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1.中国的历史课学些什么

主题统领课程 初中历史课程应该讲什么内容?以什么线索来统领内容?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与高等院校历史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体例相差无几,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完整,教学内容头绪多,内容杂,知识点密度大、概念多、难度高。 此次课程改革,首先明确了历史课程的性质,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不是培养专门的史学人才,历史课程应体现“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避免课程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以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从根本上改变现有课程的“繁、难、深、旧”现象、降低现有课程的学习难度为设计目标。

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往历史教材以年代为顺序、以朝代为基准的陈旧模式,构建了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把初中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大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又分为若干主题。

学习主题的确定,使初中历史课程体系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不同。学习主题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充分考虑到基础学科的特点,强调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改变原有课程中“繁、难、多、旧”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贯彻少而精和探究式学习的原则;第二,学习主题的确定既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点,注意历史发展的时序和学习内容内在的联系,同时又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第三,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在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下,课程内容大幅度削减,难度要求大大降低,减少了抽象的历史理论、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将科技、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融合于历史过程之中,避免了课程内容类型的单一化。 关注人文与时代 课程标准打破了中学历史课长期沿用的通史体例,改变了过去历史课程偏重于政治史、战争史的倾向,大力提倡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点等。

课程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较之以往更加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比如,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内容共分为九大学习主题,它们分别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每个主题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又表现了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若干侧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治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点等等,都体现了时代精神。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积极体验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进步,崇尚科学精神,逐步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民主与法治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强化民主与法治意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意识;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环境意识,认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知识、能力与情感 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

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学生的态度、愿望、 *** 与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课程标准力求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在使学生获得基本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充分注意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课程标准在能力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唯物史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既善于选择需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同他人交流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视野,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实与客观。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为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课程标准对内容标准做出明确规定,比如,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中,属于识记层次要求的内容大约占内容总量的70%左右。属于理解层次要求的内容大约占内容总量的20%左右。

属于运用层次要求的内容控制在内容总量的10%以内。 这里需。

2.中国近代历史课

事实上,近代史就是一段屈辱史。

我觉得讲这段历史本身没有过错,问题还是历史老师的导向问题,我们应该从中学到的是“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概念,而不是仇视某个国家、或者组织。

另外。台湾曾经有被“皇 民 化 运 动”现在很多老人看到日本天皇还会起立。(有些主要是那个时候被打的。)也反向证明了当时的屈辱!

不过,历史书上的确有所偏向,当时我们的历史老师特别帮我们指出的,比如在抗日战争中,忽略了抗日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等。每个有血气的中国人在抵御外敌上还是很一致的!这完全是刻在我们的骨血上的!!

然而,我还是支持学习这段屈辱史,正如同每个美国人不会忘记独立战争,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篇章一样!!要知道,英国现在已经成为美国忠实的追随者了!!

重点不是忘怀!而是,铭记并以之为动力!!

3.中国历史填充图册七年级下册第5课的答案

1、填图 2、少数民族的渊源关系 六诏(zhao4):六诏居民是彝(yi)族和白族的祖先.(P.24,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回纥(he2):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P.22,中国历史) 吐蕃(fan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P.21) 靺(mo4)鞨(he2):靺鞨是满族的祖先. 1、填空 唐时期,我国东北靺鞨(mo4 he2)族中,粟(su4)末(mo4)靺鞨(mo4 he2)以“渤(bo2)海”为号,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海东盛国”之称(P.23).唐玄(xuan)宗时,册封回纥(he2)首领为 怀仁 可汗(P.22),册封南诏(zhao)首领为 云南王 ,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xia)(P.24). 2、唐朝著名画家 阎(yan)立本所绘的《步辇(nian)图》,描绘的是唐太宗坐在步辇上,会见吐蕃赞普(赞普:吐蕃的王.P.21)求婚使者的情形.请回答: B、这一历史事件最终的结局和影响如何?(P.21)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C、此后,吐蕃和唐朝的关系,又有哪些新发展.(P.22)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