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春期的小孩和父母无法相互理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10-29
我要锁定对方手机号码,可是有可能她把我拉黑了。拉黑了可以锁定吗?
第2个回答  2018-10-23

简单地说,家长想知道,孩子并不想说。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有关孩子的一切“从思想、情感、价值取向到学业、工作、冷暖、饮食等方方面面都希望了解清楚”;但这些孩子,并没有满足父母了解情况需求和接受父母关心、指导的相应意愿。这是普遍的情况,也是孩子成长与发展的正常表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高速发展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爱好要兼顾,有父母之外大量的人际关系需要处理。

从客观上讲:孩子注意力有限,不可能象幼年、童年时期,把父母作为主要的情感依赖对象和交流对象。

从另一方面讲:孩子的知识、经验以及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办法的渠道增多了,独立性提高了,对父母知识、经验的依赖程度相应降低,甚至,觉得父母的知识、经验、认识未必那么丰富、可靠、适用。

如果孩子不像小时候那样提供很多的信息给父母,不再把父母当听众,不再吸取听取和采纳父母的建议、指导,父母因此失落、担心,那可能是父母没有根据孩子成长、发展程度,调整对孩子的期待。

晨枫教育的心理专家告诫家长如果想让孩子保持像小时候那样多频率和多亲密度的交流,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躲避,严重者,如果父母的气势成功盖过了孩子,还可能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少年、青年,他们不仅内心的想法不肯主动告诉父母,如果父母询问,还抱着不耐烦的态度,给以是、不是、还好、有、没有、没什么、无所谓之类简单的回答,或者对父母的询问置之不理,或者给予粗暴的反应;有些年轻成人甚至玩失踪,不回应父母的联系,令父母倍加焦虑。

这类亲子沟通和信息分享状态下,亲子关系不和谐,孩子和家长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痛苦。

