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写最后一段有何目的? 有急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5
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三、仔细阅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本题就全文核心部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四、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本题启发学生由本文产生联想,并进行仿写练笔.
有关资料
一、阿长简介
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他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的说法:章福庆的妻子阮氏——“庆太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做长妈妈.不过,笔者曾特地为此函询周建人夫妇,回答是否定的意见,周作人日记里的“章妈”也是东浦的那位长妈妈死后再雇请的.
二、鲁迅简介
鲁迅(Lǔ Xùn)[Lu Xun] (1881.9.25—1936.10.19)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898年进南京水师学堂,第二年改入铁路矿务学堂.1902年赴日本留学,曾在仙台学医.不久弃医从文,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1909年归国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后随政府迁北京.新文化运动兴起,鲁迅于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委会,同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抨击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又陆续写了《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1920年起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讲课.参加领导“语丝社”,主编《莽原》等刊物.继续发表作品,编成小说集《彷徨》和杂文集《华盖集及其续编》.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以后定居上海.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时主编《语丝》.这几年发表的杂文,编成《而已集》和《三闲集》.1930年参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遭到国民党通辑.在这前后领导左翼文艺界.对国民党的政策提出强烈抗争.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和宋庆龄等营救被捕的革命者.1936年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从参加左联到病逝上海,写的杂文更多,共有《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八个集子.1936年10月19日病逝.作品编为《鲁迅全集》二十卷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