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非常喜欢玩手机,有什么办法控制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2
喜欢而已,又没沉迷,为什么非要控制呢?

帮助孩子做好时间和精力管理就好了!

孩子玩手机,三个隐患:

1,怕沉迷。

2,怕近视。

3,怕接触不 健康 内容。

所以,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把控单次使用时间、每天最高使用时间,以及,随时监控孩子浏览的内容。

我们小时候,父母一见到我们碰电脑就紧张。觉得我们在“玩”电脑,认为这是危险信号。可是后来呢?

没有电脑,太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了!

现在很多人,在重复父母的思维定势。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拉响警报,要控制,要扼止。

真的这么可怕吗?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手机上赚钱了,孩子喜欢玩手机怎么能是罪过呢?

手机,是个工具。工具本身没有错,有可能出错的,唯有使用方法!

孩子很爱玩手机,不给孩子就闹,所以给孩子配了手机,如果你让他少玩点,他就闹,按您之前的方法,是不是就随着孩子呢?家长一味的迁就姑息,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小孩子玩手机的危害大家都比较清楚,小孩子自制力差,很容易沉迷手机而不顾其它,不仅对身体有害,还会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会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如果家长有心让孩子远离手机,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了手机,家长只能慢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去做其他的更有意义的事情。比方说,家长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运动或者阅读;周末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出去公园或者图书馆……真正放下手机,你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比玩手机更有趣的事情。

带孩子去做其他活动,自然地就缩短了玩手机的时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有原则和底线,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一味纵容。家长要爱孩子,不是溺爱孩子。

努力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其他兴趣爱好上。如打球等运动。

亲子间因为手机引发的悲剧新闻,我看得不少,这方面如何去改善,家长们确实都越来越注重。我也是一名家长,所以我在了解到许多方法之后,最后是用格雷盒子手机助手去管理孩子的手机,生怕孩子反感,都是和孩子慢慢协商,最后才实施,这期间就花了我一周时间,现在孩子很听话,和我们也没有手机这层隔膜了

你能来问,估计也试了很多办法。

我小姨家孩子就是。

把手机收了,要么地上打滚,要么大喊大叫。

让人受不了,只好让他玩。

我出了1招,治了。

就是找他更感兴趣的东西占用他的精力

让他做家务,雇佣他做小保姆。

比如擦桌子,5毛钱。

比如洗自己的小裤裤,5毛钱。

比如扫地,5毛钱。

比如和妈妈一起做饭,5毛钱。

钱不多,但可以让他知道,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做一个勤劳的人。

[呲牙]

确实,信息时代,咱们这些大人都爱玩,更何况孩子,我觉得一方面可以从格雷盒子管控手机的app着手,对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这样会更好

不用刻意控制,看一些完整视频,不要看碎片视频。

近年来,我国网游市场快速发展,2018年, 游戏 用户规模已达 6.26 亿人。“00后”作为从小出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更是 游戏 世界的一大主力群体,网瘾少年的极端案例也频见报端。 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沉迷 游戏 呢?家长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染上网瘾呢? r

首先,我们需要走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一下孩子对 游戏 的认知。 r

今年 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小学生网络 游戏 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蓝皮书。报告中显示,超过八成(83.8%)的中 r

小学生通过同学或朋友了解到网络 游戏 信息,在现实交往中,网络 游戏 也是很受欢迎的话题。另外,最支持中小学生玩网络 游戏 的群体是同学朋友,其次是兄弟姐妹,父母和老师大都对 游戏 持否定态度。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成年人支持与否,网络 游戏 都已经成 r

为中小学生普遍的一种 娱乐 、交往方式。 r

虽然玩 游戏 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适度,而有的孩子染上了网瘾呢? r

大量调查数据显示,容易沉迷于 游戏 的孩子,多数是缺乏温情教养方式的孩子;不会应对压力的孩子;缺乏社交能力的孩子和自我认同度 r

低的孩子。具体表现为:生活单一、除了玩 游戏 没有其他兴趣爱好; r

不善交往,课余时间大多独自一人;对现实生活不满,对未来更悲观; r

不善沟通,也不被理解。家庭特征则是:父母与孩子交流较少、亲子活动较少;采取粗暴专制或溺爱放纵的养育模式。这也就不难理解, r

孩子在面临青春期的困惑、人际关系问题、学业压力而无法排解时, 游戏 就成了一种逃避现实问题、缓解不良情绪的替代途径,久而久之,最终导致孩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r

