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 | 教育征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父母的礼物,从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天起,家中所有的人都会围着这个中心转。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怕有所疏忽。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将来有一天我的工作是会和一群孩子打交道。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在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同时,我也无法避免的要和他们的家长打交道。家长群中各类人都有,文化素质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

其实很多家长也都是初为人母,初为人父。对亲子教育也基本没什么了解。有很多家长认为,我努力工作,努力赚钱,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这么拼命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可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个班四十几个孩子,家庭条件有好有差,但孩子的幸福指数到底取决于什么?他们需要父母给予自己的又是什么?很少有父母去倾听孩子的心声。问问他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学生跟我说她想换掉自己的父母,我说为什么?她说因为父母老是吵架,爸爸喝醉了就打妈妈。我当时听了,心里真是心疼得很。后来发现其实班里有不少这样的家长,有些孩子会跟我说,妈妈吵着要离婚,但爸爸就是不离。各种各样的状况都有。我当时就在想,如果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状态下,那孩子幼小的心灵能承受得住这些不堪的东西吗?长此以往,他们的心灵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个我不敢想象。在我的班级里,也有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一般也会特别注意这些孩子,其实有些孩子真的是很优秀的,但是家庭的不完整在他们心里留下的创伤可能是这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当他们在向老师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证明他们心里是信任老师的。我一般也会答应孩子不把他们的秘密说出去,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安慰。我觉得孩子说的话,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孩子是童真的,他们往往说出来的都是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如果我们不能倾听他们的心声,不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的问题,那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会受到影响的。也许对孩子来说这个阴影是一辈子都难以磨灭的。

我们以往的教育都在说应该怎么教育学生,但是却没有话题说出应该怎么对家长进行教育。其实现在有不少的学校都在进行家长学校的创办,像我们学校就有,专门针对家长教育做了一个平台,给学生的家长进行定期的培训,从各个班级中挑选一些家长出来对其进行教育。家长也需要教,而大部分的家长也表示在育儿上面他们也有很多自己的困惑,家长学校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学校的培训能让家长们知道应该怎样学会与孩子相处,怎么与他们有效沟通。

在家长会上,我经常会跟家长说,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事实也真的是这样。家长的陪伴是孩子最在乎的。我们班有个女孩子,成绩一直都不错,她父亲工作很忙,妈妈是个全职的家庭主妇,偶尔做一下微商,在朋友圈里卖卖产品。因为她妈妈没有正式工作,所以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陪孩子一起度过的。她每天都会辅导孩子的作业,陪孩子一起阅读。陪她上舞蹈班,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此这个孩子也非常的活泼。在班里的表现也很出色。

直到升入二年级,她妈妈想着孩子小学生活也步入正轨了,也是时候出去找份工作来减轻一点家庭的经济压力了。这一工作陪孩子的时间自然而然就少了,很多时候孩子每天放学都是一个人在家,一个人完成作业,一个人做所有自己能做的事。但是孩子还太小,有时候也会管不住自己。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孩子放学第一时间不是回家,而是跑到其他小伙伴的家中去玩,每天的作业也是在边玩边写中完成的。一开始我以为她是经过了家长同意后才跑去其他同学家的,因为有几次在放学时我都听到他们在互相讨论说今天放学后去谁谁谁家,后来跟家长联系一下,才知道,家长根本不知情。每次都是去了别人家以后才跟父母说的。孩子这样的表现,自然而然就会影响成绩,果不其然,一次数学小考试卷发下来后,孩子的成绩从90几分直接降到70几分。当时数学老师说给我听的时候,我还吓了一跳,我说这是她的成绩吗?数学老师给我看她的试卷,后面应用题全错。我马上跟孩子的妈妈联系,她妈妈听了分数后也是吃了一惊,怎么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女儿考出来的分数,直到我把试卷拿给她看,她才相信。回去后和孩子沟通,孩子一句话说中了她妈妈的痛处,孩子说:“以前你们每天放学还会来接我,早上会做好早餐再送我去学校,现在你们都工作了,放学没有一个人在家,做什么都是我一个人,连去舞蹈班都是我自己一个人走路去走路回。”听了这话,孩子妈妈眼眶都要红了。

