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指夜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1. 凌晨、清晨、早上、中午、下午、傍晚、晚上、半夜用文言文分别怎样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不知道有用不

2. 文言文鸿蒙夜的翻译讲解

在文言文中,“鸿蒙夜”是定中短语,可理解为:鸿蒙的夜晚.而“鸿蒙”是古文词语,其语义的环境不同,意思也不相同.即:1、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例如:《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成玄英 疏:“鸿蒙,元气也.”又如:《淮南子·道应训》:“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先.”2、迷漫广大貌.例如:《汉书·扬雄传上》:“外则正南极海,邪界 虞渊 ,鸿濛沆茫,碣以崇山.” 颜师古 注:“鸿濛沆茫,广大貌.”又如:宋 范成大《寿栎东斋午坐》诗:“屋角静突兀,云气低鸿濛.”3、东方之野,日出之处.例如:《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 高诱 注:“鸿濛,东方之野,日所出,故以为景柱.”4、混沌;浑噩.例如:唐 韩愈《嘲鼾睡》诗之二:“鸿蒙总合杂,诡谲骋戾狠.”又如:《吴礼部诗话》引 元 王履诗:“半生堕落忧患界,万事元在鸿濛间.”5、指高空.例如:明 刘基《通天台赋》:“矗鸿濛以建标兮,拖甘泉以为祛.”由上可见,“鸿蒙夜”既有“混沌的夜晚”之意,又有“迷漫广大的夜晚”之意,也有“东方之野的夜晚”之意,还有“浑噩的夜晚”之义,更有“高空的夜晚”之意.。

3. 文言文中旦字的意思可以是晚上吗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

同本义 [dawn;daybreak]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 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3.

又如:旦日(天亮时);旦明(天亮时)

4.

早晨 [morning]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5.

又如:旦夕之危(比喻非常迫促的危险);旦气(清晨的空气);旦晚(早晚)

6.

天,日;某日 [day]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

7.

又如:一旦(一天之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旦昏(白天与夜晚);旦昼(第二天的白天);旦朝(次日清早)

8.

特指农历初一日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如: 旦望(朔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旦会(农历初一之朝会)

9.

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actress or female character type in opera]

