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才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首诗是一位山村僻壤的穷秀才题写的,这首诗的形成有一首故事,很有教育意义。某偏僻山村,有一秀才,学识很好。娶得一大家闺秀为妻。妻子也会断文识字,不会务农,也不善家务,但很守妇道,对穷酸的罗秀才唯命是从,体贴入微。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人以情感,畜用鞭训。面对贤妻的温顺体贴,秀才十分感恩,彼此恩爱有佳,日子虽穷,但情感融融,俩口过的开心快乐。不日,生一男丁,人倒标致俊俏,但有些愚纯,遇事反映较慢,常有傻乎乎的样子,但小孩生理一切正常,悟性虽慢,但不神经,因此,秀才与妻刹是欢心。光阳如水,转眼他们的孩子已经十二岁了。从六岁开始,秀才就教他的儿子断文识字,俗话说,"要得会,师傅的怀里睡,"孩子在秀才身旁,虽说是愚钝,但天天听,时时看,熏也熏出点味儿了。十二岁的孩子,摇头晃脑地把“三字经"就背下去了。这一天,秀才想,儿子背书看来虽慢,也还行,不知他对诗如何。旧时学生讲究“对诗"即对对联。这一天,秀才饭罢,想考考儿子,和儿子对诗。秀才为了减小对诗的难度,便先出一字让儿子对,秀才手指蓝天说出一"天“字,让儿子对,可一阵功夫了儿子只搔头不说话,旁边秀才的老婆看儿子对不上心里急,给儿子使眼色指了指脚下,不想这脚旁正好有一滩猫屎,儿子便急急地说"屎",秀才听了无奈,又指指自己说"父,"再让儿子对,儿子半天对不上,又斜眼望着母亲,意思是再让母亲帮忙,母亲用手指了指自已的胸膛,儿子便对父亲说"奶"。秀才很是生气,说朽木,朽木!便撇下妻子与儿子出了家,做了和尚。

秀才出家后,妻子并没有气馁,她坚强地撑起这个家,她娘家叫她带着孩子回去,但这位大家闺秀很争气,就是不"吃这回头草"。他耐心继续教儿子读书识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给人家洗衣服,带孩子,教人家孩子学文化,日子过的很顺畅。她的儿子,受了父亲的责骂,特别是父亲弃他们而出家,这件事激发了他刻苦,奋斗的精神,他没因父亲的责骂而灰心,没因父亲的出家而抱怨,而是觉的诗没对好有负于父亲的期望,有亏于父亲的不倦教诲,为报答父亲,为感恩母亲,他刻苦读书"头悬梁,维刺骨"下了狠心,用了真功,不日终于功成名就,金榜题名了。一日,在家宴请宾朋,庆贺功名时,一差人来报,外面一和尚划斋,孩儿出的门来,不见和尚,唯见大院照壁上题诗一首: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小儿看罢,心里明白,低头回到房中,给母亲低语几句,回到院中,骑马向外奔去。

(根据《儿孙自有儿孙福》一诗编篡(2018年11月10日于双茂儿祥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