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书勋的人物生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1938年5月14日,日军侵占菏泽城,全城被杀者2000余人,鲁西南沦陷。接着日军从菏泽南下,5月15日,日军侵入定陶等县。国民党韩复榘第三路军仓皇南撤,国民党定陶县长姚崇礼随即弃城而走,程书勋获得自由,回到家乡。日军5月17日、18日急进至陇海铁路线上的民权县内黄一带,并炸毁陇海铁路,袭击内黄车站。驻防内黄、野岗、兰封一线的国民党军队虽经抵抗,终未能阻止日军的大举进攻,鲁西南沦陷。19日,日军侵占徐州。至此,山东全境沦为敌后。
1938年5月,大敌当前,出狱后的程书勋怀民族义愤,国恨家仇,响应党的团结抗战号召,很快开始在家乡定陶西南一带组织群众抗日武装。
1938年秋,鲁西南抗日救国会在曹县成立,共产党员刘齐滨任总会长。1938年10月,救国会在曹县成功组建了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推举王道平为司令员。
11月底,三四四旅第六八八团一营(欠一连)在覃健副团长、张赤民(张池明)参谋长率领下,进至鲁西南地区菏泽、曹县及直南清丰、濮阳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1938年底,程书勋率领群众抗日武装二百余人、枪一百余支,加入了王道平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任游击大队司务长,主管部队军需及后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不久,鲁西南抗日游击大队改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冀鲁豫边区陇海抗日游击支队,王道平任司令员,程书勋任支队参谋。
1939年初,经直南特委书记王从吾等同志的协助,根据旅的指示,六八八团与范筑先部冀炳南之第十三支队、王道平之陇海抗日游击支队合编为挺进纵队,覃健任纵队长,冀炳南、王道平任副纵队长,张池明任政治处主任,南伯篪任政治处副主任。下辖3个支队:原六八八团一营二连、三连为第一支队,十三支队为第二支队,陇海抗日游击支队为第三支队。
不久,旅派常玉清、沈东屏等60余名干部来加强挺进纵队的各级领导,挺进纵队旋改称第三四四旅特务团,团长覃健,政治委员常玉清,张池明(张赤民)任政治部主任,继续坚持开展鲁西南地区的游击战争。
1939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一日),八路军115师344旅代旅长杨得志和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原名逢春)率领主力部队一个营,二出太行,过平汉线。3月9日,在濮阳县井店一带同早已活动在这里的第344 旅独立团、特务团(含鲁西北范筑先13支队和陇海抗日游击支队),黄河支队(即以直南地方武装改编的八路军第2 游击支队)、冀鲁豫第五支队(鲁西南地方武装改编)等抗日武装,组建成冀鲁豫支队,杨得志任支队长,崔田民任政治部主任,卢绍武任参谋长。开始下辖3 个大队: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刘震,政委李雪三;二大队以特务团为基础组成,覃健任大队长,政委常玉清,叶建民任大队参谋长,张池明任政治部主任,南偕篪任二大队政治处副主任。三大队由黄河支队组成,大队长鲍启祥,政委刘汉生。支队共约2000 多人。
接着,冀鲁豫支队进驻鲁西南。杨得志和崔田民亲自找王道平谈话,于是,陇海支队改编为冀鲁豫支队二大队第三营,王道平任营长,程书勋任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参谋。
同时,考城县(曹县西北部)大队改编到支队三大队,原县大队长张耀汉任副大队长。不久,又增加了4、5 两个大队,吴大明为第4 大队大队长,后于子元为大队长,第5大队是曹县地方武装王浩屯抗日自卫队和兰考县大队合编的,大队长胡继成,王石钧任政治部主任,后任政治委员。这样,整个支队就有了4180 多人。
1939年春,程书勋受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委派,回定陶组织地方抗日武装。7月,他在城西力本屯成立了定曹抗日游击大队,任队长,孙玉岭、郭根牛任大队副,军分区派黄文祥任指导员。
游击队初创之时,武器缺乏,特别是一挺轻机枪也没有,这使游击队常常在作战中处于被动地位。
一天,程书勋听人汇报,说村里一个在鬼子据点当伪军机枪射手的青年开了小差,抱着一挺轻机关枪逃回家来了,程书勋一听心里非常高兴,二话没说,马上掂起一袋子银圆,找到那人家里。那青年在屋里一听说话的是游击队队长,吓的抱起机枪“扑通”一声就从后窗翻墙逃跑了。程书勋知道那青年误会了,就给他母亲说:“大嫂,别害怕,我不是来抓他的。”又举了举手中的银圆说:“我是想让孩子把机枪卖给游击队。”说着把银圆放在屋里的桌子上。青年的母亲一听这话,坚定地说:“大哥你放心,我知道他藏在哪里,我一定叫他马上把机枪给你送去。” 如青年的母亲所说,机枪很快交到了游击队。这是游击队的第一挺机关枪,它在以后的多次战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样,程书勋坚持依靠群众,率部同日、伪军巧妙周旋,端炮楼、除汉奸,常常搞得敌人晕头转向,损兵折将,敌人始终摸不到他们的影子。
