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1. 任诞 文言文翻译

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刘伶患酒病,口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你该赶快准备酒肉。”他妻子说:“遵命。”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除酒病。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一会儿就又喝得醉醇醇地倒下了。

刘公荣和别人喝酒时,会和不同身分、地位的人在一起,杂乱不纯,有人因此指责他。他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荣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荣同类的人,更不能不和他一起喝。”所以他整天都和别人共饮而醉倒。

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做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2. 文言文但字的意思

①<;副>;只;仅;唯独 。《陈情表》:“~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指南录〉后序》:“~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②<;副>;只管;尽管。《孔雀东南飞》:“卿~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③<; 副>;不过;只是。《卖油翁》:“无他,~手熟尔。”《采草药》:“~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正枯,采掇者易辩识耳。”

④<;副>;徒然;白白地。《汉书?食货志》:“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钱府以所人工商之贡~赊之。”《汉书?匃奴传》:“何~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

⑤<; 连>;只要。《失街亭》:“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但可】只须。《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敕会取艾,不足自行。”

3. 找一篇文言文,但忘了标题里面大概有这样的内容,好像是在个边远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事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脩絜.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选自《史记 汲郑列传》)译文:郑当时,字庄,陈县人.他的祖先郑君曾做项籍手下的将领;项籍死后,不久就归属了汉朝.高祖下令所有项籍的旧部下在提到项籍时都要直呼其名,郑君偏偏不服从诏令.高祖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籍名讳的人都拜为大夫,而赶走了郑君.郑君死于孝文帝时.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梁、楚之间.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骑着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总是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年长者,那种情意殷切的劲儿,就好像惟恐见不到人家一样.他年纪轻,官职卑微,但交游的相知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武帝即位后,郑庄由鲁国中尉、济南群太守、江都国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平议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的纷争意见不当,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郑庄做右内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有来访者,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添置私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诸官吏,委实津津乐道,饶有兴味,言语中时常称举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于属下谈话时,谦和得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马上报告皇上,唯恐延迟误事.因此,肴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和知名长者都众口一词称赞他的美德.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他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郑庄在外人缘虽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他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落下罪责,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入丞相府暂行长史之职.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郡太守.几年后,卒于任上.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平日居家品行也纯正.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遂日趋没落.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

4. 文言文《但中庸》翻译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

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

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

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阶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 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大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

《诗经》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下分明。

君子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

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

’握着斧柄砍削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一看,还是会发现差异很大。所以,君子总是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

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君子安于现今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 *** 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

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

5. 文言文世说新语 任诞 (五则)重点翻译

是这五则吧?:) 荀巨伯 荀巨伯 东汉桓帝时人 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值:遇到。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贼:对敌人的蔑称。郡:指郡城。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语:告诉,对……说。

今:将,很快,时间副词。子:您,对人的尊称。

去:离开。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yé)?” 相视:看望您。

相,用在动词前,兼有指代作用,是指代性副词,可译“您”。败义:违背正义。

败,毁坏。以:而,连词。

求生:求得活命。岂:难道,副词。

所行:所为。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第一段写荀巨伯在危难中不肯离开病友,败义求生。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独止:独自停留。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委之:抛下他。

委:抛弃。宁:宁愿。

第二段写荀巨伯在贼兵面前表示愿以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获全。 我辈:我们这类人,我们这班人。

辈,表示复数。国:这里指郡城。

班:返回。并获全:都得到保全。

第三段写贼兵因受荀巨伯的义举感动而退兵。【译文】 荀巨伯从远地来看朋友的病,正遇上胡人的贼兵攻打郡城。

那位朋友对巨伯说:“我快要死了,您可离去。”巨伯说:“(我)从远地来看望您,您要我离开,违背正义而求得活命,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为吗?" 贼兵已经进城,到了那位朋友家里,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一郡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敢于独自停留?”荀巨伯说:“我的朋友有病,不忍心抛下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代替朋友的生命。

