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拾遗(47)——图像之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正比例图像”是在上节课学习过“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按照课程标准中“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编排的。通过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表格——关系式——图像来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正比例图像的学习作为理解正比例意义的延续,可以借助图像的分析,更好地理解成正比例关系两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函数思想的渗透。教学时,很多教师常常在描点、连线等机械叙述的技能训练上花费太多时间。其实,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根据数据找点制图并不是难点,每个点表示的意思也比较清楚,因此,对正比例图像实质的理解应成为课堂关注的焦点。

    课堂学习时,学生通过预习,完成例2的给出的三个问题,三个问题正好体现了教学正比例图像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图像上的点,按照“A点表示1小时行80千米”,对各点具体意义的表述也毫无障碍,对于各个点都表示汽车在某段时间所行驶的路程,也能体会这些点是对应的时间与路程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来的。

    第二步:认识图像的形状,从图中描出的点在一条直线上,体会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在这个环节的交流中,孩子们出现了分歧:

    1)线段;

    2)射线;

    3)直线

    支持线段的学生认为,题目中只给了这些数据,所以相对应的点也是有限的,所以它们有两个端点,连接起来就是一条线段;

    认为射线的学生觉得,随着时间越来越多,路程也越来越远,所以后续对应的点也越来越多,这一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而起点,最初他们认为从1小时开始,后来小仪提出,时间可以比1更小,比如0.5,0.2,经过讨论,不少同学认为,端点可以是0,所以图像是一条以0为起点的射线。

    在对射线的讨论过程中,小玫发现,时间还可以是负数,时间为负,那么对应的路程也为负数,所以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正比例图像该是一条直线。

    孩子们边交流,我借助图像将第一象限进行了扩展,简单介绍了小学阶段我们一般只研究横轴向左、纵轴向上也就是第一象限的部分,但是到了初中我们会继续研究更多的数据,继而将原本连接的图像进行扩展、补充,学生讨论、争辩的过程,其实正是从线段——射线——直线的生长过程,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整经历了图像的形成过程,并对图像表示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题的第三步:应用图像,估计行驶时间所对应的路程或者行驶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个环节重在指导学生利用画垂线或画平行线的技能,尽量使得数准确些。

      数学课堂学习,不管是教师讲解为主,还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紧扣课堂主旨,引领学生寻找同样目标的不同路径,收获精彩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