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民歌的传承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河曲民歌反映了山西河曲当地丰富的民俗情况。
衣的民俗:
白布衫衫白圪生白,高粱红裤子绿西瓜鞋。
白布衫衫呀袖袖长,羊肚肚手巾呀遮荫凉。
羊肚手巾呀歪罩转,又遮荫凉又好看。
食的民俗:
半斤莜面推窝窝,挨打受气为哥哥。
猪油软糕包白糖,不如娘家下糠窝窝香。
沙梁沙洼好地脉,海红红是咱好土产。
妹妹不想吃干凝凝粥,我给妹妹熬上那二不溜溜不稠不稀清个沾沾酸稀粥呀亲亲
河曲的历史上,从清末民国初年直到解放初期,人们大多以莜面、豆面、山药蛋为主食,而海红果则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莜麦面有推窝窝、捻鱼鱼、猫耳朵、卜烂子等多种做法,吃时往往调以酸菜汤、羊肉汤、盐水汤等,这是河曲城乡百姓经常食用的家常饭。酸粥是河曲县民间普遍喜食的浆米饭。
住的民俗:
十八根白椽盖平房,不想我活下这下场。
你走西口我上房,手板住烟囱泪汪汪。
青石板沿台砖漫院,灰小子管我成一条线。
河曲人多住平顶房,房顶上可以晒粮食、乘凉,也常是人们 望的地方。在河曲民歌的歌词里,常有描写妇女站在屋顶上 望情人的情节。
行的民俗:
不大大小青马喂上二升料,三天路程两天到。
黑赤墨毛驴光脊梁,鞭子一甩急忙回。
二套牛车你慢慢游,真魂魂跟在你车后头。
河曲农村多为山区,旧时农民多以马、驴、牛车做为交通工具。至现代,则各种交通工具一应俱全。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础,在整个家庭中,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奏和关键。河曲民歌反映的社会民俗主要是关于婚姻爱情方面的。在封建社会,河曲城乡青年男女之间的婚姻多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行的,不管男女之间是否相识,是否了解。
青菜芫荽半畦畦,父母主婚不愿意。满天星星月不明,寻个男人不如意。
大海捞针枉费心,咱二人相好一场空。
在娘家和媒人的哄骗威逼之下,小妹妹离开了心上的人,蒙上面纱,坐上骡轿,去和素不相识的男子结婚。婚后,才知是灰是疤,是老是丑。
菜豆豆开花起油早,寻的男人比鬼难看。
河里头鱼儿井里头沙,干有男人守活寡。
现实要比民歌中描述的更为残酷,童婚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于是,年轻的妇女怀抱胳膊腕腕脸背脸睡,枕头上滴下两滴伤心泪。整日度着以泪洗面的日子。但是,这仅仅是苦难生活的开始。
十七十八到婆家,由人家打来由人家骂。
男人狠来婆婆毒,小姑子咒的我不能活。
茶无叶子不如水,童养媳不如鬼。
她们在满天星星没月亮,嘴里头唱曲心里头哭的岁月里,低头进,低头出,低头盘算不能活。在心里呐喊着,难熬难熬实难熬,活着不如死了好。甚至起了轻生的念头,想用投河来解脱活着的痛苦,想用上吊发泄对不幸婚姻的不满。
千盘万算没活头,凉凉扑在黄河头。
手搓麻绳二尽五,中梁上上吊死的苦。
但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寻死吧、上吊吧,扔不下根生土长的地方。千盘万算死了吧,扔不下娃娃又该咋。对亲情乡情的牵挂,使她们选择坚强地活下去,燃起了有朝一日天睁眼,改朝换世活两天的信念。她们清醒地认识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罪恶,封建家长包办婚姻的制度是一切苦难的根源。他们公然怨恨指责父母,揭露买卖婚姻的本质,反抗命运对她们的不公。
旧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剥夺了人们正常的配偶要求,但是它却不能阻止人们追求自由恋爱的洪流。青年男女们正常的爱情要求,追求幸福的愿望,往往冲破一切人为的藩篱,大胆地表露出来。漫山遍野地响彻着这样的声音:
唱起曲来抖起音,要为朋友趁年轻。
买不起马子买头牛,娶不起老婆为朋友。
人们的正常爱情得不到自由,因而就不得不以另一种方式,即为朋友,打伙计来实现他们的爱情愿望。
蓝蓝的天来红红的水,想爱谁来就爱谁。
咱二人相好一对对,铡草刀剜头不后悔。
然而,在旧时代,这种爱情的结局终是不幸的,冷蛋蛋砌墙冰盖房,露水的夫妻不久长。民歌用花篮篮打水一场空来说明他们的爱情毕竟是镜花水月,终归落空。 河曲民歌中反映出的精神民俗主要表现为多神崇拜和鬼魂崇拜。河曲人是多神论者,什么神都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敬什么神。如民歌《水刮西包头》中详细表述了光绪三十年整,水刮西包头的异事,然后道出了七月十五河神会,许下一个大河边放河灯的习俗来由。河曲常闹旱灾,很多村庄建有龙王庙,供奉河神、龙王。祈雨在民间以前很盛行,当时官吏为了顺应民心,也在祈雨时随众迎接水神。解放后,祈雨活动渐渐绝迹。