第3个回答  2018-10-14
孩子与父母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生长环境、经验阅历、对事物的看法都不同,不是相互理解不是很正常吗。
第4个回答  2018-10-14
。!!。!。!。!!!!!!
第5个回答  2018-10-08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六大心理需求。
一、合理的物质需求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三、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四、获得帮助的需求
五、对自己认知的需求
六、自我实现的需求
孩子未来的蓝图是在家庭里描绘出来的,当您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请您关注他的心理需求,这对您孩子的发展会更加有利。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家长素质的竞争、家庭教育水平的竞争。孩子人格的形成,学习成绩的高低,很多时候取决于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家长也绝对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要想让孩子成才、家庭幸福,就要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家长。青春期孩子或多或少有些叛逆,各位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实在不行想想自己青春期时,最讨厌家长说什么,自己就尽量避免说什么,自己当时不喜欢家长管什么,自己就尽量少管,让孩子从思想上真正接受你,经常和孩子聊聊天,多了解一些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好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和孩子能成为朋友,你就是成功者!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名副其实的启蒙老师,家长应该是老师可靠的助手与伙伴。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考虑这样的问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是合格的家长吗?我们掌握了伴孩子成长的艺术了吗?我们该如何去配合孩子的老师的?如何能够协调好学校的教育的?今天我们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只有足够好的父母。作父母的理当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然而事实却与此不尽相符,究竟有多少父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过失现象:一,缺乏民主意识与个性。现在的父母不再信奉“父为子纲”,“棍棒出孝子”等的旧的传统观念,甚至表现出对孩子的百依百顺,过分溺爱,这是家教中常出现的现象,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后果。被父母溺爱娇纵的孩子,大都软弱、骄横、毫无社会责任感。作为父母,保护孩子是我们的天职。但是,保护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长大成人,独立于社会,而不是过分保护使孩子不能自立,以至于软弱、无能。父母过分关爱,一方面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一种只能听好话,不能听批评的心理。另一方面,在某些情景下强化了某些不良的行为表现。例如,我班有个孩子从小是姥姥、姥爷带大的,由于太溺爱、很不听话,生活习惯不好,常常在课堂上吃东西,随地乱扔纸屑等不良卫生习惯。他的独立性也比别的孩子弱,课堂上不能独立的思考问题,小动作多,缺乏自信,自己作业的答案总与其他同学比较。二、常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一般来说,许多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一旦孩子犯了错误或成绩不理想时,却有不问青红皂白的埋怨、批评、指责。当遇到这种难堪的场面时,孩子总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心里感到特别的委屈。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不足之处,某些方面不行,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不行。家长如果经常拿自己的孩子的弱项与别的孩子的强项比,就会使孩子失去竞争或迎头赶上的勇气,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就会消失。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数落也极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并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出了问题或者成绩差时,应当从孩子的实际的基础、自身情况出发,寻找原因与差距,而不是拿孩子与别人比。三、家长的自私表现:有许多家长常以自己的行为好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是家长自私的表现。平时有不少父母常指责孩子说:“如果考不上,你让我这脸往哪搁?”这听起来似乎孩子读书对父母更重要,而不是对孩子更重要。尽管孩子不争气与父母的“面子”密切相关,但是家长不能用“要面子”要求孩子学习。孩子只是孩子,还没有兴趣和能力去为他人承担更多的负担。一旦孩子认为自己学习原来是为了父母,他们的学习的动力就没有了。因此,父母应该学会分享孩子的快乐,应该为孩子取得的进步而高兴,千万别拿孩子发泄怒气。四、盲目投资与放弃:不少家长教育子女心中无数,也不学习有关的家教知识,但又觉得不重视教育,以后会遭到孩子的埋怨,于是盲目的做出了许多教育姿态。看到别人请了家教,自己不管孩子是不是需要,赶快请;邻居的孩子又参加了什么“辅导班”了,自己心理就发慌;看到别人家买了钢琴,自己也硬撑着,不顾孩子的兴趣,也给孩子买回一架……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家长几乎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投入进去,为了孩子当牛做马,结果搞得家庭忙无宁日。还常听到有些家长说:“这孩子真是无可就要,我已经死了这份心了,不想关他了,是龙升天,是蛇钻草,我没办法了,随便他怎么样都行。”这言下之意就是放弃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任其发展了。这种放弃的后果是盲目的、消极的、不负责任的。如果家庭条件很差,又缺乏教育,孩子的发展后果是不堪设想。有许多青少年犯罪,有很多都是属于这种情况的。五、莫拿孩子赌明天:有许多家长刚过中年,就感慨人生无常,动不动就拿自己的不幸去鼓励孩子:“老子这辈子没出息,就看你的了。”“我的命不好,我要有你现在的条件,我保准┅┅”等,从人的心理来说,父母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于孩子,希望在孩子手里变为现实,乃人之长情。但是,如果只希望孩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我们知道,家长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家长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家长作为一个成人在社会中立足奋斗,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不仅仅是经济供养者、监护者,而且是做人的榜样,行为的表率。孩子高尚的品德,聪明的头脑,强健的体魄,美好的心灵,勤劳的习惯等,都源于家教,源于父母。针对以上五种家教中存在的现象,我想提出些建议供家长们参考:1 不训斥孩子,经常训斥会形成厌烦的气氛。2 不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3 纠正缺点,不要太笼统,总体否定,应具体就事论事。4 不要显示家长权威,而要提出具体的办法。5 决不打击孩子,比如说“你真苯,有你这样的孩子真是倒霉……”等之类的话。6 尽量使用表扬、鼓励的语言和方法。(所谓的赏识教育)7 尊重孩子的意见、建议和想法。8 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交谈。9 允许孩子在学习成绩、品德发展等方面出现起伏。10 营造幸福、宁静的家庭生活。那么,我们怎么做才是合格的家长呢?首先,让我们伴孩子一起健康生活。作为家长要善于理解孩子,超越“代沟”,父母如果理解孩子,孩子就能与父母友好相处,就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兴趣,就能在欢快的氛围中自由的成长。