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最大的伤害,就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很多人都毫不怀疑地认同,父母永远为子女好。然而父母对孩子的 情感 真的如此单纯吗?不,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 情感 相当的复杂。很多父母看似真心实意地为孩子好的行为,其内核大都并不纯粹。

有的父母有强烈的攀比心理,“谁家的孩子更牛,谁就更牛”,抱着这样心态的父母,通常会用近乎变态的方式逼孩子成长为他们想要的样子;

有的父母在子女身上付出过多,甚至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与事业,一旦孩子脱离自己的生活掌控,就会用道德绑架孩子,无界限地对子女提出各种要求;

有的父母将孩子视为他们的延续,父母自己年轻时因为各种原因未曾实现的梦想,就会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藉着孩子来为自己实现,一旦孩子不遂父母的愿,就会产生极大的亲子冲突......

然而,这些种种引起子女诸多的不满,父母通常都是以一句“为你好‘’敷衍了事。 殊不知,正是这一句“为你好”,对于很多子女来说,却是世间最大的伤害。

吴晓乐,曾经是台湾的一位家庭教师,她在8年的观察中记录下9个原生家庭故事,她这样说道:“我花了八年时间,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目睹一个又一个家中发生的故事。有人坚信女儿患有多动症,直到她真的患上多动症;有人偷偷希冀着,父亲向她走过来,对她说一句,好女儿,你也辛苦了;有人深藏秘密,却只能躲进柜子;有人做了母亲,却习惯在深夜躲进厕所痛哭,咬自己的手抑制哭声;有人在和母亲*百次的和解失败时,她决定宽恕自己。 我走进他们的生命,每踩一步都惊叹不已。

吴晓乐将她观察到的这些家庭故事写到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本书里。作者说,这九个故事,没有一个是普罗大众乐见的教育神话,没有一篇看了会感到喜悦,没有一篇看了心中不会乱糟糟的,甚至觉得烦。

然而正是这九个故事,九个家庭的教育现场,每个读者,或每个已经为人父母的,从中多多少少都可以找到自己童年的身影,也隐隐约约看见自己成为父母后曾经发生的情绪反应。你曾经的家庭或你现在为自己的孩子所营造的家庭是这9个家庭里面的一种吗?

过度保护家庭?体罚式教育家庭?“制造优等生”家庭?

控制狂家庭?“阶级焦虑”家庭?钥匙儿童家庭?

望子成龙家庭?重男轻女家庭?假面家庭?

作者对于每个故事都没有下结论,但却在故事的呈现中清楚描绘亲子双方的情绪过程、缘由及冲击。从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认识许多教育上应该避免的错误,而且也为我们自己带来许多省思的机会,思考如何才能营造更为 健康 、更为良善的亲子关系。 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但是你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完整、 健康 的人,他值得被陪伴,被聆听,被尊重,而不是满足家长想象的容器。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别让每个孩子带着哀伤的灵魂成长。对我来说,读这本书真的获益很大,如果你想了解在家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建立 健康 良善的亲子关系,如何避免陷入作者所描述的9种伤害性原生家庭中,那么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