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之武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解读《水浒传》之武松

        一、解读人物:

    最早知道武松,是从老一辈的闲谈中,那时候,每当提到《水浒》,人们不说花和尚鲁智深、不说及时雨宋江,也不是那武艺高强的豹子头林冲,而常说的则是那打虎英雄——武松。在他们的眼中,武松能将那吊睛大虫赤手空拳得活活打死,着实让人为他的勇猛拍手叫绝。

    那会黑白电视里面也播过《水浒》,那时就想看看武松是如何打死那老虎的,但是一直没能如愿。隐约记得后来在高中课本里出现过这么武松打虎这一片断,但那时已经没有了小时候那种要想一探究竟的热情。

    如今再读《水浒》,发现那武松远不止勇猛那么简单。

    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法》中曾这样评价武松:“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定考下下。”“鲁达自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他亦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通过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金圣叹对武松的评价极高。然而,我在读完一遍之后,我却没能发现其中的玄机。

    我们来看看武松的经历:武松最初是投到柴进庄上的,后来因为醉酒闹事,不得人心,再加上患上了疟疾,致使柴进对他逐渐冷淡。宋江因阎婆惜一案,投奔柴进,在庄上无意间踢翻了武松正在烤火的“锨”(我猜应该是炭盆之类),两人误打误撞,义结金兰。武松后来辞别宋江回家去寻哥哥武大郎, 但是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从此一举成名。后来在阳谷县做了都头,后来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用药毒死了武大,武松收集证据报官,但是官府与西门庆沆瀣一气,武松一气之下杀死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后来在东平府陈府尹的帮助下,武松又被发配到孟州,在十字坡遇上了菜园子张青夫妇,到了孟州后,又遇见了金眼彪施恩,为了替施恩报仇,武松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后来又被蒋门神和张督监陷害,差点丢了性命。武松一气之下,血洗鸳鸯楼,杀死了张督监等十五人,最后逃到张青家,母夜叉孙二娘教他做了头陀行者,并指引武松去二龙山投奔鲁智深和杨志。在去二龙山的路上,蜈蚣岭试刀,杀了王道人,醉打孔亮,遇上了宋江,再一次与宋江分别后,上了二龙山。

    从整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关于武松的经历,施耐庵花了很大的笔墨去塑造这个人物,据不完全统计,从二十一回一直到三十一回都在写武松。

    第一次读完,我的初步感受是,武松爱酒,但也很残忍,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武松在施恩面前曾说:“......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力气不知从何而来。......我需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武松对酒的嗜好,可见一斑。说他很残忍,是因为当武松回到鸳鸯楼的时候,不仅杀死了张督监、张团练和蒋门神,还杀死了张家的丫鬟和马夫,甚至连张家的孩子都没有放过,不仅将其杀死,有些还割下人头,手段太残忍。嫉恶如仇则表现在他经过蜈蚣岭的时候,因看不惯那王道人欺占良人,就将其杀死。爱憎分明则表现在武松对待相邻的态度上。在武大死后,他曾不止一次说“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你实说,便不干涉你......”而且最后他的行为也说明,他的确是没有伤害邻居等人的。即使是罪大恶极的王婆,武松还是将她交给了官府。

    第二次再读完,对武松的认识又不一样了,具体在以下方面:

    第一、武松的酒

    武松嗜酒,作者从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在乡里,武松因醉酒伤人,才投奔了柴进,在柴进庄上也是酒后闹事,才让柴进逐渐冷淡了他。更是因为有了那十八碗酒,他才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后面打蒋门神之前,更是说“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后来才有了醉打蒋门神的精彩。哪怕再最后,武松血洗鸳鸯楼之后,“见桌上有酒肉,武松拿起酒盅子,一饮而尽......”在一连杀害十五人之后,还能若无其事地喝酒,足见武松嗜酒如命。

    第二、武松的勇

    武松的勇猛,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在景阳冈的打虎和孟州的举石凳环节,先看打虎:“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赤手空拳就将老虎活活打死,这里的老虎越凶猛,越反衬出武松的勇猛。 再看孟州石墩一节:“武松便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只一按,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回过身来,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通过这样的描写,武松的神力可见一斑。包括在打蒋门神一节,“玉环步”“鸳鸯脚”都在展示着武松的真才实学。

    第三、武松的智

    在武松知道武大郎被害之后,他先找到殓尸人何九叔,又找到珲哥,收集证据。虽然官商勾结,导致武松企图通过法律路径解决问题地想法落空,但他依然没有鲁莽行事,而是有计划地找到街邻作证,还让人写下王婆、潘金莲等人的证词,在杀了潘、西二人之后又主动投案自首。此刻的武松,每一步都深思熟虑。在孟州,武松被张督监等人陷害入狱,狱卒对他施以刑法,“武松情知不是话头,只得认屈招做。”但是他心里想的却是:“叵耐张督监那厮,安排这圈套坑害我!我若能够挣得性命出去时,却又理会。”大丈夫能屈能伸,武松观察到狱卒的反应,情知”不是话头“于是假意招供,但心里却在做另一番打算。

    第四、武松的义

    这十回里面,写武松”义"地方很多,比如他在蜈蚣岭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在孟州,他受到施恩的款待,在得知施恩的难处后果断决定,要帮助他夺回快活林的酒坊和地位。武松对宋江,就更是忠心耿耿,后面施恩、孔亮战死后,武松更是痛哭流涕,最后他为救宋江,还断了一臂。

    除了这些, 小说里的武松这个人物,给我的感觉是他还一直都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主动权”。赤手空拳杀老虎、杀潘、西二人,为武大报仇、智斗孙二娘、醉打蒋门神、血洗鸳鸯楼、落发做行者,去二龙山......这些事件的背后,没有林冲被逼上梁山的那般隐忍和悲情,也没有杨志因丢失生辰纲的遗憾和不满,这十回读下来,感觉到一种遵从内心自我选择的“洒脱”。

    写到这里,似乎有点理解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武松了。

    二、 课时计划

    因为我目前教的是小学五年级,班上只有极个别同学阅读过《水浒传》,因此我只打算在班上适当渗透,节选某些章节进行教学。对武松这个人物的学习, 计划3学时完成。第1、2学时:初步梳理武松的酒、勇、智、义(详见解读)。第三学时,整体感知武松的形象:智勇双全、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等特点。

  第一课时目标:学习、批注景阳冈武松打虎,武松醉打蒋门神,感知武松的勇和他与酒之间的特殊渊源。

    A、阅读提供的资料,批注关于武松的“勇”和“酒”的相关部分,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B、根据自己的批注,你觉得武松的“勇”和“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第二课时目标:学习、批注供人头武二设祭(节选)和武松威震安平寨,感受武松的智慧和仗义。

    A、阅读提供的资料,批注关于武松的“智”和“义”的相关部分,并简单批注感受

    B、根据自己的批注,找出武松的“智”和“义”的具体表现。

  第三课时目标:整体感知武松的人物形象。

    B、推荐阅读《水浒传》其它章节

    C、通过这两节课的集中学习,谈谈你感受到的武松这一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