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映球的个人履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1914年 出生于广东梅州兴宁宁新镇大路村。父罗兆泉,泥水匠;母赖满招,务农。
1928年 15岁,学刻印章。
1929年 16岁。1月至2月,鲁迅以“朝花社”名义出版艺苑朝华画辑《近代木刻选集》(一)(二),拉开绍介创作木刻的序幕。
1931年 毕业于以彩小学。8月17日至22日,鲁迅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会,标志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开始。“九一八事变”,随后日寇占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 考入兴宁县立一中,拜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为师(渊公当时兼任兴宁一中、兴民中学两校学监),得到何老先生的悉心载培和教导。后毕业于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美术教师刘汉光辅导其学习中国画,带领出外写生。
1934年 在永和补习馆补习至1935年,期间,结识画家傅思达,绘画受其辅导。
1936年 开始在文宇小学任教。结识罗清桢,受其影响,开始木刻创作。在上海《大公报》发表木刻作品多幅,其中有一幅反映工人失业自杀的作品《失业者》。有作品《骨肉流离道路中》等。
1937年 “七七事变”,日寇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参与“兴宁抗敌后援会”,绘制国难地图等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 在兴宁义正小学当美术教师。暑假,与同学曾铎良、罗文耀在兴宁东门的立范小学举办三人联展,画展内容以宣传抗日为主,大部是漫画和一些木刻国画。有木刻作品《作坊》。
1939年冬,罗映球有感于早年就读兴宁一中之时,自己不仅在思想上受到革命导师何子渊的熏陶和启迪,而且在学业和生活上,亦得到何老各方面的关怀和接济,感慨良多,特披衣秉烛,作《木棉报春》一幅,亲手赠予自己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子渊先生,聊表对渊公的崇高敬意。(转赠胜天家兄,特赠子渊先生留念,弟惠〈绘〉像,一九三九年冬。紫房日照胭脂影,素艳风吹腻粉开,丁丑冬月映球画)。并欣然接受渊公嘱托,与子渊外甥王立会面,每周六指导王立木刻。
冬,与王立、王建华主办了《诗与木刻》三期。【王立,广东兴宁人。1943年参加中国木刻研究会。曾任广东画院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何子渊第八的妹妹之长子。】
同年,大女儿出生。与原配陈氏生。6月下旬汕头地区大部分沦陷,未沦陷的兴宁、梅州市梅县区遭日机轰炸。创作木刻《抢修敌机炸毁的桥梁》。
1940年 在梅州举办个人国画展。启文中学的校长观展之后,遂生聘教之意。有木刻作品《强迫捐饷》。
1941年 在梅州启文中学(1949年后改为隆文中学)任教。为启中壁报绘制抗日漫画。有木刻作品《在敌人的铁蹄下》。受邀兴宁防空指挥部画地图。刻了木刻连环画《一个人的受难》发表在《防空季刊》上。出版个人画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