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母职,发自内心的自我实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中提到,母亲是孩子最完善的保母。育儿生活里,倘若能够透过劳动的过程而使得孩子得到生理的满足,对妈妈而言无疑是最正面的报酬,真正折磨人的恐怕是偶尔得面对那沉闷的心灵浩劫。

婚姻,对于一个在三代同堂家庭下长大的我来说,是存在着憧憬的。实际走入这「埋葬恋人的黄土」并拥有自己的孩子之后,仿佛从地球移民到了火星,生活模式、饮食习惯、人际关系或家庭结构,相较于以往皆有了全盘的转变,就连做梦的内容,也非得牵扯一堆复杂因素而失去了自由编剧的权力,童话故事中「公主跟王子结婚以后,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似乎把结局安排得草率了些,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可能还得写几篇教战手册才算画下句点。

当上班族的那段日子,我的确工作认真,偶尔也有到其他国家去开开眼界的机会,压力大的时候就去瑜珈教室伸展一下筋骨,或者上一下发廊享受舒压疗程。放假呢,最喜欢逛街购物,装进袋里的十双有九双是高跟鞋,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就足以让平日紧凑得无法喘息的工作压力得到一些平衡。
 
而这些慰劳自己身心的享受,在当了妈妈之后,都变成了百货公司精品柜里陈列的奢侈品,偶尔,才能入手一样。心里那个其实很渺小的梦想似乎就显得不足以为外人道矣,不就是存个一至两百万到不属于自己的国度里去当一个流浪学生吗?因为有了对孩子的牵挂,那种想要闯荡一下的勇气便被消弭得连一分一毫都不剩。
 
有一次,跟嘉义的姑姑通了电话,他总是不吝惜给侄儿一番赞美,包括我全职带小孩的决心,并鼓励我替这一份短则两至三年,长则一辈子的工作留下一些纪录。起先,用来书写的是一本牛皮纸材质的小册子,注记的都是一些对局外人而言平凡的小事,于母亲的眼光里却有如科学研究大发现的震撼力,诸如:十一个月大学会拍手、一岁二个月学会走路……甚至,连每一次感冒的时间点都详实的把发烧的温度也写了上去。
 
写着写着,发现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每一次纪录的页数也慢慢地增加,直到册子都写满了,该换本新的,索性,把这份工作当成自己作为母亲的其中一个事业,开了部落格,一至两千字的凑合成一篇篇的文章,这好啊,连买册子的钱都省了下来,正为持家者该有的勤俭典范无误呢!

育儿生活里,倘若能够透过劳动的过程而使得孩子得到生理的满足,对妈妈而言无疑是最正面的报酬,真正折磨人的恐怕是偶尔得面对那沉闷的心灵浩劫。是啊!我不再是那个每天可以到处奔波见尽世面的上班族啊!
 
两张像极了天使的稚嫩面孔,随着无感的时间置换了无数次的成长外衣,上一秒钟安静得像只小猫,午餐过后可能就变成那个不按牌理出牌的捣蛋鬼,这倒还好,教人最难以应付的大概是他们翻脸如翻书的「卢功」。这等功夫多半是用哭闹的方式来表现,发生的地点变幻莫测,家里的厨房、百货公的玩具柜、路边的人行道上,身为母亲的我全都接招过几回,当自己亦处于身心不佳的情况下,很容易就让这种厉害的功夫给打得落花流水,温柔婉约的形象尽失,纵使我相当清楚,那解套的方法就是以淡然地态度给予回应,亲子间仍旧是偶尔会面临一波波的冲突,我想,这是因为孩子们长大的速度太快,快得让我们做父母的应接不暇的缘故吧!

体验做家事,感受被认同的快乐

看懂食品添加剂,用食安理论杜绝零食

家有拒绝上学的小孩,渐进式不强迫教养法

博客来:books/products/0010656321

书名: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者:黄尹柔

出版社:新手父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