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正确的思维改变命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作为一个会讲课的心理咨询师,我日常的工作中,除了作为主要内容的约见咨客一起进行咨询工作以外,还会时常去做一些讲座、到企业讲课,或者自己做一些有趣的沙龙,由此就会产生不少的课程设计工作。

这是一项消耗脑力的事儿,因为课程不同于聊天讲话,它需要有系统性、结构性,起承转合都有讲究,听众也想要听到干货,马马虎虎临场发挥可不是一个好主意,至少在我成为大师级人物前是不可以的。

那么,如何在思维层面让自己对于课程、对于要讲的内容结构化、条理化?以前会用WORD文档大量地书写提纲,列明要讲授的内容,写到后来总是会差不多就写成讲义甚至讲稿了,其实大部分时候是不需要的,尤其是你对所讲的内容自己肚子里是有货的、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已经积累了清楚的知识架构,这样去罗列既浪费时间,也会让准备好的文稿使用起来很费劲,因为文字内容实在太多了。

这个时候我接触到英国人东尼·博赞博士创造的思维导图,就如同发现了一个开启脑力的宝藏,我的知识点和逻辑点在思维导图的牵引下,变得清晰明了,而做课、做事也变得更为轻松,有时候在一张餐巾纸上就能随手画出课堂内容和架构。而日本矢岛美由希(Yajima Miyuki)在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一书中,更是打破了我以往认为的思维导图只会使用在工作中的固定思维,她神奇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生活中方方面面,比如你的日常生活、你的学习、你的沟通等等,小到每天要吃什么的问题,大到计划一场旅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导图还可以用来了解自我、了解他人,甚至于两性的沟通。书中也列举了一对夫妇在育儿上的思维差异导致矛盾凸起,但是通过思维导图获得完美和解,神奇啊。有时候心里想的也许嘴巴上表达不出来,自己对自己所想也有点理不出来,那么,就拿出思维导图吧,也许你不仅画出你所想的,还能发现你想不到、潜意识却已经有了的东西。或许以后我的婚恋家庭课里可以加上思维导图,当两个人想吵架时,先不要着急解释,两个人各自画一画思维导图,看看自己到底在想什么,两个人的想法到底差别在哪里,哈哈~

(生活处处显思维,吃个饭也能这么玩儿)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但你知道吗?知识也有好坏之分。 事实上可以真正改变命运的是你的思维模式。

最近有研究表明, 知识其实可以分为活性知识和惰性知识 ,活性知识是你人生的神队友,而惰性知识却是你的猪队友,它会让你变蠢。

什么是惰性知识?它是指人们刻意记忆时能够回忆起来的知识,但这种知识却不能被自发地用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习者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不能被自发地提取利用,这些知识被称为惰性知识。在现代社会,那些碎片化知识会时不时冲击我们的大脑,听起来可能很高大上,但却没什么实际用途,也没法和现实结合,它们在你大脑中孤立地存在,没有任何活性,比如,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钟,这样的冷知识就属于惰性知识。

我听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物理学家普朗克当年获了诺贝尔奖后,受到许多邀请,每日奔波于各种演讲。由于演讲的内容差不多,讲了一段时间后,给他开车的司机都把演讲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了。有一天司机跟普朗克说:你讲的这些我也能讲,不信咱们试一次。普朗克一听,觉得挺有意思:那下次演讲你替我讲,我给你当司机。于是下一次演讲,普朗克的司机就登上了演讲台,他洋洋洒洒地讲了一晚上,内容和普朗克一模一样,效果还不错。可是演讲完后要做现场互动,台下一个观众举手,请教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司机当然答不上来,他就抖了个机灵说「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让我的司机回答吧」,于是真正的普朗克上台回答了问题。这个故事常常被人拿来说明司机有多机敏、普朗克有多大师风范等等。但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普朗克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台下,他的脑子里都是关于物理学的活性知识,面对不同场景能调出不同的知识组合来应对。而司机掌握的是惰性知识,只是会表演而已,情况稍稍有点变化,就再也回答不了。其实,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不知不觉的陷入惰性知识的陷阱中,比如说,度娘的存在既是我们的好队友,但她可能也是祸害我们的「猪伙伴」,每一次你只要上网搜索一下,知识点就可以随意抓取,可屏幕一关,你的大脑好像依然一片空白,没什么长进,惰性知识让你越来越依靠网络搜索引擎,离开了它你的大脑根本整理不出东西来。

而 活性知识呢,它是你大脑中已经完成串联的知识,形成体系并且有条理,能在你的大脑中自如运行,而且自有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 格拉格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就是在解决真实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接触重要的概念和策略,这就有了哈佛商学院在商业教学中应用的案例教学法。在解决问题的真实情景中学习能够使知识减少惰性,所以当你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为自己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围绕真实问题组织知识点,使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工作联系更加紧密,能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形成活性知识。

像前面提到的“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这个知识点毫无价值,但如果你去搜索科学家的实证工作,从最初的观察开始,分析、预判、行动、矫正、结果与反馈,再到最后真正被你获知,那记忆这一切就变得有价值了,你对这个过程熟悉了,大脑就会潜移默化,形成了体系化的认知能力。于是,我拿出纸和笔,运用矢岛美由希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中提到, 让思维导图成为帮助我超越“自我思维极限”的“用脑方法” ,以金鱼的7秒记忆为出发点,自由地引申、发散,整理信息、扩展思维、收集资源,在思考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最后随意地涂涂画画就有了下面这张关于金鱼7秒记忆的思维导图。

所以, 运用正确的思维模式,使用网络构建体系,把惰性知识变成能实用的活性知识,才是互联网时代涨知识的正确姿势。 否则,惰性知识不但会让你变蠢,而且由于它浪费了你大量的时间和脑力资源,最后会生生地将你的命运拖入沼泽。

【今日话题】你不想试试随手涂一副 自我介绍 的思维导图吗?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

世界让人这么烦躁,教你几招对付它

你只是不会爱自己:你是圣母型人格吗

谈话让双方舒服的程度,决定你的人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