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评委 Hyundai Blue Prize2020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7

易车讯 2020年5月,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第四届“Hyundai Blue Prize年度艺术大奖”正式拉开帷幕。

“Hyundai Blue Prize年度艺术大奖”由现代汽车集团和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主办,是专为中国青年策展人设立的年度大奖。2017年至今,大奖以现代汽车的Creativity Energy(创新能量)理念为出发点,吸引了众多优秀策展人、文化艺术人士、大众媒体积极参与,奖项影响力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扩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活动之一。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坐落于中国当代艺术聚集地798艺术区的中心,是融合汽车文化与艺术的跨界实验基地。现代汽车文化中心以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为土壤,以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开拓性发展为己任,在全球化语境下结合 “Creative Energy” 理念,致力于开发和探索中国多元化跨界的可能性。

通过在艺术、设计、科技等领域的不断尝试创新,推出优秀的跨界展览和丰富的文化教育项目,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在近年持续邀请观众一起思考并挑战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助力开启全新优享生活方式。

大赛邀请了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教授、美术馆馆长及策展人等专家组建评委团,包括由6位国内外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评委,以及由8位活跃在中国各地的初评评委。

其中8名初评评委包括: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科技方向教授、策展人、艺术家费俊;曾任今日美术馆馆长、伦敦艺术大学博士研究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博士后高鹏;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四川美院美术学系副主任、教授,四川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艺评家、策展人何桂彦;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博士、研究员,云栖?2050博悟馆馆长刘畑;独立策展人孙冬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艺评家邵亦杨;OCAT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公共学术项目策划人、独立策展人、批评家于渺;《美术》杂志副主编、艺评家、策展人盛葳。

为了做好迎接21世纪新挑战的准备,HBP 2020将探索审视未来城市生活质量的新视角。当前,全球疫情大爆发,各城市的复原能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要摆脱这一困境,高情商和卓越的领航能力变得不可或缺。在持续隔离期间,我们所在城市的新常态是内向的、亲密的、交互融合的。曾经的社交媒体会议平台成为了现今的“城市广场”。在这里,人们可以实时进行“面对面”对话。这种亲密关系需要对细节的敏感度和心理的强大。而这些交互性新结构将如何转化为下一个城市形态呢?HBP 2020以“谐振之城”为主题,重新审视情感意识的概念,思考如何确保城市生活的可持续性以及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培养信任感。

一.作为HYUNDAI BLUE PRIZE的初评评委,您如何理解“谐振之城”这一主题?

在孙冬冬看来,谐振的价值在于有效的传递与有效的反馈。但机器或者数码物之间的谐振可能不仅仅是功能性的,对于我们的社会而言,还意味着某种新的组织方式,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同时,相比于功能性的有效,孙冬冬更加关注这种“有效”背后的伦理议题以及人与物,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何桂彦认为,Hyundai Blue Prize的展览主题保持着对现实的敏感,关注科技、艺术与时代的关联。今年这个主题会给年轻的策展人广阔的空间,展览方案的成败,是能否找到一个现实的切入点。

对于盛葳来说,“谐振之城”是一个积极的主题,但与此时此刻全球现实正好形成反差和对应。新冠病毒肆掠全球,在国家与国家、城市城市、人与人之间制造出巨大的对立和恐惧,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另所有人瞩目,给全世界的未来带来巨大的影响。

“早在三年前,威尼斯双年展就提出“艺术万岁”的口号,这实际上意味着艺术并不万岁,或者正好相反,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艺术创作,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今天,我们将去往何处,艺术能做什么,艺术自身的未来如何,才是这个主题内在的含义。“——盛葳

 同时刘畑表示,最早看到“谐振之城”(Resonant City)主题的提出是在疫情之前,但是经历了突发的疫情紧急状况、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封城之后,这个主题就从一个比较普适的状态,变得更意味深长。“城市”是关于人类的共同生存,但“谐振”或许是一个隐语,需要自我代换——它未必是“和谐”意义上的谐振,甚至是在无声、平静、整齐时刻的某种不和谐的声音,但可以真实回应着我们的生活和感知,从而产生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谐振”。

与他相似,高鹏认为,“谐振之城”主题的意义是对未来城市生活质量探索的新视角。如今的城市,各个层面越发细化,同时也越发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次疫情,更是证明了这样的一种关系。近几年艺术和科技和未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城市的影响更深入,所以面对当下的问题,这个主题更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

而在费俊看来,新冠病毒的危机也可以说是以城市为核心的危机,城市既是人类寄居的主要场所,也是病毒蔓延的主要载体。

因此,“谐振之城”这个主题指向了从新的视角来重新认知和建构城市的可能性,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从智能科技的视角来重新建构城市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混合现实的视角来重新认知城市与科技之间的融合关系。这样的探讨既给了我们理解当下城市生态境遇的契机,也为我们提供了畅想未来城市形态的契机;“同时,谐振之城”这个主题也同时指向了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艺术介入社会的可能性——艺术如何真正成为城市这个有机体中的活力之源?艺术如何在城市危机、城市康复、城市更新、城市再生中发挥作用?艺术如何发挥其连接作用,成为触发城市交互的界面?

在于渺那里,“谐振之城”这一议题则紧扣充满断裂的当下。

“在世界一波三折的重启过程中,这一议题的提出并不是让我们简单地去勾画臆想中的“和谐”,静态的和谐从未存在,而是督促我们将疫情转化为一次思辨的契机,去正视全球化网络的脆弱,去直面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迫切,同时也去指认那些貌似“不和谐”却实为复杂、宝贵的经验。”

因此,于渺认为,“谐振”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多元声音的持续共振。 这背后也许是新型的合作社群的兴起, 也许是知识共享的壮大,也许是不同社会部门形成的新的团结,也许是某些尚未伸张的社会正义。总之,Hyundai Blue Prize将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在“后疫情时代”重新想像乌托邦的舞台。

对这一现实语境,邵亦杨表示,全球化时代下各个国家、城市和个人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今世界高科技进步和网络联络更增进了不同文化、地区的交流。这个主题可以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深入交流,尤其在当下这个病毒蔓延,旅行和直接交往临时被隔断的时代,更需要用当代艺术的方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二.您如何看待当下跨领域协作愈加成为主流工作方式的现象?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