1940年底,王道平、程书勋率部参加了“红三村”保卫战,他们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并利用旧关系,动摇、分化、瓦解敌人,减轻了对“三村”的压力,为“红三村”保卫战取得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由于长年戎马倥偬,王道平于1940年开始身患肺病,仍继续坚持工作,1944年3月14日不幸病故。 1942年3月18日,新四军政治委员和华中局书记刘少奇一行受中共中央委托,由苏北阜宁单家港启程,4月10日到达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驻地滨海区临沭县朱樊村,检查、指导、帮助山东工作。7月,刘少奇从临沭县返回延安,7月底,刘少奇一行七人,由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陪同,在旅警卫排和铁道游击队的护送下到达沛(县)滕(县)边,然后由微山湖大队(沛滕边武装)大队长张新华带领过微山湖,过湖后由黄河大队护送。
为确保刘少奇过冀鲁豫地区时安全,冀鲁豫军区派政治部副主任唐亮,于8月上旬亲自到巨南(隶属湖西)实地查看刘少奇过境路线,召集中共(野)、菏(泽)、金(乡)、成(武)、定(陶)五县边区工委,五县联合办事处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会议,研究置护送刘少奇安全通过问题. 8月中旬的一天拂晓,刘少奇由唐亮等领导同志陪同,在分区骑兵连和金西县大队的护送下顺利通过巨南郑楼一带,经过单县薛孔楼、永镇集等村。
8月,军分区派定陶籍地下党员何舟任定曹游击大队政治委员(70年代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游击大队的两个分队改为两个中队,一中队长为孔令勤,二中队长李丕芝,指导员分别为王双锁、周兴。
8月下旬,刘少奇一行经鲁西南。程书勋接到鲁西南军区通知:护送一个工作队通过定陶、菏泽境内回延安,其中有个代号为“0号”的首长,人身安全务必要得到保障。
程书勋组织精干骑兵小分队负责到曹南一带接应。当时四周白色恐怖,全是敌占区,据点密布,碉堡林立,封锁沟线纵横交织。为保密起见,少奇同志由化名为“胡服”改称“许行仁,大家叫他“老许”,他头戴黑色礼帽,身穿灰布长衫。少奇同志的五六名护送人员每人发五尺粗布,一撕两半,打结围在胸前,手枪斜插在左胳肢窝下胸带里,外面的褂子不扣,这样既不暴露目标,又能一发生情况,掏枪方便。少奇一行在程书勋小分队秘密护送下,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安全通过单县、成武、曹县、定陶、菏泽敌人封锁沟,安全出境。
9月上旬,安全到达冀鲁豫军区机关驻地红庙,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向刘少奇汇报了当前的工作.然后经安阳地区通过日寇沿平汉铁路设置的封锁线,安全到达太行山根据地。1942年底回到延安,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
1942年11月,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领导决定,由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政治部主任肖华同志(建国后任总政治部主任,上将)前往太行山向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汇报工作,途中顺便检查湖西、鲁南的工作。途经微山湖后经鲁西南时,程书勋秘密接应并护送安全通过敌人封锁沟过境。12月,肖华从延安开会回来,传达少奇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又受到程书勋秘密护送。
1942年底,冀鲁豫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承先调任七地委书记,加强鲁西南根据地建设,定曹抗日游击大队改为鲁西南军分区游击分队。1943年初,程书勋部又改称定陶县抗日游击队,发展到两个中队,一个侦察班(车骑班),共二百余人。游击队主要活动在定陶县城南、城西一带,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并护送大批党的各级干部过沟出境。
日军对定陶县加强封锁包围。日伪到处修筑碉堡,挖封锁沟,推行囚笼政策。外线,东到单县,经过龙王庙到曹马、金乡一线,内线,由定陶县城向外沿公路两侧,日伪构筑大小碉堡几十座,并派日伪军驻守,妄图摧毁定陶县抗日根据地。
针对日伪军的封锁,定陶县党组织依靠群众,广泛开展反封锁、反碉堡斗争,对伪军开展政治攻势,派人员深入敌人内部,进行分化瓦解工作,开展“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教育,对于死心塌地的汉奸分子给以严惩。经过努力,定陶县党带领全县人民终于克服了千难万险,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巩固和发展了定陶县抗日根据地,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1943年9月,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一行九人,从沂水出发,过了津浦路,经微山湖抵达湖西根据地过鲁西南时,程书勋接应并护送安全过境。1943年秋冬之交,敌人经过长期准备后又对我冀鲁豫边区展开了大规模‘扫荡’,区党委和军区提前获取了情报,及时部署了反‘扫荡’工作。
