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爱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生而为人,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爱自己!

1、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爱自己?

1)对于爱情。

在爱情当中,中国人绝大多数把婚嫁的重要性看得远超过一个人对自我的追求,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前段时间,上海师范大学的一名女博士毕业前被分手,他妈妈就说了一句非常好的话: 有魅力的女人永远不愁嫁!

太多人把婚姻当作安全感的来源,以为有了婚姻另一半就可以永远陪伴在你身边了。无数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这一观点的错误。

那么为什么有很多人对于自己和另一半的未来总是心怀畏惧呢?

无非是自己没有自信能够一直保持吸引到别人。

再往下挖就会发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够爱自己。

如果你对自己的热爱超脱掉外界的一切,那么你就不会在一个不爱你的人身上浪费时间了,你也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了。

如果你总是在气愤甚至怨恨为什么别人不爱你,那么不妨先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深爱着自己。

很多女性早上出门总是在纠结自己穿的到底好看不好看,总是在担心别人的看法。

其实只要你自己觉得自己今天的装扮,让自己满意了,又何必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呢?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花开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别人的夸赞。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但其实,大家都挺忙的,谁有时间去在意你穿怎么样呢?实际上大家反省一下也发现,当你在路上走的时候,除非是非常漂亮或者是特别丑的,你一般会去关注。对于其他的,哪里会有心思去关注呢?

朱生豪曾经写给妻子宋清如:我遇见你,就像遇见了我真的自己。

这是爱情可以让一个人可以发现自己的本心。为了得到一个人的青睐,愿意去把自己变成一个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但是,这从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表明了:他在遇到爱情之前,并没有学会真正的爱自己。

2)对于亲情

在亲情当中,联想集团的董事长柳传志,曾经说:没有柳青,就没有联想。那么现在那些使用着联想电脑的,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柳青?这确实表明了柳传志确实非常爱自己的儿子。他想要去给儿子更好的生活。但是,又何尝不是从另一方面表明了他对自己的不够热爱呢?

中国儒家24孝图里面,有两个非常经典的故事,一个是老莱娱亲,一个是郭巨埋儿。

老莱娱亲指的是70多岁的老莱子为了让自己母亲开心,故意穿上婴儿的服装,躺在地上,左右打滚,以逗自己90多岁的老母亲开心。

郭巨埋儿讲的是郭巨家庭贫寒,由于无法奉养自己的老母,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埋了,好多出一口饭让自己的母亲。

在当时十分推崇孝道的社会,非常提倡这种行为。为了让父辈开心,宁愿舍弃掉自己的面子或者儿子的生命。

即便是现代社会,我也听过很多父母,在自己孩子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催促他们赶快结婚。

其实很多父母想的并不是自己儿子的幸福,他们很多第一目的想着是自己在跟同龄人坐在一块攀谈的时候,当别人问到自己的孩子有没有结婚的时候,害怕尴尬。这其实是一种自私了。

中国一直有句老话,养儿防老。 这句话的意思是养个儿子并不是让他们看一下这个更好的世界,而仅仅是纯粹出自于自己的私心。

3)对于自己

卓别林70岁生日的时候写下了一段长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做《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摘录第一段上来。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

这几年综艺节目大火,很多人都在拿着手机去关注明星的生活。但其实那些人跟你根本毫无关系。这么积极的关注别人,其实本质是因为自己内心的空虚,无聊,寂寞。你自己的生活中找不到乐趣,只能去把关注度放在别人身上。

梁秋实先生在自己的散文《时间即生命》里面就说过: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很少有人珍惜自己的时间。

每个人都是非常热爱自己的生命的。在生病了会赶快去医院,会逃避对自己身体可能会造成损害的事物,但是并没有学会去真正的爱自己。

不管我们有多么的畏惧死亡,有多么想要去逃避死亡,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就是会死。

当你回顾被自己浪费的那些时间,会怨恨曾经的自己;当你看到别人生活的美好,会心生嫉妒、羡慕。这其实说明了,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非常精彩的。

当我们真切地认识到人生不过就是短短几十年的时候,我们就非常迫切地想要去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算是爱自己?或者说怎样才能让自己爱上自己?

