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麦田的守望者》我想做个麦田的守望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作者:潇潇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2010)是美国著名作家,出生于一个富足的犹太商人家庭。23岁那年他被征入伍,并参加了二战期间著名的诺曼底行动。参战经历对塞林格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他写下很多和战争相关的故事。

1946年,塞林格退伍后,一心致力于写作。1951年,他发表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一时间名声大噪。他的作品还有短篇故事集《九故事》和长篇小说《哈普沃兹16,1924》等。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典型的意识流小说,讲述的是一个16岁少年在被学校开除后独自一人在外流浪了三天的经历及所思所想。

小说出版后在读者间大受欢迎,然而评论界对它的看法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语言粗俗,道德败坏,给青少年带来极坏的影响;有人则认为它“异乎寻常,才华横溢”。

对于文学来说,时间往往是最公正的评判者。据统计,《麦田里的守望者》各版本累计销量已经达到6000多万册,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圣诞节前夕,16岁的霍尔顿又一次因为学业问题被学校开除了,这是他今年第四次被开除,但他满不在乎。回到宿舍,得知他的室友竟和自己的前女友约会,感受到背叛的他对室友大打出手,却在被室友暴打一顿后,决定离开学校。

其实,学校的一切早已让他心生厌倦——校长虚伪势利、只会说教的老师们古板传统、同学们脑子里想的都是寻欢作乐。

不愿意回家的霍尔顿在纽约游荡了三天,这是他作为一个少年与成年世界最近的三天。这三天,他看到了爱徳蒙旅馆里女扮男装、扭捏作态、只懂调笑取乐的成年人;他碰到了死缠烂打、不依不饶的妓女,还被妓女的帮手暴打一顿;他和女朋友萨莉看了一场无聊的电影,还因为女朋友的虚情假意而和她分手……

成人世界的一切都让他即反感又厌倦,可是他却无能为力。于是他决定逃离,逃离到没有人认识他的西部去,装成又聋又哑的人,远离人们独自生活。

然而,霍尔顿所有的毫不在意与玩世不恭都是表面的,仔细阅读小说不难发现,他所有的厌倦与沮丧都是因为他看到了成年人的虚伪和社会的恶。在孩童的世界里,没有虚伪也没有欺骗,他想要留住自己作为孩童时的纯真与善良,他一想到自己长大后也可能变成自己讨厌的虚伪而造作的模样,就沮丧不已。

他找不到任何方法阻止他自己变成他不想成为的人。霍尔顿虽然讨厌装模作样的人,可是自己也常常因为虚荣心表现得装模作样;他不喜欢虚伪无聊的电影,可还是和女友一起看电影打发时间……他无法改变这个他讨厌的世界,无法改变周遭装模作样的人,甚至,连他自己都开始融入这个虚伪肤浅的世界,这是令人沮丧。

尽管小说中随处都充斥着霍尔顿对世界的愤懑和不满,但我们仍能看到他作为少年的单纯与美好。他能在自己身处窘境时给募捐的两个修女10美元;他也会不时想起纽约中央公园湖里的鸭子,担心它们在湖面结冰后去哪里了;他会不时怀念自己已经死去的弟弟艾里,因为弟弟身上有他喜欢的童真和美好,他在心里不断乞求:“亲爱的艾里,别让我消失,别让我消失……”

霍尔顿内心的善良与纯真虽然无法帮助他实现自救,但是他却仍想要当一名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单枪匹马地对抗成人世界,保留住孩子的童真,去守护人类最纯真的灵魂。

故事的最后,霍尔顿终于决定为了妹妹不再游荡,大病一场的他又回到现实生活中,医生问他,出院后会好好学习吗?他没有回答。

成长意味着我们单纯美好的天性会向现实妥协,复杂的社会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磨平一个少年原本的棱角。在成长的路上,或许我们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改变这个众声喧哗的世界。但至少我们要守护住自己的本心,在踌躇迷茫时不忘初心,像霍尔顿那样,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去拉回自己一不小心迷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