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巨贪庆亲王奕:如何成辛亥革命“大功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奕,乾隆第十七子永之孙,被封为庆亲王,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奕一度成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奕手握重权,却贪婪无度,利用权力换取财富,他的种种卖官贪污劣迹,加速了满清的败落,实乃革命党在朝廷里最大的潜伏。

老庆记公司卖官鬻爵

清末,权倾朝野的奕是卖官鬻爵的老手,靠卖官和贪污受贿所得便达万万两,堪称自和之后,满清最大的贪污犯。凡是到奕门下求官者,自然要献上大笔银两。如,杨士骧的山东巡抚一职,就出了十万两银子,而袁世凯、徐世昌等人也都是花了重金才买得更大的乌纱帽。

在辛丑年,奕尚未出任领班军机时,其贪鄙好货,就已人人知晓,时人称庆亲王府邸为老庆记公司,专门卖官鬻爵。

1911年,邮传部尚书一职空缺,奕便放出口风,售银三十万两。盛宣怀提出要买,奕知道他身家丰厚,别人三十万可以,你就非六十万两不可。后来盛宣怀托人说情砍价,才以三十万买下这顶乌纱,但奕要求须交现金,不收他物。

据晚清学者许指严《十叶野闻》记载,陈夔龙本是荣禄心腹干将之一。荣禄死后,他通过夫人又与奕搭上了关系,仕途一路蹿升,成为直隶总督。夔龙督直时,每岁必致冰炭敬数万,几去其的入之半,其他缎匹、食物、玩好等不计。奕曾对陈夔龙说:你也太费心了,以后还须省事为是。陈夔龙则敬对说:儿婿区区之忱,尚烦大人过虑,何以自安。以后求大人莫管此等琐事。许指严说:老庆听后莞然,盖默契于心也。

更有甚者,邮传部尚书陈壁在攀上庆亲王之前,只是京师小吏,颇穷窘。当时一个金店老板,愿意出资帮助他。但要求:他日富贵,幸勿相忘可耳。于是,这位金店老板用重金所得的东珠鼻烟壶以陈壁的名义进献给奕。奕笑纳之,陈壁借此拜在奕膝下,自称干儿。他又用金店老板五万条金借机谀媚,庆王受之。陈壁一跃而升为侍郎,入驻清 *** 新成立的邮传部。金店老板也因此弃商从政,得到了轻易捞取肥大油水的铁路局长之差。

疯狂受贿卖大清

奕不仅卖官敛财,更是以各种名目受贿,他与袁世凯的勾结,更是为大清的覆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1903年,领班军机荣禄病重,袁世凯计算奕将继任,遣杨士琦持银十万两相赠,杨士琦说:宫保知道王爷不久必入军机。在军机处办事的人,每天都得进宫伺候老佛爷,而老佛爷左右,许多太监们一定向王爷道喜讨赏,这一笔费用也就可观。所以这些钱不过作为王爷到任时零用而已,以后还得特别报效。。庆王正式履新之后,袁世凯月有月规,节有节规,年有年规,遇庆王及福晋的生日唱戏请客,儿女成婚,皆由袁一手布置,不费王府一分钱。

1908年,奕七十诞辰,大开祝典,成了官员们攀缘交结的好时机,而奕更是大肆进财纳贿。各地进献者络绎于道,庆王府门前车水马龙,列起了长阵。为了掩人耳目,明地里,奕告诫家人勿收礼物,但暗地里却令属下做四个册籍。将送礼者按众寡厚薄分为四级。一级记入福字册,凡现金万金以上及礼物三万金以上者登记入册,另存其名手摺中。二级禄字册,凡现金五千以上及礼物值三千金以上者登记在册。三级寿字册,凡千金以上及礼物值三千金以上者,记入此册。四级喜字簿,凡现金百金以上及礼物值数百金者记入此册。同是送礼者大小多少不拒,甚至将物不满百金者列为一册。寿言、诗文、屏障、楹联,也列册记之。这一次七十寿诞,奕所得现金五十万两白银之多,礼物价值更为百万以上!

1911年,直到大清帝国即将灭亡之际,奕还近乎病态的聚敛着个人财富。据《光宣小记》记载,武昌起义后,原四川总督锡良曾自告奋勇率兵督陕,而一向卖官拢财的奕竟仍向其索贿80000两,锡良为之大怒:生平不以一钱买官,况此时乎?武昌首义爆发后,关于清帝逊位与否,南北双方难以达成一致见解。1912年1月17日,第一次御前会议,奕、溥伦主张自行退位,颁布共和,但溥伟、载泽坚决反对,没有结果。第二天再开御前会议,仍无结果。会后,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等十余主战派前往庆邸,围攻奕,但奕不改主意。据宗室溥润回忆,隆裕宣召奕进宫,奕念叨革命军队已有五万之众,我军前敌将士皆无战意。溥润称奕是秉承袁世凯旨意。事实上,觊觎大总统宝座的袁世凯花了300万两贿款让奕去宫中充当逼宫的说客!