答案就是形成自己的正确的、健康的、稳定的三观。

很多人吵架的时候总是在说我们三观不合,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形成自己的三观。

没有哪个男人能抗拒一个有自己独立的三观、活出自己风采的女性。

1)世界观是你与自然、世界、宇宙的关系。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

面对浩瀚的宇宙,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经心生过美好的遐想,中国人有七月七的鹊桥会,有嫦娥奔月这样美丽的神话。

现在有特别多的人不敬畏天地,只知道敬畏自己所信赖的金钱。

中国古人经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敬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敬畏“积善之家有余庆,积恶之家有余殃”。

敬畏人间正道和自己的信仰,更要敬畏生产物华天宝的大自然。

大到中国的“天眼”,小到每个家庭都可以去用天文望远镜看到很多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看过的东西。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今来谓之宙,这是古人对宇宙的了解。

即便现在我们的科技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我们能够送人去月球、建立各种空间站、发送各种卫星上天,但是我们对宇宙仍然没有达到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即便到现在,我们对世界、对自然、对宇宙的了解,仍然是非常狭窄的。

如果没有正确的了解,自然就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未知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但有一点是确认的:于空间而言,我们不过就是沧海一栗;于时间而言,我们不过就是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瞬即逝。

明白这一点,就发现我们的很多烦恼、欲望、痛苦是那样的苍白。

作为这个世界的一员,我们当然有责任去照顾好这个生养我们的世界。人类不过就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切不可自视过高,丢掉敬畏之心。每一次对大自然的伤害,都会换来狂风骤雨般的反噬。

环保之所以总是放在嘴上,就是因为没有对这个世界真诚地了解和关爱。

2)人生观是你与你自己的关系。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总是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努力想要证明自己、害怕失败、被别人的价值观轻易就影响而偏离自己生活的节奏。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跟自己没有达到一个和谐。

因为要满足口腹之欲,你吃了宵夜,就开始埋怨自己;因为曾经的不努力,导致现在生活的不如意,就开始怨恨自己;因为当初对另一半的不珍惜,导致现在伤心欲绝,就开始抨击自己。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受。 接受自己对于美食的喜爱,接受人人都有的惰性,接受自己对于拥有的就不那么珍惜。

要想真正地接受,必须要让自己的心智成熟起来。明白这些缺点不光是你一个人用,所有的人都有,而且明白这些缺点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你自己如果都不能接受自己,那凭什么让别人也来接受你呢?

而且你对自己越接受,也就越爱自己。

3)价值观是你与他人、社会、族群的处理方式。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任何人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社交需求之后,都是在寻求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

当你给别人带来价值,实现自己的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当你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处事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深深的自信。因为这个时候,你感到自己真切的充实感、内心的坦荡和温暖,这些都会让你感觉到幸福和深深的满足感。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原来是这样的美好,你也就更爱自己了。

什么叫善良呢?善良不是看见旁边有一只漂亮的狗,你上去抚摸它,拥抱它,亲吻它。善良是在路边哪怕看到一只流浪狗,也会担心这只狗有没有吃饭,愿意把自己手里的饼分给它一半;

善良是即便现在有很多乞丐是骗子,你仍然愿意去把自己的钱塞给这些乞丐,因为你担心错过了那些真正的乞丐;

善良是愿意把自己多余的钱财分别那些真正需要金钱的穷人,而且不会去像很多企业那样大张旗鼓地去宣扬,而是默默地做。

生而为人,就应当多一些善良,多一分温暖,多一份对社会对世界的爱,而你也会更加爱自己。

只有你真正地热爱自己,你才会热爱生活,也自然就有趣了。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仪式感,用仪式感去提醒我们去热爱生活。但其实,这是错的。当你真正的地热爱生活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去做出很多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生而为人,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爱自己。

当你活出自己,并且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的时候,你也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轨道,那些你想要的也就不请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