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情感三步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如何去定义朗读时的文章情感呢?可以分三步走:1.看情境,2.观细节;3.搭语速;下面,我就从看情境、观细节、搭语速三个方面给大家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看情境。什么叫看情境呢?就是看这篇文章的整体的情感基调。比如《小时代》整个基调是略感悲凉的,如果你读成欢快的基调时,是这样的:“一杯加了水的葡萄酒,已经不再醉人了,但还是闻得到清冽的酒香,他能把回忆染醉,染成你承受不了的气味。”再比如你中了500万奖券,你如果说话是这样的“我中了500万耶”,听了这话,估计你自己都会觉得出现了“幻觉”。

那如何确定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呢?我们需要通篇看一下文章,看这篇文章表达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有些文章看到这,就已经能看出来了。如果看不出来,你就要继续读第二、三、四遍,深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深处意义和意境,你就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比如《小时代》仔细读后会发现,这篇文章讲的是“回忆”,是一种中性略显悲情的感情基调,为什么这么确定呢?“加了水的葡萄酒,是什么味道?酒的原味已经冲淡了很多,甚至可能只有葡萄酒的酸涩味,也就是悲情味。

还有些文章,光朗读时没法确定基调的,那就要去翻历史文献,找文章出处和看一些注解了,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似是比较悲切,实际是孤高带喜。类似这种,需要去查历史资料,这不在本次讨论范围。

有一点是要说明,虽然我们确定了感情基调,但不一定通篇文章只有这一个情感基调,情感基调可能会变的。

其次,我们就要通过观细节,来确定变化的部分。

那我们如何观细节呢?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一句一句确定情感。这里的一句一句,指的是这句话意思的终结,而不是一个句号。还是通过看情境中的方法找到这一句的情感,然后标注他。这是标注细节情感。我们仍然用小时代作为例子:“一杯加了水的葡萄酒,已经不再醉人了,但还是闻得到清冽的酒香,他能把回忆染醉,染成你承受不了的气味。”

观细节还有一个部分,就是轻重音。重音,说白了,就是你想表达的重点词汇。你把它标出来就好了,轻音,有一部分轻音的使用都是为了让重音更重。如果你要让你在表述的重音中让它显示出更加沉重,那就前面放上轻音。比如:一杯加了“水”的葡萄酒。也可以这么读:一杯加了水的“葡萄酒”。另一部分是形容情感或形容环境。比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最后,我们要搭语速;怎么搭?简单说一个,欢快的感觉,我们用比较快的语速;沉重、悲痛的感情,我们需要用慢语速。很简单的例子,咱们大家都听过葬礼上放的那个祭奠的歌吧,新闻上也会出现,那个曲子,如果你把歌曲快进一下,你试试,绝对悲不起来,甚至会很好笑。如果你把《欢乐颂》放慢你在试试,“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也“喜”不起来。甚至听上去很刺耳。

咱们朗读的时候也是一样。语速一定要搭配感情基调,找准整个文章的感情基调、每句话的感情基调(甚至是每个词的感情基调)后,就可以搭不同的语速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遇见》;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情境:遇见的整体感情基调是“美好”。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每一段的情感基调;第一段“撩动心弦的遇见”朗读时你的应该体现出的感觉是“男生,见到一见钟情的美女;女生见到一见钟情的男生;那种撩动心弦的感觉。第二段:“欢喜的遇见”,朗读时,需要读出1.贾宝玉那时的调皮。大家红楼梦电视剧可能都看过。那时贾宝玉说话的那种感觉,就很棒。第三段“糊里糊涂的遇见”,朗读时需要脑海里想象你遇到一个很突兀的人时,那种非常糊里糊涂的打招呼的那种感觉。第四段“决定一生的遇见”需要独处坚定感。最后一段陈述,平常的“美好”的感情基调就好了。最后尾音上扬。

最后我们就需要根据分析出来的情感,去搭配相关语速。

整段就是这样读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坚持星球“演讲训练营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