因此,在接纳孩子们爱玩 游戏 的同时,家长如何做才能防止孩子过度沉迷呢? r

2、接纳 游戏 ,共同制定规则。父母采取放纵或是专制的态度都会把孩子推向 游戏 世界,不如通过他们感兴趣的 游戏 话题进行正确地引导与监管,既要让孩子们接触网络 游戏 ,又要一起商定玩 游戏 的规则与时间,让孩子从小养成理智、 健康 的 娱乐 习惯。 r

3、培养一两项爱好或特长。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如果孩子能在现实世界中收获自信与快乐,也就不会沉迷于网络之中了。

宅家隔离期间,接触电子产品、网络 游戏 等时间大大增加,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成为电子产品控。

我们要正视的是,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早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他们的生活中,所以,严格禁止、断网、没收手机和Ipad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这会激发本来就有点焦虑、烦躁的孩子的激烈反抗,恶化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那怎样才能不让孩子沉迷网络?一味堵是不行的,变堵为疏、加强引导才是上策。以下6招,家长们不妨试试。

让孩子多了解

电子产品的工具性作用

疫情期间,孩子需要使用手机上网课,而一部分孩子在非学习状态下,也想去手机上看看、玩玩。完全不让孩子接触手机也不太可能,不妨让孩子多了解电子产品的工具性作用。

例如,可以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地图查询出行方式,引导孩子通过手机软件查询附近的景点和 美食 ,让孩子把电子产品里的信息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除了这类功能外,还可以让孩子学着拍照、录像、天气预报等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性功能。

疫情向好,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

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家长们可以带孩子逐步进入小区广场、公园等安全场所,带孩子体验这个美好的春天。

陪孩子一起使用电子产品

有研究指出,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再加上妥善的时间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孩子电子产品成瘾。

所以,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孩子选择那些画质精美、情节 健康 ,最好是包含生活或科学知识的视频和节目。

和孩子一起观看、讨论,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个实验真有意思,待会我们也试一试。”

用更有趣的活动转移注意力

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家长在家里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或者引导孩子做很多有趣好玩又有意义的事情。

1.一起做家务

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做饭,放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择菜洗菜,或者就是尝尝咸淡,都能让孩子多一分家庭参与感和责任心。其他类似洗衣服、扫地等家务都可以请孩子帮忙。

2.写文章、写日记、写书信

家长可以建议孩子给自己的老师、好朋友及自己牵挂的人写封信,传一份微信,发一份Email,或者将自己手写的信,待到重逢时亲手送出,在表达中让情义传递。

3.亲子共阅读,共欣赏优秀影视作品

家人或者共读一本书,或者各自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一起看一部优秀的影视,然后一起分享交流,不仅增长学问,也有助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4.挖掘孩子的兴趣

宅家期间,家长们可以安排丰富的 娱乐 活动,努力发掘孩子的兴趣和热爱之处。例如学画画、学下棋等等,不仅能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与孩子约法三章

实践证明,事先的约定比事后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但很多家长表示:我们已经跟孩子约法三章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呢?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是不是忽视了以下的注意要点呢!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2.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3.要注重“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任何时候,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地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电子产品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做: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电子产品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一份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孩子每天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的时间大多是三个小时以内,而有7.6%的父母每天使用时间超过了6小时。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该怎么使用电子产品

其实,教孩子合理利用电子产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为什么幼儿阶段不能接触手机呢?首先,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其次,有专家表示,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的可能性也越大。

那么,如果家有1-3岁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机中不要下载 游戏 ,以防孩子因 游戏 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 游戏 “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 游戏 ,极易上瘾。

如果家有3-6岁的孩子,正确的做法是这样:

1.父母家人手机尽量删除 游戏 、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读物。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开始进入了叛逆期。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 游戏 ”,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 游戏 ”。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 游戏 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