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市素养大赛侧记――舒兰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写在深夜。

    谨以此文献给在比赛过程中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谢谢!

      忙忙碌碌间,2018年上饶市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落下了帷幕。回首参赛过程,几多兴奋,几多心酸,几多感慨,几多收获。

      在接到占校长的通知――代表学校参加上饶市区的语文素养大赛时,我就喜忧参半。喜的是学校和校长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宝贵机会,忧的是我能获得好的成绩吗?就这样,在11月底,教研室张浩主任仔仔细细为我分析了比赛各个项目,并让我全力做好准备。拿到比赛文件后,我向上一届参加了素养大赛的陈助先老师打了个电话,咨询比赛的各种具体项目的操作过程。他给出了一些具体可实施的意见,让我安心准备。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了赛前训练。

    比赛分五大部分:朗读作品,才艺展示,粉笔字,知识现场问答以及提前一天抽课题上课。

    其实这几项,尤其是对自己的才艺展示和粉笔字没有太大的信心。训练过程中,练习古诗书写时,发现我的字跟比赛的要求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观察字,模仿,排版布局,试写,向罗军老师以及办公室同仁请教……一个个午休时间,只要从办公室经过,就总能看到我的身影。许多次,办公室还多了一个身影――吴益青老师。她陪着我,一起练习,给我加油打气。

    有老师每次都看见我,就笑我说:“这是铁人舒啊,不休息啊!”我就笑了笑,其实我内心是焦虑的,唯有一次次的练习,才能让我这没有底气的心稍微平静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没有达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境界,但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才艺方面,我又没啥特长,想了又想,毫无头绪。网上找来往年素养大赛的视频,观摩良久,许是受其他老师的启发,定了书法与舞蹈结合的大方向。充分挖掘身边的人才,请了师范同学黄莹教我舞蹈,自己在家练习一笔空心字。

    没有什么舞蹈基础的我,身体硬的不行,动作做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美感。比赛快临近了,差点都想放弃。一天课间活动时,我发现一位成绩比较差的女生居然在主动向别人请教,我问她怎么不去玩,她很认真地告诉我:“舒老师,笨鸟先飞呀!”我一下愣住了,是啊,笨鸟先飞,这学生多么像学不会舞蹈的我啊!于是,我理了理思路,更加坚定了要把舞蹈练好的念头。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就在手里比划舞蹈动作,学生甚至一些看到了的老师,问我:“用得着这么努力啊!”我报之以微笑,没有说什么。舞蹈里有一些跪地的动作,大半个月以来,我的膝盖总是青一块紫一块。虽然有些疼,但对舞蹈动作的越来越熟练让我觉得这疼是值得的。

        白天要上课,晚上还有晚自习,回到家已是八点半。初冬的天气,晚上是最冻手的,但也不可以偷懒。研墨,铺纸,动笔,一张两张……

    多少个晚上,时间就匆匆从笔尖溜过,不知不觉已是凌晨。洗洗刷刷睡觉,凌晨六点已是最佳的朗读时间。自认为语感还不错的我,在专业教师的严格要求下,被批得体无完肤,好几次偷偷抹眼泪。但我知道,眼泪不是汗水,赛场高手如云,你不努力,就会是最后一名。一遍遍地翻开作品,一句句地出声读,虽上完课的嗓子总是嘶哑的,但我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对知识素养问答也有些懵。虽然五六月份粗粗看了看小学语文老师考试用书,但对于考试的题型确是一无所有,内心忐忑不安。正心烦意乱之时,无意之中看到了江西省省教研室徐承芸主任的著作《每天进步一点点》,欣喜若狂。书中对素养大赛的各个项目做了详细的解释。于是,如饥似渴地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翻阅着每一页。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判断题,论述题……复习着这些徐老师辛苦搜集整理的样题,让我这局促不安的心逐渐平复了下来。

    比赛分值最大的是抽课题上课,也是难度最大的。对于上课,有些茫茫然。从教以来,一直都在一到四年级循环教,高段没有接触过。万一抽到高段,那就可真的会乱了阵脚。没上过,那就自己给自己模拟抽高段课题上课。第一次备课――《伯牙绝弦》,下午定了课题,借来了六年级的教参和课本,仔仔细细研读文本与教参。晚自习过后,匆匆备课与做课件,教学设计的环节与过渡语,心中全然无数。在海尔,每一堂课都很珍贵,为了不打扰到老师们的正常授课时间,我把课安排在了寄宿班六一班的早读时间(6.45-7.15,上课比赛时间也是30分钟)。

