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里 茅 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茅塘,当今中国湖南宁乡市一个最基层的自然村落(村民小组),同时也是一个极普通的小地方。只因为四百年之前,那里是我先祖的故乡,因而成了我心中魂牵梦绕的地方。

在宁乡市这样一个县级行政区,叫茅塘的地方不下四处。前番已经去过朱良桥乡一处,那里仅有两户张姓人家,其相关情况因不符合我的寻访要求,故满怀希望而去,带着失落而归。

这次寻访的茅塘,位于宁乡市资福镇。经过对家谱资料的反复研究与推断,认为此处极有可能是我寻访的梦中之地。

10月3日上午7时,我从益阳市区出发,8时40分即到达宁乡市资福镇。在热心的宁乡本族宗亲张超的引导下,再从资福镇出发,沿着(X094)县道,行车不过几分钟,导航就提醒:目的地茅塘到了。

就在县道旁边,我们询问了两户人家之后,终于找到一个76岁的张姓老人张胜民。他家就在茅塘附近,具体地名叫资福镇清泉河村桃子组(原资福镇双泉村桃子坡组)。由于之前有过多次寻访经历,坐定之后,寒暄几句,就开门见山地询问老人家他们这支张氏的情况。但是,老人家所知甚微,无法提供有用信息,简单聊过数语,即起身告辞。

根据乡民指点,再次问过两户人家,几番兜兜转转之后,最终找到了“梦里茅塘”的准确地点:资福镇清泉河村吴山组。据当地人介绍,此处分为上茅塘与下茅塘。上茅塘是一个约五、六亩面积的水塘,地势居高。下茅塘则是一个类似小水渠的长条型水塘,地势低于上茅塘约2米,两塘相邻。当地就以水塘名(茅塘)冠为村民小组名称(今已改名为“吴山组”)。

鉴于此,我们只好在茅塘(水塘)边上拍照留念,以为佐证。

留影之后,我们再在茅塘附近走访了两户人家。第一户人家姓刘,男主人与我年龄相仿,问之茅塘的前世今生,知之甚少。但见其房屋门窗上的户籍铭牌写着:双泉村毛塘组3号(这个应该是2016年前的地名),同时在他家的另一面墙上,还看到了一块新户籍铭牌,上面写着:清泉河村吴山组49号。

告辞刘氏人家,转而访问了另一户邱姓人家。他家的户籍铭牌上显示的是:清泉河村吴山组52号。除了主人邱先生外,另有两位本地老者正好在座。聊天之中,我们获知现今茅塘(吴山组)只有一户张氏人家,且男主人已经过世数载,只剩遗孀独住茅塘对面的山梁上。我们进一步打听本地是否还有张姓人家,热心的邱先生告诉我们,不出几里地的胡家台,有很多张姓人家,那里人丁兴旺,每年还有人拜祖祭祖,可以去那里问问。

告辞邱先生,我们驱车前往胡家台。又是几番寻问,好不容易找到一户张姓人家(户籍铭牌上显示的是清泉河村许家湾组24号,即原山河村许家湾组24号)。男女主人刚好都在家,夫妻均是30多岁的样子。见是同宗来访,女主人热情地看座倒茶。简单说明来意,男主人即从室内拿出一本黑色封皮的厚册子,说是1995年修的家谱。我们接过家谱,看过先祖、世系和派语,发现他们是宁乡石坝张氏,始祖为添祚公,不是我们一族。

寻访至此,我们感到这已经是没有结果的结局了。这个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只有经过寻访之后,才会没有遗憾。四百多年前的事,加之道光年间老谱记载“宁邑茅塘”的这个小地名不够精准,并且随着历代区划的不断变更,茅塘只能存于后世子孙的梦里了!

中餐时间到了,我们就在资福镇上金月大酒店用餐。席间,张超聊到先祖贵文公的墓地距此处不远,他想去看看,我也正有此意,便欣然前往。

离开酒店,沿宁灰公路往坝塘镇方向前进,在鸟鸣村右转,往南行进了大约四五公里,到达坝塘镇抗大村(今沿江村)境内。张超手机联系了一位熟悉贵文公墓地的坝塘镇政府干部,车子开进了一处地名“草皮坡”的山坡下。山边住着一户人家,一位30多岁的男子告诉我们,贵文公墓地就在他家西边的山坡上,并指点我们上山的路。我们踏着山间小道,穿过布满杂草树枝的山坡,终于来到了贵文公墓地。此墓2005年经过当地裔孙修缮,拜台占地比较宽敞。墓碑上竖刻着“明兵部尚书张公贵文之墓”。我们面对墓碑,向贵文公行鞠躬礼!(作者注:应是元兵部尚书)

下山之后,我们到山坡下这户人家歇息。看到墙上的户籍牌上清楚的写着:沿江村沿江一组31号。户主姓唐,67岁,右腿残缺了,先前给我们指路的30多岁男子,就是他的儿子。老唐告诉我们,每逢清明时节,常有张姓后人来此祭拜。

闲聊一会,我们即起身告辞。离开沿江村后,再与张超告别,径返益阳,圆满结束本次寻访之旅!

2021.10.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