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都是写西湖的4首诗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4首是:饮湖上初睛后雨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题临安邸

钱塘湖春行 如修辞方法的不同.所表达的思想不同 等等

越多越好 ^-^

解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的前两句概括地指出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从语气是看似很突然,而这突然之中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西湖美景发自己内心的赞叹,实际上增添了诗作情感抒发上的气势,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具体地领略到西湖迷人的景致,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西湖的异样风情。这两句好象是脱口而出,又仿佛是诗人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从而渲染了西湖之美,并且强化了诗人自己对此种美景的认同,也引起了读者对美丽风光的无限企盼与憧憬。果然,放眼望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所呈现的奇景。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与荷花给人的视觉所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空连成了一片,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广袤,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突出一个“红”字,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起来,既有壮阔的形象,又充满浓烈的色彩!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抒写过西湖美景,而这首诗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六月西湖最具特色的景物――碧绿的莲叶与绽放的荷花,把它们作为西湖的主角大加描绘,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全诗明白晓畅,更值得一提的是其独特的写法,即先直抒感受,再叙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让人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冷言冷语,却从热闹的场面写起。西湖是有名的风景区,有山有水,湖在群山环抱之中。要说湖,先说山,因为山上有别墅,湖上才多游艇,“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这倒不足为奇。“楼外楼”,楼台之外还有楼台,一排一排,雕梁画栋,这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这表明达官贵人真多, 也确实善于寻欢作乐。这句诗以句中重叠取胜,使人可以想象青山绿水之间, 一片金碧辉煌,楼台之中,到处轻歌曼舞。这种歌舞散发着糜烂之风,加深了国家民族的灾难。因而诗人斥责它:西湖这些歌舞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上! 因为要停止了这种歌舞,改变了这种沉溺美酒女色的风气,人心才能振奋, 才能发愤图强。可是事实上是怎样的呢?“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游人, 主要是指在西湖山水之间享乐游逛的达官显宦。暖风:不但是指自然界的风, 而且夹着社会上的靡靡之风。这种风一吹,就把人们熏醉了:熏人的是和风暖日的气息,花木清香的气息,美酒佳肴[yáo]的气息,香脂喊粉的气息。一切都熏醉了,只追求官能的享受了,没有政治远见和事业雄心了。诗人这时说:“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这是摇头轻蔑的冷语。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 *** 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