    早上六点,洗刷完毕,驱车半小时,急忙赶到学校。学生很守时,已端端正正地坐好等我了。一切准备就绪,我拿出了最好的状态,但结果不如意。课堂环节不连贯,过渡语不够简练,导致时间到了内容都没上完。我垂头丧气地走进了办公室,组长看我不太对劲,问我咋了,我一五一十地如实说了,她拍拍我的肩说:“有问题是正常的,没问题才是不正常的。多试几次,找找感觉,相信你,你可以的!”组长微微很牛,不仅人温文尔雅,课还特地棒,曾经获得过省级比赛的好名次,是我的榜样。她的话,让我这泄了气的气球,重新鼓了起来。于是,又开始了第二次试课。这次是请六小的何永春书记帮我挑的课题――《开国大典》。拿到课题后,依旧是在忙碌的课间陆陆续续准备教学设计和课件。时间紧,教学环节设计的很一般,再平常不过了。忙中就会出错,一晚上的时间备课与做课件,让人有些筋疲力尽。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做好的课件没带到学校来。这下把我急的,恨自己的粗心,但已于事无补。还好了课安排在了第三节课,就急忙回家,拷了课件,在录播室静静地等待着学生。请了学校语文教研专家朱绍永校长以及在语文方面研究高段教学比较深的六小何永春书记帮我把把关。30分钟很快过去了,就我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用语,何书记提出了不少实用性的建议,收获颇多。朱校虽因有事耽搁,没听到我的课,但课后朱校特地找到我,问我上课的细节,并跟我传授了一些上课的技巧以及该注意的事项。顿时,有这两位专家的指引,我不那么惧怕临时抽课题上课了。

      12月10日,县教研室张浩主任不辞辛劳,特地腾出了一上午时间,帮我全程模拟前四项比赛,并再次详细讲解了比赛要点,同时指出了我各个项目的弊端,这让我日后练习的方向更加明确了。

    要去比赛的前一天,突然预设到万一抽到低段的课,要写生字的话,那就要准备磁铁吸生字格。很着急,网上买已经来不及了,微信朋友圈到处借,热心的朋友多多,余佳丽老师一口答应借给我。周一班会安全各种事情多,忙忘了去拿生字格。傍晚,余老师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去拿。我一确认,原来是连着拼音一起的,可我要的是单个的。时间紧,去餐厅看完学生回办公室时,突然发现一七班黑板上就贴着两个磁铁吸生字格。啊,这不就是我寻寻觅觅的生字格吗?急忙打一七班刘老师的电话,向她说明了情况,刘老师满口答应,说尽管拿去用,并预祝我取得好成绩。         

    准备充分,信心满满。12月18日下午,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在张浩主任的带领下踏上了比赛的征程。刘建亮主任妥帖地替我们安排了车辆乘车。4点10分,我们坐在峡山学校齐校长的车里,飞驰在在高速路上。群里张浩主任发来了我的抽签序号――2号(1号是东道主学校,不参与打分,所以我实际上就是1号,每一项比赛都第一个出场),课题《曹冲称象》。

        这下,把我给急的。我从来都没有第一个上过场,最关键是准备课的时间是最短的。但序号已经定了,无论如何,都要上!车里齐校长给我打气说到:“第一个,有可能也是第一名哦!加油,尽力了就行,我看好你哦!”和齐校长相识于一次国培学习,谈吐不凡的他的一番话,让我放松了不少。

        四点多,到达酒店。登记信息,开好房间,捋捋思绪。先把明天四项比赛的道具重新检查了一下,确保万无一失。打开手机,躺在床上,把相关信息传给了我的智囊团――负责教学的朱绍永校长和学校语文组组长卢清波――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以及上一届参加了比赛的陈助先老师。张浩主任开完会后,召集我和另一个参加比赛的王老师开会,把明后两天的比赛注意事项一一说得很清楚。看着我焦虑的样子,张浩主任说:“兰兰老师,放松点,虽然是第一个出场打分的,尽力去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回到房间,顾不上吃饭,马上开始搜索有关《曹冲称象》的信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没看几分钟,就睡着了――我的心可真大呀!明天可就要比赛啦!!