大清帝国倾覆之际,奕通过受贿索贿聚敛的家产折合白银亿两以上,而当时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8000多万两。而奕的贪污名扬海外,1911年《泰晤士报》刊发《庆亲王外传》一文,称奕: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员,无一不奔走于其门者,盖即中国所云"其门如市"也。

奕贪污,补偿心理在作怪

有人这样评价奕:以理内政,则内政无不荒,以理外交,则外交无不败……奕于皇族中,固断送满清之第一罪人矣。可以说,奕最大的本事就是贪污!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奕成为巨贪?答案是强烈的补偿心理。

心理学把补偿视为一种心理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走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补偿作用可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成就动机和有效能的力量。补偿作用还可以增进安全感,对提高自尊心以及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奕祖父永是乾隆最喜爱的十七子,也是嘉庆的同母胞弟,一度皇恩浩荡。但到了咸丰二年,永的后裔们由于内杠而被内务府收回庆王府。如洛宝善所说:奕从小就经历了自己祖父、父亲、伯父、堂兄们荣辱沉浮,万分惕,养成了对规矩不僭越一步的庸庸碌碌的外表形象,但他的内心精明得很……奕也是为了在物质上寻求支配欲与权力欲的满足。

奕重获宠信后,仗着自己位高权重,连慈禧都倚赖自己,贪污受贿,肆无忌惮,以补偿自己早年就埋葬在心底的不安全感。奕前此之亲王、贝勒入军机当国者,未尝有赃污贪墨如此之甚者也。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有些心灰意冷,日常政事由奕主持。《国乘备闻》中说,庚子之乱,仪鸾殿毁于火。太后归自西安,念及旧时居处,凄然不乐。从李莲英言,出宫帑五百万金付奕重建,奕与莲英朋侵其半。太后尝语人曰:"奕藉朝廷势,网取金钱,是诚负我。今我夺奕位以畀他人,他人遂足信哉?"从此处可以看出,慈禧是知道奕贪污受贿的,但朝中无可用之人,诸位亲贵年轻气盛,无执政经验。因此,慈禧也不得不用奕。

1904年御史蒋式曾揭发奕的贪污:臣风闻上年十一月,庆亲王奕将私产一百二十万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收存。奕自简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尚能储蓄巨款。但此后不了了之,奕的贪污之心也是愈发膨胀,最终出卖了朝廷,也给自己搞了一身臭名。

可以说奕与和真有一比。他们都出身显赫却家道败落,也都是在十四五岁发迹,乃至受到朝廷的重用。两人掌权后都极力贪污,虽屡被参劾,却没有动摇他们的贪念。和贪污所得,是清朝十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而奕贪污所获,也超过了清朝一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贪污到头一场空

尽管奕岁贪污无数,但到头来全被儿子们挥霍殆尽。据爱新觉罗·溥铨的《我父庆亲王载振事略》记载,载振、载搏、载抡继承了奕的巨额遗产,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享受生活。

在天津庆王府,载振每天下午两点左右起床,男女仆人立即各执其事。洗漱后,就到佛堂烧香拜佛,然后吃早点。食毕,吸食鸦片烟之后,天气好则到花园内闲逛,玩赏鱼鸟花草。他曾养过龙睛鱼、金鱼、天鹅、野鸭、虎皮鹦哥等。后来他还养了几十种热带鱼,雇有专人喂养。此外,载振还喜欢京剧,尤其爱听尚小云、谭富英的戏,载振也会豪爽地送给这些京剧演员一些礼物,如玉器、牙雕,古玩等,有时也给钱。

然而,奕的儿子们并非擅长理财之人,只是拿老子的钱过活,过着坐吃山空的日子。他们既不懂经商,又不会办什么企业,只是靠银行存款利息和变卖遗产过着奢华生活。溥铨记载:我父在津,长期依靠银行存款和利息来维持王府的巨大开支,日伪后期,伪联币贬值,存款一折再折,失去了经济收入来源。抗战胜利后,局势不稳,物价飞涨,王府坐吃山空,经济越来越困难,只得不断变卖珍存的古玩珠宝来维持王府的生活和开支。

奕想方设法卖官、收受贿赂,到头来,儿子们却坐享其成。可悲的是,钱来得轻松,去得也容易。而奕本人被溥仪评价为:(奕)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手里。奕去世后,其家人请求谥号,溥仪本想给奕封个谬,丑、幽、厉等恶谥。但最终采纳了上书房意见,给了一个密字,有追补前过之意。在清代亲王谥号中,密是最差的一个字,奕的贪污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在这层意义上,奕无疑是辛亥革命的大功臣,堪称是革命党在朝廷里最大的潜伏。

有趣的是,和当初之贪,曾受到了奕爷爷永的无比羡慕,曾向他哥哥永琰(后来的嘉庆帝)明确提出,希望将来能占有和的半个园子。嘉庆帝在乾隆帝死后即收拾了和,并将他的大半个园子赏给个永。和当初贪得无厌,那知道到头来只是为别人做嫁衣妆!同样,奕若是知道几个儿子如此挥霍自己的受贿所得,当初还会那么贪不释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