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作息时间是什么 古代人上班怎么确定时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31
不同的群体时间不一样;
官员阶层。
通常,上午为照例办公时间。下午、晚上时间较随意。
皇帝的「朝会」时间大约在清晨五点至六点,少有七点以后的「朝会」。京城官员每天参会,每隔三天或每隔五天有一仪式性朝会。
怠惰的地方官员从下午开始办公,上午不办公。可见,地方官员人员众多,素质参差,自行制定作息时间表也是常有的事。雍正曾下令改革,督促官员勤勉。
中央政府用鼓、钟宣布办公时间结束。地方政府靠衙吏和差人「传梆」或「打点」。
官员上班签签到簿。从汉代以降,官员的工作时间和勤勉程度都是升迁的考核标准。
学生阶层每日的作息时间较为不一。中央官学的学生每日按中央官员的作息行事,私塾作息时间各不同,大体上免不了早起。早起早读,天黑之后还要回家还要夜读,和现在的应试学生差不多吧。
僧道阶层:
寺院用钟和鼓宣告时间,这些钟鼓声也能帮助住在附近的人知道时间。
清晨敲木鱼或打铁牌报晓(清晨四五点钟)。
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话说得没错,但只说了一半。还有一种人,她们被称作「农妇」,是农夫的妻子,是农业社会的女性劳动力。据史料记载,农妇在白天的主要工作是纺纱织布、做菜做饭、养孩子这类基础手工活。所以每天中午,农妇要给家里的男性劳动力送饭,顺便也帮着干农活。晚上,如果家里有足够的灯油,她们会忙到半夜。似乎,对农妇日常生活和农妇形象的描述千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中,「弥赛亚时间」是缺席的。此外,在宋元时代的四川,农民学会用「耕鼓」和「田漏」报时、计时、划分时间,也是很聪明的。
农人每日作息似乎亘古未变,但商人的作息时间时时再变,变的原因和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政策以及民间对商业的接纳程度、参与程度息息相关。
从汉代到唐代中叶,商人被划分在市内特定的区域从事商业活动,政府严厉监管。
中午击鼓三百下开市,日落前七刻钟击钲(zheng4,铜制乐器,形似钟,有长柄。注)三百下闭市。这一规定延续至九世纪。
十二世纪时,市镇内自清晨至深夜都有商业活动。政府减少市场控制,商人的时间宽松了,活动地区也较自由了。最自由的是做小买卖的小商小贩,他们形成的市场叫「草市」。
工人每天的起居作息有点类似农人,但根据季节导致的昼夜长短和天气原因,会略有变化,否则也是工作一整个白天。不过总地来看,学徒的工作时间最长,工作量最重。学徒、奴隶、仆役三者形成被统治阶层中最下层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