对孩子的期望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慎用批评与惩罚,善用奖赏和赞美,我们要创造温馨的家庭,充分利用休息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与孩子一起锻炼。帮助孩子订一些报刊杂志,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正确的对待校外补习。单亲的家长要学会用微笑面对生活,使孩子减少心理疾病,并健康的成长。其次、要使孩子学会学习与思考。小学毕业后,孩子必须继续中学阶段的教育。家长要正确的认识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优劣式,选择离家近、孩子喜欢的学校就读。做好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准备,帮助孩子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这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要正确对待分数,认识分数的意义,不要仅仅关心孩子的分数,而是要看孩子是否学到了对他以后有用的知识,孩子的学习效率如何?应用知识的能力如何?要培养孩子学习的激情,学会这怎样学习,逐渐使孩子的学习态度由苦学变为自己乐学。在家里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并让孩子学会提问,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家长还要适当的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要选择有知识性、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孩子看。还要常常与各任课教师多交流,帮助孩子跨过中考的门槛。 第三、让孩子学会自信与坚强。作为家长我们要经常教育孩子自信、豁达、自尊、自强;勇敢、创新;坚韧、勤奋。让孩子正确的对待挫折、失败,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不应谴责、恐吓、批评。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害怕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而,作为家长应当教育我们的孩子有勇气面对失败、挫折等不完善的结果。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或多或少的犯些错误,何况是孩子呢,我们不怕孩子犯错误,有错就改,让孩子能从错误中学习、吸取经验与教训,不至于下次再犯。我们也不应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要用鼓励法克服孩子的退缩与孤独,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该放手时要放手。 第四、让孩子学会生活与交往。作为家长应当经常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加以指导,消除孩子的冷战情绪,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培养孩子的健康的心理,消除轻生的念头,避免孩子染上一些恶习,比如:吸烟、乱花钱、上网吧、看不良的书刊等。对于初中和高中的孩子还需要结决好孩子的早恋现象,时刻提醒孩子远离毒品,经常带孩子参加和了解红白喜事,让孩子亲生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等文化,还要常引导孩子关心国内外的大事。 第五、让孩子学会保护自我。对于初中的孩子正是身体发育的青春时期,我们要常常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对青春期孩子的困惑要知道,如:学业的压力、渴望独立、害怕长大等困惑。对于初中十三、四岁的孩子,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性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谈“性”色变。作为父母,我们更应当注意孩子的安全,多一份警觉与预防的安全意识,就少一份惊吓与伤害。 教育孩子是门艺术,以下八点教育孩子的使用方法可供各位为人父母的家长借鉴使用:给孩子一点苦头,让他自己去品尝。 给孩子一些暗示,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协议,让他自己去履行。 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自己去反省。 给孩子一个台阶,让他自己去把握。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自己去放松。 给孩子一个微笑,让他自信去生活。孩子是会长大的 ,大多数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有逆反心理,这些都是正常的,遇到这类问题时不要责备孩子,要想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对不对?找到一个好机会与孩子好好谈谈心是很有帮助的 ! 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强制的严厉的,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式的教育,当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让孩子的心离你们越来越远。或者说,是不能与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征相匹配。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最可依恋的对象,而孩子却不愿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时间,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请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愿回家?他一定有他不愿回的理由。先不要想孩子怎么不听话,先静下心来,从你们自身找找原因,行吗,这与你们长期的教育方式有关。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也强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他的成长。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温暖,平和的成长环境,父母依然采用过于严厉,简单说教的方式,那么,等于在激发孩子的逆反意识,把孩子逼向你们期望的反面,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我认为现在要采取的方法是:1、你们的情绪要平静下来,抛掉以前的打骂,生气,批评,严格,说教的教育方式。一切重新来过。先给孩子一个安全基地(家本就是安全港湾),给孩子一个新的父母面孔。2、见到了孩子,从关心他开始,温和地,和蔼地,平静地对待孩子。不要再象审讯一样再三盘问,抓住问题不放。当作什么也没发生,只要人回来就好。只要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就好。因为你们现在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动态,行动方向,引导孩子的过激行为。3、接下来,请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表扬孩子。给孩子新的积极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统。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爱的温暖的给予,细心的心灵的呵护,认可和接纳)等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爱和关注,孩子才能重新回到你们的身边。没有比心的遥远更难的教育。心近了,沟通畅通了,才有谈教育的资格。4、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实更多的是,更关键的是,家长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亲子间的关系模式是互动的,互相作用的。这好比我们对待朋友,你对他和气,对方一定没理由对你不和气,你对他尊重,对方没理由不尊重你。亲子间关系也一样,请从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强势,孩子弱势)的教育模式换为平等式(把孩子当朋友对待)的教育模式试试,这样会比现在更好。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