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背后的爱情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荷兰黄金时代画坛巨匠维米尔的代表作,这一幅小小的油画,比八开纸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经干得开裂。但就是这样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画,却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游人看客在画前欲走不能。

这幅画问世三百多年来,世人都为画中女子惊叹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线条、耳环的明暗变化,尤其是女子侧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

维米尔是荷兰十七世纪中期著名的绘画大师,但他生前却郁郁不得志,一贫如洗,负债累累,死时年仅43岁。

一天,美国女作家崔西·雪佛兰看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时,瞬间就被打动了。

于是她决定根据这部神秘的画作,杜撰了少女葛丽叶与画家维米尔之间似有若无的爱情故事。

或许《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无人知晓这个女子到底为何能散发出如此恬静的微笑,更是令人在看完后过目不忘,深陷其中。

17世纪中期荷兰的Delft,是一个风光旖旎、却经济凋敝的水城小镇。当地居民生活十分艰苦,遭受着宗教清规戒律的压迫,小心翼翼地生活。连画家也过着表面奢侈,却负债累累的生活。

少女葛丽叶是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的美丽姑娘,由于父亲失明而家道中落、食不果腹,葛丽叶的母亲只好让她背上简单的行李,到富人家帮佣。于是,葛丽叶来到了画家维米尔的家。从此以后,葛丽叶便开始了无止境的仆人生活,洗衣、买肉、擦窗户……哪里有脏活累活,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直到她遇到了一个人,她的生活才开始有了色彩。那便是这家的男主人维米尔。

维米尔一家在繁华的外表下,隐藏着生活深处危险的涌流,怀孕的妻子嫉妒多疑,对艺术毫无理解,主管家权的岳母苛刻严厉。

有一年,维米尔的家中光景太差,他们要变卖更多的珠宝。得不到丈夫关爱、视财如命、脾气暴燥的妻子,因此砸碎了无数的瓷器,毁了维米尔许多珍贵的作品。不过维米尔始终很平静,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许妻子走近他的画室。

一天,葛丽叶在擦画室的桌子时,发现了一幅画家的画,一位优雅的女士看着窗外,黄色的微光映衬下,身上仿佛带着金色的光环。葛丽叶第一次发现了这个奇妙的绘画艺术世界,画家笔下的世界,唤醒了她潜在的艺术天分,她被维米尔的艺术才华所吸引,并能理解他对艺术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维米尔发现了葛丽叶,无论是她对暗箱的好奇,或对于绘画艺术的向往之情,还是发现清洗玻璃会改变光线,这个令他充满惊喜的女孩儿,她对艺术色彩的天分,也正是这时,维米尔仿佛找到了知己。让他一次次地体会到了心动的感觉。

自此以后,葛丽叶也和其他女仆,一下子就划清了界限。她的工作不再是洗衣做饭那些杂活,她开始为维米尔调各种颜料。渐渐地,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像主仆之间那么纯粹,葛丽叶也从地下室搬到了充满阳光的阁楼上,她的生活正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

纯洁沉静的葛丽叶恰如一股清风,让画家的如死水的世界荡漾起阵阵涟漪。

然而好景并不长,维米尔的妻子,还是渐渐的发现了某些端倪。于是她故意陷害葛丽叶,借着梳子丢了的理由,想要把葛丽叶赶出家门去。但维米尔为了解救葛丽叶,他发疯似地去寻找那只丢失的梳子,当他找到梳子的那一刻,他妻子的心已经凉了。这些疯狂的举动,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他们之间那份不可描述的情感。在他们的世界里,这份感情是纯洁无比的。

维米尔不忍心看到这样美好的葛丽叶受到玷污,也想把葛丽叶的美画出来,所以他说服她,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画中的主角,葛丽叶答应了。他让葛丽叶去换头巾的时候,偷窥到了葛丽叶的头发。葛丽叶卷曲浓密而光泽亮丽的头发,仅仅被维米尔一个人见到过,甚至连自己的情人(屠夫的儿子)也没看过。

她拒绝为她的情人摘下头巾,因为包裹住头发的,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她内心的保守和童贞。

经过长期的创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终于完成。但他们之间的爱,最终还是因为画家与女仆的身份悬殊,走向了分离的悲剧。

遍体鳞伤的葛丽叶,带着无限遗憾与回忆,嫁给了她应有的人生,成为了屠夫的妻子,完成了从少女到女人的转变。而这份秘不可宣的爱情,也被永远埋藏在这幅传世之作中,把伤痕与那一瞬的眼波流转间的爱,变成了艺术品永久珍藏。

这是一个灰姑娘式的故事,揭露和批判了那个时代,对人性欲望的压制、与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而其中纯挚隐蔽的爱情,少女的纯洁心灵、和美好气质令人难以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