        早上七点五十分,到达比赛场地――东城小学。学校书香味浓,学生虽穿的是冬季臃肿的棉袄校服,但都精神抖擞,这也让我信心倍增。八点,抽朗读作品的签,可能我那天是比较背――嗯,抽到了全场公认为最难读的作品四号――宗月大师(作者老舍)。准备时间有限,10分钟,来不及考虑太多,匆匆浏览,理清字词,断好句子,划好节奏,再试着读上一遍。啊,已经没时间了,主持人报幕,念到了我的名字。呀,硬着头皮上呀。台下除了十几位教研员外,还有几百位老师。我的心又开始颤抖起来。还好,不到一分钟,就进入了状态。十九位老师的朗读,各有自己的特色。

        紧接着才艺展示,东道主朗诵《致橡树》完毕,我就身着汉服,手持卷轴上了台,还得感谢帮助我拿毛笔与砚台的好朋友兼前任同事――齐聪聪。一曲《不染》,配合着画面与音乐,不知不觉已完成了才艺展示,评委们的分数也马上亮了出来。总体还好。

      回酒店匆匆吃了饭后,终于等到了我的援军――美女组长来了。带来了课本与教参,还承担了做课件的艰巨重任。下午1.40,开始了粉笔字与知识素养现场问答。粉笔字写的是《逢雪宿芙蓉山》,脑子抽筋了,看到别人定点写字,我也模仿――好蠢!应该按照自己的书写习惯。定了点,虽然很平整,但每个字都比较方正,不过都是按照省级比赛的标准――楷体GB来写的。谁知,不对评委胃口。哎,粉笔字的总评委是一个书法家,具体叫啥名,忘了。说是要写的收放自如,线条流畅……不过粉笔字的分数也没有特别差,可离我自己的标准,那还差一大截呢!

    不管了,结束了的项目不去想它,马上开始的是现场抽题目答题。自己选题号,选定题号,出示题目,面对几百号人,站在舞台上答题,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我选择的是10号题,出现第一道题就不会,还好可以弃答一题。后面几道题都顺利过关了,不禁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来不及观摩别人答题,因为还有明天最重要的课都没备!赶回酒店,开始备课,准备课堂教具。四点,五点,六点,七点……在打印店做好磁吸教具后,顾不上吃饭,又一心准备课去了。废寝忘食之间,微信里传了朱校长与陈老师的构课点子,为我设计课提供了一些思路。美女组长不但送来了课件大体框架,还送来了龙眼与柚子。许是知道我没吃饭,怕我饿着。八点,九点,十点,十一点,卢组长语音我,还在为我思考课堂出彩点。十二点,凌晨一点,凌晨两点多终于把课的流程以及课件弄好了。洗漱完毕,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心想着教学过渡语记不下来。起来好几遍,在卫生间静默了好几遍,依旧没有让焦虑的心平复下来。

    天亮的可真快。已经六点了,可我还没有睡到两个小时。拖着疲惫的身躯,喝了一碗稀饭后到了东城小学。来得匆忙,课件还没来得及拷贝,第一堂课已经开始了。这是一节是东城小学刘明飞老师的展示课。30分钟很快过去了,8.35课堂结束,拷贝了课件,没来得及预热,8.40,铃声开启了我的课堂《曹冲称象》。9.10铃声响起,课堂结束。佩服自己,教学环节一个不落,都已完成;恨自己,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到位,缺乏教育机智。但课堂总是美好的遗憾,这样才能督促自己更好地向前迈进!

        比赛完,一身轻松,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在这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拔节”的痛苦和欣慰,体验到了“挑战”的紧张与快乐,更让我领悟到了“团队”的精神与力量。这次比赛,它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比赛的结果对我自己而言,不是特别满意。说不在乎结果,那是不可能的,但比赛就都是残酷的!张浩主任临走前跟我说:“兰兰呐,你综合素质还是不错的,大家都有目共睹,就是这个第一个出场,大家的分都会压一些。留些空间才能成长得更快。”是啊,厚积而薄发,我相信这次的市级比赛不会是我的终点,我会以这次比赛为起点,再接再励,争取让自己变得更强!更好!不辜负努力的自己,不辜负智囊团的倾囊相授,更不辜负学校和领导给予的厚望!!!

    还年轻,不奋斗,更待何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