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女”等于好女孩?现实让人心疼:“太乖”会毁了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女孩子就应该乖巧听话。不懂为什么,女孩子生来就被乖巧听话所定义,所有人都希望女孩子可以温柔文静,所有人都认为“乖乖女”就是好孩子,可是家长却忽略了孩子“太乖”的危害性。

有这样一个事例,大林从小就是一个好孩子,乖巧听话,学习优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她是大人口中的乖乖女,好孩子,所有人都 称赞她,表扬她。 父母也经常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孩子有多乖,多听话,多懂事。

于是乖乖女就成了大林的标签,这个标签成了一把枷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大林进行限制。

大林也按照乖乖女的标准一步步成长。妈妈让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妈妈不允许她办的事情,她 绝对不会去触碰。 只要是大人提出的要求,无论自己喜不喜欢,她都会去执行。

大林一直乖巧听话地按照父母的意愿长大,直到初三的时候,学校要求家长到学校进行陪读,她的爸爸被 老师 叫去办公室谈话,大林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很是担心,爸爸出来后告诉大林,不要整天只知道读书,不跟他人交流,老师都担心你变成书呆子了。大林震惊了, 为什么自己会从乖乖女变成书呆子?

在后来的生活里,亲戚朋友也会经常调侃大林: 是不是读书读傻了?怎么像一个书呆子一样。 大林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很想反抗,很想反驳,但是乖乖女的标签让她不敢说出来,她怕自己被别人说 “没教养”。

书呆子的标签也被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后,大林开始有了反抗心理,就算自己不太敢,但还是会时不时地反抗几次。

到了大学,她离开了父母的约束,但是她却发现 自己不敢尝试任何东西 ,别的同学自信乐观,活泼开朗,可她总是害怕,不敢与人交流,总是自我否定。她努力地想要撕掉乖乖女的标签,可是她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她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小太听话,让她失去了自我。

乖孩子是怎么诞生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乖一点,这样父母可以省不少心。可是很多家长却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被迫听话。 时间久了,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习惯了控制与被控制。

1.迷失自我

因为孩子喜欢听从父母的意见,他们把父母的意愿深深地 内化 进了自己的思想。孩子自己的想法被挤到内心的一个黑暗的角落,发不出任何声音。孩子以父母为准则,习惯性地让父母安排自己的一切,对父母产生了极强的 依赖性 。最后的结果就是, 孩子迷失了自我, 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时候自己努力去得到的东西,其实是父母想要的东西。

2.容易自卑
长期作为一个“乖孩子”,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极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乖孩子们对于新事物不敢尝试,即使自己充满好奇,他们也不敢迈出第一步,因为他们 害怕出错。 孩子害怕如果出现问题,会受到父母的批评,担心父母会因此厌恶自己。

孩子十分在意父母的感受,在意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所以孩子变得中规中矩,只敢待在一个确保不出错的安全范围里。

3.内心脆弱,抗压能力差

乖孩子听惯了表扬和赞美,稍微遇到点困难就像天塌下来了一样,内心脆弱,抗压能力差。 一遇到事就乱了阵脚,慌了神,不知所措, 原因是孩子不敢尝试,没有经历过历练,经不起不起风吹雨打。平时都是父母为自己做主,当孩子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缺乏独立性。

过于乖孩子, 做事优柔寡断,缺乏主见,总是在纠结对错。 孩子做事犹豫不决,不敢做选择,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标准,也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心里还一直担心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孩子害怕犯错,也害怕失败。

4.形成讨好型人格

只有表现得乖巧听话,符合大人喜欢的要求,才能得到表扬。慢慢地,乖孩子们做事的目的就是 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 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第一反应是在想,这样做别人会不会满意?

孩子压抑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和真实想法, 习惯性地在他人的认可中找存在感,找自我价值, 所以孩子也会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长期的压抑自我压抑,会导致孩子内心的冲突,孩子不仅不会快乐,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孩子经常委曲求全,变得顺从,不会拒绝,就容易形成 讨好型人格, 最糟糕的就是孩子给别人添了麻烦还会有负罪感。

善良乖巧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应该成为星星,发光发亮,却也有棱有角,有锋芒。 孩子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善良成为他人伤害自己的工具。对孩子来说,太乖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天真活泼,善良可爱,但是又有主见,有想法,爱思考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全的孩子。

今日互动话题:你希望女儿乖一点还是有个性一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