后来我和她妈妈谈了很久,孩子再怎么懂事听话,毕竟只有七八岁大,学习和生活上完全靠她自己肯定还是不行。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后来在家长会上,这位孩子的母亲以自己的案例做了一个亲子分享,呼吁家长每天都能拿出哪怕一点点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问问她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自己有了哪些收获?和孩子面对面的沟通分享一下,倾听孩子的想法,家长和家长的交谈应该比老师直接呼吁效果来得要更加好一些。也引起了一些家长的重视。

其实我能够理解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工作、孩子、家庭在生活中确实是难以平衡,我也不是说让所有的家长都辞职去做全职妈妈,只是孩子的心灵真的是脆弱的,作为家长的的确确不应该忽视对孩子的陪伴,不要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我们只要为他们创造好舒适的生活条件就好了,我们所谓的为了孩子好,其实孩子根本不想要。孩子要的只是父母的爱,父母的陪伴。就像他们在学校需要老师的陪伴一样,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表扬会高兴,受到老师的批评会难过。在家庭中也是一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一个班四十几个同学,同一个老师教,为什么成绩会有差异,为什么有些同学成绩好,有些同学成绩却总是不理想,除了智商的因素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家长的辅导。有家长辅导和没有家长辅导的孩子成绩真的是不一样的,学生每天要上至少不少于5节课,一节课40分钟,谁都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分钟都是全神贯注的。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回到家里,家长不拿出一点点的时间来检查孩子的作业,查漏补缺,孩子学到的知识就得不到巩固。第二天来到学校,学习的又是全新的东西,慢慢积累下来,问题就越来越多。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想补都难了。

我见过有些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不管了,放学就放托管,家长会从来不来参加,孩子成绩不好,就说是老师没教好。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作业也是三请四催。这样的学生家长,就是老师再有心,也确实是无能为力。

还有些家长,在学生有事情的时候老师打电话不接,总联系不上的。老师也确实是崩溃。

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秋游活动,每个学生要交一百多块钱的秋游费用,老师前一天就要把去秋游的学生的名单全部整理出来发给学校。学校要提前给孩子购买保险。由于秋游遵循的是自愿原则,当时班上只有一个女同学的家长没有给我回复,也没有交钱。于是我给孩子的家长打电话,想询问家长的意思。我从上午一直打电话打到下午放学,孩子的家长始终是关机状态,要不就是无法接通。由于孩子是单亲家庭,只有母亲的联系方式。我除了不停的给她母亲打电话外,没有其他的办法。我在班级群里面呼吁了其他家长一起给该家长打电话,微信 QQ 全都留了言,就是没有一个人能联系到她母亲。于是我问孩子,我说:“你昨天回去把秋游通知单给妈妈看了吗?”孩子说:“我给奶奶看了,妈妈不在家。”我说:“那你给妈妈打电话了吗?”她说:“打了,打了一晚上,可是妈妈没有接。”于是,我又问:“那你奶奶同意你去秋游吗?”孩子说:“同意,可是奶奶没有给我钱。” 我又问孩子:“你放学是去托管还是回家?”孩子说:“去托管。” 我告诉孩子这次她不能去参加秋游了,因为老师一直联系不上家长。没想到孩子对我说:“老师,我知道奶奶在哪里上班,我能去奶奶上班的地方和奶奶说,然后回到学校把钱交给你吗?” 我当时听了这话,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证明孩子的心里对这次的活动是有期待的。如果不是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我真想先给这孩子把钱垫上,完成她这次心愿。但是作为老师我不能这样做,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孩子的安全没有人能保证。结果晚上她妈妈终于给我来了个电话,说是之前手机停机了,所以联系不上。我当时也没说什么了,和家长解释了一下,这次活动她去不了了。孩子的家长也表示了理解。

我只想说,作为父母,应该担负起对孩子的责任。孩子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应该牵动着父母的心。我们不能忽视他们小小的心灵,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多留一些时间和孩子共处,其实从孩子的身上家长和老师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孩子们要的真的很简单。给孩子最珍贵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