4. 夏天的夜晚用文言文怎么说

孙权劝《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涂掌事.!"蒙辞军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务,孰若孤 孤读书,自所益."蒙乃始.及鲁肃寻阳,与蒙论议,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阿蒙!"蒙曰:"士别三,即便刮目相待,兄何见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译文】 初,孙权吕蒙说:"您现担任要职,习!吕蒙军事务繁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博士 要您广泛阅读,见识前事情罢.您说事务繁,哪比我呢 我读书,自觉收获."于吕蒙始习.鲁肃经寻阳,跟吕蒙道议论军事,非惊讶说:"您现才干谋略,再吴阿蒙!"吕蒙说:"读书离别三,应该重新别眼相看.数哥迟才改变看呢!"鲁肃于拜见吕蒙 母亲,与吕蒙结朋友才辞别. 第二没弄明白】给留希望帮助代诗、翻译家卞琳走完九十载历程终于安详走 30代同郑振铎起编《新诗》月刊始我新诗运发展及吸收研究西断变化文谓殚精竭虑硕累累除介绍洋诗我早介绍西现代派文位拓者所些自都离翻译 早听说卞琳赞严复提信、达、雅翻译标准未闻其详1991我北京举办穆旦术研讨前我卞家向卞汇报事谈间少要提关翻译事说 良铮(即穆旦)译诗想象力既洋味洋化拘泥应求展现诗情意境诗译者才种诗化手笔 我唐突问道:说译诗遵循信达雅笑答搞翻译要信达雅教条束缚住翻译种诗歌、说、政论、律、科技等等能都用信达雅标准尤其诗歌单文字讲外诗歌能翻译能凭译者理解 刻意追求形式近似要达种近似必须使译者种能融入原诗意境种 *** 接着桩往事例80代初海位资深英语教授写篇批评卞译莎剧文章指处误译且用词严厉我文征询卞看没怒反乐呵呵说我同相识、教英语知道凭字典、语看翻译要知道莎士比亚台词诗诗要用、用灵、用 *** 表达看莎剧情别想翻译 挑我文字应我讲究情通形似些诗何押韵光讲应行通我观点同诗毕朔望谈毕我说同意卞琳译论卞琳翻译风格译坛永久怀念 我想卞琳永久怀念仅仅翻译风格治精神品格…… 答采纳率:18.2% 2009-01-21 19:17 检举《囊萤夜读》原文:胤恭勤倦②博通家贫油夏月则练囊③盛数十萤火照书夜继④焉 【字词注释】 ①选自《晋书》囊萤:用袋装萤火虫囊(n2ng):文作词用意思"用袋装"②胤(yin)恭勤倦:晋朝车胤谨慎勤劳知疲倦恭:谨慎意思③练囊:用白色绢做袋练:白绢文作词用意思"用白绢做"④夜继:用夜晚接着白(习) 【诗文翻译】 晋朝车胤谨慎勤劳知疲倦知识广博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能经香油(点灯便灯读书)夏夜晚(车胤)用白绢做(透光)袋装几十萤火虫照着书本夜继习着 《秦穆公亡马》 秦穆公走失匹马,岐山脚农民捉并给三百起吃(秦穆公)官吏追捕(食马),想按照律处置秦穆公说:德才说畜杀我听说吃马肉喝酒,伤及身体.于便给酒饮秦穆公攻打晋()三百听说秦穆公晋军围困拿着锐利武器相救报答给马肉吃恩德秦穆公擒获晋侯班师 《义猴》原文: 某山隅圃早失偶惟远适乡猎者怜其孤赠猴赤每必链掣离逸五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雨曰:父乎颔乃俱归者家徒壁立养猴遍哭于乡乡乃资掩姐引猴揖谢仍牢守故宅撷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父养五哀伤殊甚未三月偃卧坟间乡怜乃葬于者侧勒石其曰:义猴墓 译文】 某山隅妻早逝世远打猎怜孤独于送猴给十喜欢待像亲每门猴都跟着(猴)用链锁着用绳牵着离五 突猴关门奔家泪雨()问:父亲猴点点()于猴同值钱东西没钱给办事猴于乡哭乡于给钱办事要带猴走猴拱手拒绝仍守着原故居每摘每隔五哭场像纪念养五恩情十哀伤够三月坟前乡怜于葬坟旁边立块墓碑面写着:义猴墓曹沫其曹沫鲁凭借其勇敢智谋效力于鲁庄公庄公十喜打仗曹沫鲁齐作战三都输掉鲁庄害怕想要遂邑送给齐求仍曹沫 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柯盟誓庄公与桓公已经祭祀坛始盟誓曹沫手拿匕首劫持齐桓公桓公身边敢任何行问:想要干曹沫说:齐强鲁弱强侵占鲁已经够现鲁京城环已经齐边界想要侵占齐桓公于允诺侵占鲁都给鲁曹沫见齐桓公说 手匕首扔走坛面向北站群臣应该站面容脸色没丝毫变化说做事象前事都没发齐桓公怒想要扩盟约内容管仲说:做快乐贪图利益做使诸侯威信尽失失信任与帮助给于齐桓公侵占鲁城池给鲁曹沫三战所割城池都文征明习字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写十本作标准书迅速进步起平于写字马虎草率给信稍微点符合意定三番五改写怕麻烦书越越发精致巧妙欲速则达原文:夏莒父宰问政曰‘欲速见利;欲速则达见利则事’(《论语》路篇) 译文:()夏派莒父做官(临走前专门拜望师)向孔请教才能治理呢 孔说:做事要单纯追求速度要贪图利单纯追求速度讲效反达目;顾眼前利讲远利益事。

5. 请问:晚上好

我国古代没有问候时加上时间的习惯,“早上好,晚上好”的说法,是西方人的习惯,因此并无文言文的说法。

我国古人打招呼是行礼,一般不说什么话。

例如秦朝时期两人初见,晚辈要向长辈行大礼,大礼指的是叩拜之礼,再次见面者行小礼,即紧走两步,拱手,作揖,头要下底,腰要下弯,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大多以足下,或者是夫子,不才为主。

明朝时期的礼仪有回归到了之前,文人同辈之间见面,拱手,作揖,为了保证尊重,双手从额头开始下移至胸口,45度弯腰行礼,明朝的礼仪可谓是针对各种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礼仪。至于文人之间的称谓,小可,贤弟,贤兄,或者是敝人为主。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又再一次的把封建制度推向了顶峰,平时的朝拜要跪,见到上级要跪,见到主家也要跪,清朝文人之间大多以先生为称谓,礼仪一般也都是拱手为主。清朝的礼仪复杂是体现在官场,君臣之间。文人之间清朝时期的称谓和礼仪已经很简化了。

扩展资料: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言文

6. 古文中“日中”指几点

日中在古代指的是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这段时间。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这时候太阳最猛烈。

春分和秋分的合称。我国古人很早就知道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并且用它们来确定四季的划分。因为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昼夜的长短相等,所以又叫做“日中”。

有的先秦古籍则把“日中”专指春分,如《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就是以二十八宿中的鸟、火、虚、昴四宿作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黄昏时的中星,把春分叫做日中、秋分叫做宵中、夏至叫做日永(昼长)、冬至叫做日短。还有的先秦古籍把一天的太阳正中时叫做日中。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