态、文化思美思潮,再研究舞蹈,把舞蹈作为每个时代总体文化中的去认识、去研究。

三、充分利用文物中的舞蹈形象资料,通过解析古代锻炼学生理解、辨认、发展再造舞蹈语言的能力,通过对舞姿的解读:分析什么是静态什么是动态,尤其是动态舞姿,怎么来又怎么去,体现了什么样的速度和力度,有几种可能,最符合舞蹈流动的合理性途径和逻辑,是否体现了理论研究所的时代特色…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想象,同时也解决了语的定向问题。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舞姿解读,学生的综合印象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形式的基本格局,理解形式所负载的审美也就随之解决了审美感情的问题。中国历代文物中有极其丰瑫形象资源,学生掌握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法,掌握了解读作方法,就等于把学生的头脑连通了进入历史的门径和通定了自主创造和在自己文化土壤中创造的信心,就理解了这门文化的历史范例,就增长了创造能力和艺术创作所具备艺术素养。

四、为定向中国古典舞编导打基础。舞蹈创作的关键创作,编不出动作或是语言贫乏,自然就缺乏表现力,显调、色彩单一。另外,能否定向,不取决于个人灵性,决定于有没有丰厚的语言储备和万变不离其宗的基础。教程解决语言创造的方法,不能靠“挤”、靠“搬”和无依据的造”,是以继承为基础的再发展、再创造,“再”是有依提数、有基础的活性操作,已由历史解决了风格、韵味和基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就个人经验来说,几十年中的创作是什么个人的灵气,是几十年中的积累和获取积累的方法就是广泛的承接然后变通,基本形态是接,风格气韵是接,文化属性是接,属于个人发挥的是语言的变数,不脱语境语系的再创造。因此,古典舞的创作,不是取决于编导的技法,主要是语境的营造,不是“现代思维”所能解决,只能乞求于历史,教程》就是这样一个思路和做法。

《教程》的教学方法,大体上是按以下的程序进行:

1.选定断代,即首先确定是哪个历史时期。

2.讲解《教程》这门课程的意义和做法,向学生交底,并学生文化和历史知识基础。

3.将学生分为若干专题学习、研究小组,分别读书,搜集,提出专题报告。

4.小组宣讲报告,集体讨论,明确所做断代各类文化的连系,明确所做断代的社会思潮,讨论文学和相邻艺术普遍体现美共性,归纳认定具有典型性的时代特色,教师总结。

5.与舞蹈搭桥,通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舞姿造型作为对具象的形、神进行理论分析。寻找理论认识与舞蹈审美的和变化、发展的逻辑性空间。 完成以上的理论准备后,进行形象资料的解读和操作实践。

6.选取动态舞姿,涉及启动方式,连接所选动态舞姿三接后的动势,即“动词”,解读一个过程性的动态舞姿是怎么,又是怎样去的,可以做几种推想,进行筛选,提取符合流动又体现或接近理论研究所认定的风格、特色的设计。“词”练习,多多益善。

7.造句:选两个静态舞姿做启动点和结束点,再选必须动态舞姿,从一个增加为两个、三个……以同样演绎方法造组进行,集体讨论评议。

8.以同样的方法做段,规定速度、强弱节奏和方位调度有段落结构的组合。

9.定情调,定气氛,半数静、动态舞姿保留原有形态,部分进行变化、发展,进一步表现情绪有层次、有起伏的舞

10.自选题材、体裁创作小品、剧目。强调形式、风格的统和历史感,强调语境的文化韵味,教师启发、引导、点评问题,主要发挥学生按序操作后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

《教程》是引领学生进入历史,了解传统,以继承为前提、创造的一种方法,是将舞蹈作为一门文化,强调其文化属性族属性、审美属性的一部教材,也是解决古典舞蹈作为一门文化,强调古典舞形式、风格的一条道路,并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开发资源,将死的文物复活,体现历史悠久的优势;一个是改革模仿式的教学方式,摸索综合启智性、思辨性、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教材引导,学生参与,进行高等教育的活性教学。《教程》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也有发掘抢救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在大学本科教材建设还不够完备,教学理念和课程结构都向高等教育推进的形势下,《教程》在当前本科专业课程中,充分的学时保证,还不能成为一门主干课程,很难完成一个断代应取得的教学成果。按教材设计,每个断代应该完成:

1.研究的理论专著:如《敦煌舞蹈概论》。

2.学生解读断代舞蹈的作业实录:包括读“词”、“造句”

3.断代舞蹈基本训练教材(根据不同时代的资源状况,整理这部分教材)。

4.剧目

    这部教材,作为一门实验性大学课程,虽然是挤时间、见插针进行的,但也锻炼培养了教师,开展了专题科研课题的研增进了对古典舞体系建设的理解、认识,提高了本科生化思辨和创作能力,同时也进行了信赖民族智慧、感受悠久历史,确立自主创新观念、热爱民族艺术专业的教育。

这部《教程》分为理论研究部分和课堂操作实践部分,综合体现如何弘扬民族艺术的一种思路和方法。因为是一部新的大学课程,还望各方领导、舞蹈界的同仁,以及文化教育界的人士给予指教。

课堂实践:

一、造词练习

(一)静态舞咨 对静态舞姿进行舞姿分析后,想象并创造舞姿的形成过程,激态舞姿,并尝试多种舞姿形成的过程。

(二)动态舞姿 对动态舞姿进行舞姿分析,确立舞姿的动态方位,强化动态舞姿中的动势,想象并创造舞姿的形成过程,动势的形成力量,激活此动态舞姿,并尝试多种形成过程中完成动势的确立。

二、舞句练习

在分析动态舞姿与静态舞姿的基础之上,根据造词练习的基本动态与素材,按照“起 静态舞姿、“承”—动态舞姿 “转” 动态舞姿、“合” 静态舞姿的排列顺序,开掘以上 四部分的流动连接动作,将之连通贯穿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舞句。

三、舞段练习

在形成舞句的基础之上,将四个舞句加以连接,并将其中的静态舞姿转化成流动连接或动态舞姿,开掘在连接过程中动态舞姿,并将舞句流畅地连接起来,再附上一个乐段,而后根据乐段的起承转合将舞段加以修改,使其成为一个完整舞段。

四、小品编创

在动作解析、造词练习、舞句练习以及舞段练习的基础之上,根据理论研究的基础,把握汉代审美特点,从中选取可创作的小品题材,进行小品编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