" 贼兵相互说:“我们这班人是无义之人,进入了讲正义的地方!”于是退兵而回,全郡都得到保全。【简析】 本篇选自“德行”门。

它记叙了荀巨伯为了保护病友,不肯“败义以求生",愿以“身代友人命”,感动得贼兵羞愧退走的故事,歌颂了荀巨伯忠于友情,重义轻身的可贵品质。【注评】 新亭对泣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

辄相邀新亭,藉(jiè)卉饮宴。 过江诸人:指东晋初年避难到江南的中原部分士族官吏。

美曰: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辄:总是,往往,副词。

新亭:又名劳劳亭,三国时吴国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藉卉:坐在草地上。

藉,以……为垫。卉,草的总称。

周侯中坐而叹曰: 周侯:周一(yǐ),字伯仁,汝南安城(今河南省原阳县)人,官至尚书仆射(yè)。侯,州牧的美称。

周颉曾任荆州、兖州刺史,故尊称“周侯”。中坐:坐在正中。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这句意思是说:(东晋首都建康与西晋首都洛阳)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异啊!殊:不同。正自:只是。

山河之异:指当时中原地区被匈奴人占领,他们不能再在洛阳黄河边宴会了。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qiǎo)然变色曰: 王丞相:指王导,字茂弘,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晋元帝时任丞相。 愀然:神色严肃的样子。

“当共戮(lù)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戮力:合力,尽力。神州:中国,这里指已被少数民族占领的中原地区。

楚囚:《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军用仓库),见钟仪,问之曰:‘南冠(戴楚国的帽子)而絷(束缚)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来,“南冠”“楚囚”都成了“囚犯”的代称。

【译文】 过江来的诸位名士,每到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总是互相邀请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会宴。有一次,周颉坐在正中,叹气说:“(这里的)风景(与洛阳)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异啊!”大家都互相望着流眼泪。

只有王丞相神色严肃地说:“我们应当共同为朝廷尽力,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 【简析】 本篇选自“言语”门,题目是后人加的。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

次年,司马睿(ruì)在建康(今南京市)即位,建立东晋王朝,是为晋武帝。当时中原沦陷,士族多渡江南下。

这则故事反映了西晋灭亡后逃往江南的士族官僚,对丧失国土,偏安一隅形势下的不同态度,一种是周颉的忧郁感伤,一种是王导的奋发自信。作者肯定的是后一种。

这则短文语言简练,三言两语就使两种人的神情毕现。【注评】 桓南郡好猎 桓南郡好猎。

桓南郡:桓玄(369—404),字敬道,桓温之子,袭父爵为南郡公,故称“桓南郡”。东晋安帝时为江州刺史,都督荆、江等八州军事,据江陵。

元兴元年(402),举兵东下,攻人建康。404年,废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楚。

刘裕起兵讨玄,玄兵败被执,斩于江陵。 每田狩(shòu),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xí)。

田狩:打猎。蔽隰:遮盖原野。

隰,低湿的地方。 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zhēn)所指,不避陵壑(hè)。

驰击:奔驰追击(猎物)。甄:军队的左右两翼。

所指:所指向的地方。陵壑:丘陵和山沟。

或行(háng)阵不整,麇(jǖn)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jì)束。 或:如果,连词。

行阵:军队行列。麇:獐子。

腾:跳跃。逸:逃跑。

参佐:僚属,部下。系束:捆绑。

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

桓道。

6. 诞在文言文中指什么意思

(形声。从言,延声。本义:说大话)

同本义

诞,词诞也。――《说文》

诞惟民怨。――《书·酒诰》

肆朕诞以尔东征。――《书·大诰》

言神事如迂诞。――《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诞,大言也。”

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汉书·艺文志》

又如:诞诈(诞妄奸诈);诞辞(虚诞的言辞);诞言(夸大的话)

虚妄;荒唐

是言诞也。――《国语·楚语》。注:“虚也。”

非诞说矣。――

又如:诞妄(虚妄不实);诞谩(荒诞不实)

诞告万方。――《书·汤诰》传:“

诞 dàn

①出生:~生。

②生日:~辰、华~。

③荒唐的;不合情理的:荒~、怪~。

【诞辰】生日(多用于庄重场合或所尊敬的人)。

诞,别名讹兽

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 《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描述如下:

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