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特训九年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1. 九年级(中考版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我需要着本书里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桓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动词:去、到、往 ① 吾欲之南海 ② 辍耕之垄上 三、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四、介词:在 如:悬挂之四壁 (《观巴黎油画集》) 其 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他”“他们”“他们的”“那个”“其他” (1)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陈涉起义》 (2)必先苦其心志,用手拂之,其所自落。《活板》 2、语气词,表示测度,劝勉,有时加强反问。

(1)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愚公移山》 (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大概)《峡江寺飞泉亭记》 2、副词:“难道” (1)其(难道)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者 一、代词 1、一般附着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动宾词组的后面,相当于“。

的”或“。

的人(。

的东西、。

的事情、。

的地方)。”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者:指人)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2、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的样子”、“。

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语气助词 1、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

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5、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6、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例: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7、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8、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

(《 十则》) 5、表示修饰,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

2.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5篇概括文言文(用白话文)两三句话就够了1钟

1。

钟毓、钟会小时趁父亲值夜偷酒喝。其父假装睡觉,看见钟毓先行礼再喝酒,钟会是只喝酒不行礼。

父亲问他们愿意,钟毓说酒是一种文化礼数,不能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礼,只能不拜了 2。

常羊子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对他说:从前楚王曾到云梦涉猎,想射左边的鹿,右侧的鹿又出来,刚想开弓,头上又飞来一只鹄鸟。

楚王看着弓箭不知向哪里射去。大臣养书进谏说:我能百步穿杨,但给我十枚树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3。

有个荆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宝剑。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两条蛟龙。

次非问:船遇两条蛟龙人能活下来吗?船手答道:没有能活下的。 次非便拿着宝剑,跳进江里跟蛟龙搏斗。

蛟龙死了,船上的人都活着回家去了。4。

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是水质不好,喝了的人都会得病。因此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病的。

当他们看到了外地人,都会耻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内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 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他们都是有病的,应该吃药看病。

内地人说,当地人都这样干么去看病啊。始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5。高阳应要盖房子,工匠对他说:不行,木材还没干透,再涂上漆,一定会腐烂的。

用湿木材盖房子,现在看是挺好,将来会腐烂败坏的。 高阳应说:依你所说,则新房子不会败破的——木头越干越有劲力,涂料越干越轻,用大的劲力承受轻的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败坏)。

工匠无言以对,接受命令盖房。房子刚盖成时很好,后来果然腐烂败破了。

3. 【席慕容的青春阅读,王家新的田园诗阅读(九年级语文新编基础训练

1.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通过与青春对话的形式,表达对青春的依恋,堆青春易逝的无可奈何,和对青春匆匆逝去的感慨之情.2.在作者看来,“青春”是一种怎样的情态是一本书,但是往往人在岁月中不知道如何珍惜,如何叙写,于是它是一本拙劣的书.回头再看时才觉感伤.3.世人为什么反复咏叹失去青春咏叹失去青春的懊恼或者伤感或者悔恨无疑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对自己过去岁月的追索和赞颂;其二是警示后人珍惜时光.4.诗人既用第一人称进行倾诉.这有什么好处既用第一人称,又用第二人称,读起来仿佛是在像在对“青春”倾诉,我去追索,而你只如云影掠过,不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将青春白驹过隙般的短暂,以及作者对这种短暂的遗憾、恋恋不舍、无可奈何均表现得淋漓尽致,“仓促”之意溢于言表. 5.你怎么样理解“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青春在的时候人往往不够成熟,不知道或者说没有规划过,而过的最快的就是最好的时光,当青春不再的时候,再去回想,有些忙乱,有些青涩,有些小遗憾,然而感叹也没有用了,青春已写就,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4. 九年级上册半期考试试卷题

语文;一道辨字音和辨字形的题目,再一道选词填空和病句选择,古诗文填空和口语交际,课外阅读,3篇现代文阅读一篇课内两篇课外,一篇课内文言文,一篇课外,可能会有一篇古诗文赏析,还有一篇作文,【株洲地区】数学,选择填空无法帮你猜题,但有一点,先易后难要细心,再就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证一个简单的相似图形,后为综合题英语,记单词,多读课文,考试是选择题不能留空政治,问答:1.中国走的是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 2中国对国际的影响 3我国环境的现状,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4理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5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科技发展.时间不多,只能写这么一点,抱歉。

5.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阅读高效训练88篇第三次修订的内容及答案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阅读88篇第三次修订(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 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叮咬。【文化常识】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④类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

6. 阅读训练

你给的文章中间少一句啦1。

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2。为其言莫之违--莫违之(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

今者有小人言侧者-于侧言3。 莫乐为人君-见上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4。

莫乐(于)为人君(晋文公)乃喟然叹曰以(之)为寡人戒师旷撞晋平公①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③。 ”师旷侍坐于前④,援琴撞之。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⑤。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⑨。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 ③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

④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⑤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

⑥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

⑦言侧——于侧言。⑧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

⑨除之——除掉他。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

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

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7. 自护其短文言文阅读训练(带答案)(一)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

选文】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仕]做官。

(3)[护]掩盖,遮掩。【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 ) 啖( ) 去( ) 欲( )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仕于南方。 B 或曰:啖菱须去壳。

不得已而从仕。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

C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D 仕于南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尝射于家圃。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 ]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 ]欲以[ ]清热也。” 4、翻译文画横线的句子。

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 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

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