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曾用过哪些词比喻互联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还记得那个我们把上网叫做「冲浪」的年代吗?

初中英语课上,我们就学过 "I'm surfing on the Internet",中文里「网上冲浪」的说法也是起源于英语的这种比喻。否则,冲浪这个距离东方文化十分遥远的极限运动名称,怎能瞬间传遍大江南北?

当然,语言在不断演进。那么除去 surf 之外,英文中还有哪些词曾被用来做与互联网相关的比喻呢?

把网叫做网,这本身就是一种比喻。

蜘蛛网一般用 web,渔网一般用 net。虽大小、疏密不同,但两者都表现出了一种有序而繁杂的联系。正如这个以服务器为节点,以信息为脉络的「互联网」一样。

哈佛学者 Judith Donath 说:

于是,在互联网兴起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互联网相关的各种比喻词汇层出不穷。

Cyberspace 的对应中文翻译是「网络空间」,或音译为「赛博空间」。

这个词是由 William Gibson 在 1984 年推广开来的。把互联网比作一种空间,是因为我们在上网的时候,并不是呆呆地坐在电脑前通过线路传输信号,而是遁入了另一个维度——一个纯粹由信息组成的乌托邦,一座以数据为砖瓦而筑成的大厦。

于是,Cyberspace 这个词成为了自由主义者和反主流文化思潮对早期互联网的比喻。

后来,我们的网络不再那么纯洁了,出现了 cybercrime(网络犯罪)和 cybersexing(网络色情)这样的词语。但网络仍然是一个可以把人从现实中隔离开来的相对自由的空间。

而如今,cyberspace 的使用频率大幅降低,词义的倾向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几乎仅限于政客在谈及网络安全问题时,喻指网络的词汇。

前美国副总统 Al Gore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网络时,把互联网比作了「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高速公路是一个含有政治暗示的喻体:如果互联网像高速公路一样,那就意味着政府将对其实施监管,而非放任自流。

同样,高速公路也蕴藏着商业含义:高速公路是为了更便利的交通以及使货物到达更多市场而修建的,而信息高速公路,则正是输送和贩卖信息的载体。

而在支持所有信息都应被平等对待的「网络中立(net neutrality)」原则中,「高速公路」这一比喻方式,却从政府监管和市场,变成了呼吁网络自由的象征。

Facebook 本身也是一个比喻。一本由「脸」组成的书,就像新生的花名册一样,而「好友」也成为了两个用户之间,可以存在的任何联系的代名词。

而 Twitter 则被比喻为 "global town square":偌大的地球村广场,你的声音将被无数人听到。

这恐怕是近两年来最火的互联网专用词汇之一了。以至于我在英文诗歌里偶然看到 cloud 这个词,第一反应居然是「云端」,而不是「云彩」。职业病。

Cloud 作为与互联网相关的比喻,最早可追溯至早期的网络工程师用来形容系统未知网络。直到 2006 年,亚马逊发布了弹性计算云服务(Elastic Compute Cloud Service),「云」的概念才开始用来比喻远程数据的存储和计算。

云是轻盈的、飘逸的,而你的数据就储存在云端,不会被遗忘。这和现实中巨大、嘈杂、功耗极高的服务器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冰冷的设备在文字上被赋予了自然的灵动,科技与人的距离也就被无限拉近了。

聪明的你还想到了什么和互联网相关的比喻?中英文不限,请在评论中和我们一起分享 :)

本文编译自: A history of metaphors for the internet

------喜欢我,那就点击 关注 、 订阅 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