一朵朵红云空中悬,那云头上倒坐众位八仙,脚踏住云头笑呵呵。民歌《红云》中唱述的八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刘海云头撒金钱,将金钱撒在五福堂前,富寿荣华万万年。对八仙的赞颂表现了河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月里来四月八,奶奶庙上把香插。在河曲,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奶奶庙,供奉送子奶奶、送子观音,祈求多子多孙。
与神灵崇拜并存的另一种精神民俗是鬼魂崇拜,过去,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人们不能解释生死、梦境等现象,就认为人死后并没有消失,而是还存在于一个灵魂的世界。正月正来正月正,牛头马面来把门,来了个二鬼勾上魂,我家老婆得了病,哎!要了她的命。民歌《小寡妇上坟》中,也有梦见我丈夫附了我个身,我给我丈夫蒸供献的情节,对鬼魂的祭奠更突出了生者的悲凉和对死者的思念。 语言民俗,是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河曲民歌中表现的语言民俗主要有谚语、串语和俗语等。
河曲民歌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叠字运用广泛,这在河曲民间口头语中也是大量存在的。
青草弯弯杨柳叶叶摆,红丹丹的桃李花花开。
画眉眉那羊羔羔虎头头,柔软软的绒毛毛绵圪溜溜。
麻阴阴天气雾沉沉,想亲亲哭成泪人人。
叠字在我国古代的歌曲中就有应用,尤其是在元明戏曲及小令、套曲中。在戏曲中,大多用来烘托和加深情绪。河曲民歌中的叠字,一方面是从古代民歌中沿袭下来,另一方面是从民间的口头语的提炼。
河曲民歌中保留了大量的民间土语,这些土的掉渣的乡语乡音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人家回来你不回,你在那口外刮野鬼。刮野鬼,是指象鬼一样在外边到处野跑和流浪。骑马不骑那黄海骝,为朋友不为那洋烟猴。黄海骝,是指一种淡色的劣种马;洋烟猴,泛指吸鸦片的人。另外还有,吗们(指我们的意思),袭人(指女子长的好看),二不溜溜(指不大不小),洋枪棒(用羊腿骨作成的烟袋),鬼嚼(指胡说八道),大大(指爸爸),灰塌二溜(形容没有生气,灰溜溜的样子)。
河曲民歌中的谚语含量也很大。例如
樱桃好吃树难栽,朋友好为口难开。
疥蛤蟆上树遭小灾,十指连心咋离开?
鱼离小坑树剥皮,死好分开活难离。
三十年水道流成河,三十年媳妇熬成婆。
河曲民歌的语言民俗,充分反映了河曲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质朴、豪放和诙谐的性格。
河曲民歌堪称一部河曲社会生活的大百科全书。这些想象丰富、意义深远的民歌是劳动人民一辈辈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经过无数次不断提炼、不断丰富,直到今天,仍活在民间,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口里和心中。河曲民歌中包含了丰富的民俗,甚至保留了一些已经消失的民俗事象,就像一座活的民俗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河曲文化的翔实资料。 山曲唱词内容深刻,曲调丰富。1953年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首次到当地采录民歌,短短三个月即记录了一千五百多首唱词和一百五十多种曲调,其中的《三天路程两天到》、《人家都在你不在》、《割莜麦》、《提起哥哥走西口》、《真魂魂跟在你身左右》、《哥哥在东妹在西,天河隔在两头起》等都是词曲皆佳的传世精品。它们在词曲结构方面采用上下句体式,上句起兴,下句表情,往往一个上下句就揭示出一种深邃的感情状态或描绘出一种逼真的生活画面,像“山在水在石头在,人家都在你不在”、“听见哥哥唱上来,热身子扑在冷窗台”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山曲的曲调则运用并置、呼应、对比等两句体,蕴含有丰富的美学意味。在反映民歌发展历史与民间社会生活状况方面,也具有典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