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大师x11位世界演讲冠军:教你30秒说动人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3

展现自信的肢体语言

【Tip】正式开口前,摆出有力的姿态。

在你走上舞台前需要做什么,以影响你对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你的印象?社会学家同时也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艾美.柯蒂(Amy Cuddy)对此提供了建言。她和同僚发现只花一分钟摆出两种姿态,就能在「心理、生理和行为的适应上,造成有利的改变」,让人能够「体现力量,并且立即变得更有力」。这些研究人员说明了他们的发现对演讲的影响,而且还说:「只要改变身体的姿态,就能让人的身心系统做好准备,面对困难和压力,甚至得以提升信心和表现,应付诸如工作面试、公众演说、与主管意见相左时,或冒可能获利之险等。」

研究人员测试的两种姿态是扩大面积(占据更大空间),以及开放(敞开四肢)。尽管我们觉得任何和这两个因素相关的姿态都能有正面效果,不过研究中所采用的姿态如下:第一个权力姿态(power pose)是,每个参与研究者靠椅背坐正,双手交握放在头后,双脚放在桌上。第二个权力姿态是,每个参与者站着,身体向前倾,指尖放在桌上,将一只腿放在另一只腿前面。

【Tip】上台时要展现信心和活力。

2012年的世界演讲赛决赛,虽然参赛的艾佛瑞(本书共同作者)十分紧张,但是一般人绝对看不出来。他小跑步上台,抬头挺胸,带着真诚的微笑。紧张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尤其台下坐着约1,500位兴奋的会员,一心期待要听到今年最精彩的演讲。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演讲都会造成焦虑(如果有人否认,那么他必然在说谎),不过要在国际演讲协会最高级的决赛中获胜,或在职场上作精彩的报告,就必须把你的紧张化为沉着的信心。不论是刻意或在潜意识中,从演讲人上台的那一瞬间,大家就已经在评断他,每分每秒都包括在内。

经由过去的经验显示,纵使第一印象不佳,也并非没有挽回的余地。赫恩(2006)上台时头部的位置放得太低,也忘了和司仪握手;米勒(2005)则低头好几次,还紧张地摇摆双手和身体,但两人都获得冠军。

上台时的活力应能强调你演讲的目的。优胜者往往抬头挺胸,露出自信的微笑,上台的步伐从容不迫。在职场上作报告也应该保持这样的姿态,因为你的目的通常是告知或说服。

你上台的活力还应该配合观众,并和你的内容语调相称。2009年的世界冠军杭特是历来上场最有活力的冠军,因为30年前一场滑雪的意外,所以他现在得坐轮椅。他滑著轮椅出场,带着欢喜的笑容,抬高眉毛,嘴巴张开,甚至露出舌头。这样的出场方式为他演讲中异想天开的内容,以及体格上的特征奠定了基调,传达出爱才是他真正重要的讯息。

【Tip】开口前先安顿自己,并和观众建立联系。

艾佛瑞和司仪握手之后,走到舞台中间,先安顿自己,摆出轻松自在的姿势,他双脚张开,与肩同宽,两臂放松,垂放在身体两侧。等掌声平息后,他又花三秒钟的静默时间,与他左侧中央的观众作眼神接触。接着他把注意力移回中央的观众,动作不明显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才开始演讲。

艾佛瑞在开口前用来安顿自己,并与观众建立联系的技巧,在任何演讲中都是明智之举。虽然在开口之前,免不了得要整理纸张文件、投影机或电脑,但若你能再花一点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和观众眼神交会并深呼吸,就能创造胸有成竹的印象。

【Tip】当你不作手势时,决定双手的摆放位置。

当你不作手势时,要规划双手摆放的位置。艾佛瑞开口前,将双手垂放在身体的两侧,在整段演讲中,也不时恢复这个基本姿势。不论演讲的环境正式与否,这种双手放下的姿势是演讲人的最佳选择,仿佛正与观众友善地话家常。

如果你要表现得更加权威,不妨选择「尖塔型」的基本位置,双肩放松,双手一起放在肚脐位置。许多演讲人认为这种尖塔型的位置最自然、最舒适,因火力往往会移到手上,尽量让你的双手保持对称,两手指尖轻触,而不要交握。同样地,要防止予人紧张的感受,应避免扣紧杯子的基本位置,也就是拇指扣紧,将其他四指放在另一手的侧面。我们并不推荐两掌交叠(祈祷的基本位置),因为这会使你显得傲慢。

最重要的考量是,你要采用自己觉得最自然的双手摆放位置,即使那是我们不推荐的位置。另外,尽量准备两种摆放双手的基本位置,一种用在谈话性的演讲;另一种则用在权威性的演讲。

【Tip】与单一观众维持三至五秒的眼神交会。

眼睛是灵魂之窗,也是你演讲时身体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你在一瞥观众之后,就立刻结束眼神交会,对方很可能会丧失对你的信任。反之,若你眼神接触的时间过长,对方也会觉得不自在。成功的演讲人会针对某些观众,作三至五秒的眼神接触。不过由于很难边数边演讲,不妨以一两个句子作为时间架构。如果你是对非常大型的观众团体演讲,也可以针对整个区块而非个别观众作眼神交流,时间也可拉长到一整个段落。

像艾佛瑞这样经验丰富的演讲人,还会照顾到不同区块的个别观众(而非只是邻座而已)。他们看似不经意地在整场演讲中这么做,设法和室内每个人至少作一次眼神交流。如果观众人数众多,就算你只和其中一名观众眼神交流,附近的人也会觉得你在凝视他们。

 

本文授权刊登宝鼎/ 杰瑞米.唐纳文, 莱恩.艾佛瑞《TED大师x11位世界演讲冠军:教你30秒说动人心》

《TED大师x11位世界演讲冠军:教你30秒说动人心》

urban_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