1943年12月25日凌晨,陈毅一行三人,由淮南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出发,经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当天,陈毅一行在苏北军分区司令员赵汇川率队护送下,北越东陇海铁路线,抵达运河支队驻地北许阳村。后经鲁南、津浦路、微山湖抵达湖西,再西至鲁西南。曹县南部地区是一望无垠的原野,又是日、伪、顽割据区域,各种力量犬牙交错,斗争尖锐残酷,特别有一处三角地带,日军正在对抗日力量举行报复“扫荡”。
程书勋负责接应,并组织了精干小分队进行秘密护送,当时陈毅一身粗布长袍,带来七八个战士,由于夜色朦胧,大家对被护送的同志并未看很清楚,只是感觉身材不是很高。经共同商量后,陈毅决定以急行军的办法,以一夜一百五六十里的速度通过这三角地带。陈毅骑着牲口,右腿盘在马鞍上。警卫员知道,他右胯骨负过重伤,可能伤口发炎了。但陈毅不管这些,迅速前进。进入敌占区,大家都非常小心,子弹上了膛,不再抽烟、说笑,一路快速穿插,最后安全通过定陶、曹县、菏泽境内的敌人封锁沟,和八路军鲁西二分区的骑兵排胜利会合,并不顾休息,立即沿着当地军民开挖的交通壕向新的目的地前进。
此外,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王秉璋、新四军领导张池明(张赤民)等中央及部队领导都曾受到过程书勋部队的秘密接送,使之安全出入敌占区,通过定陶、曹县、菏泽境内。
1944年,抗战接近尾声,各个根据地亟待补充干部。中共从延安派遣出大批的骨干力量,充实各根据地部队,壮大力量,跟鬼子抢地盘。程书勋部差不多隔三岔五就有护送过路的任务。一般几个人或者十几人的掩护任务,都是由车骑班来执行,如果有比较重要的首长,就会增派特务连加强保卫工作。这条交通联络线先后安全护送了一千多名往返苏北、鲁南、鲁西南、延安的我党中高级领导人,这是程书勋完成保卫山东经鲁西南去延安的交通线的重要功绩,为我党我军上下左右的正常联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4年3月,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和军分区指示,在城西张大王庙村(张南庙),程书勋领导的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与定陶县政府直辖的县大队合并为定陶县基干大队(又称鲁西南军分区第四基干大队)。
当时,五分区副司令员张耀汉宣布任命,程书勋同志任该大队大队长,县委书记杨用信兼政委,何舟任副政委,潘凤举任大队副。
部队整编为四个连,每连有百余人。一连长孔令芹(孔令勤),指导员王双锁;二连长李丕芝,指导员袁大卫;三连长刘德昌(1945年牺牲),指导员申绍英;四连长郭孟言,每连有一百余人。
接着,曹县和定陶联合组建的古田中队又合并到基干大队作特务连,这样整个大队共五个连,由程书勋任大队长,潘凤举为副大队长(后为王开森),政委缪春山,何舟任政治部主任。在残酷而复杂的对敌斗争中,定陶县抗日游击队在程书勋领导下不断打击敌人,发展壮大。
1944年8月,程书勋率领定陶县基干大队在城北仿山设伏,击溃定陶伪军300人,夺取敌人粮车100辆,缴获敌人抢夺定陶百姓的小麦20万斤,并顽强阻击了菏泽、定陶的增援的伪军,予敌人很大打击。
6月下旬,冀鲁豫部队在鱼台、单县、丰县、沛县间发动进攻,恢复了湖西根据地中心区。8月,程书勋率定陶县基干团随冀鲁豫部队在郓城、菏泽、考城、东明、曹县地区发动攻势,连克日伪据点50多处。
1945年春,程书勋领导的定陶县基干大队和军分区部队一起,三打定陶县顽县长、保安15旅长王子杰,消灭定陶境内最大顽军近3000人。
6月,定陶县基干大队改称定陶县基干团,程书勋任名誉团长(实际领导部队),定陶县长马冠群兼任团长,县委书记杨用信兼政委,骈引丁副政委,何舟任政治部主任,王增长任参谋长。
1945年10月,根据冀鲁豫军区指示,定陶县基干团上升为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第十四团,程书勋任团长,冯仪(老红军)、申绍英任副团长,骈引丁(60年代曾任昆明军区副参谋长)任政委,何舟任政治部主任,,全团有一千二百余人。
程书勋率领五分区游击队活跃在鲁西南抗日战场上,不断打击敌人,成为抗日的主力部队之一,在定陶马集北伏击战、仿山截粮战和拔除城西高庄炮楼、定陶、菏泽、曹县等日伪据点战斗中,屡建奇功,给予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鲁西南日军在程书勋十四团及分区部队的打击下,只好龟缩在几个县城和城郊的据点里,惶惶不可终日,依靠坚固的工事和炮火掩护来防御这支可怕的部队.
1945年初,经常活动于菏泽、郓城、鄄城、巨野、定陶边境的国民党菏泽国民党孙秉贤、卞长久保安十三旅约1500人,被八路军冀鲁豫第五(鲁西南)军分区消灭。1945年4月,定陶基干大队在定陶北仿山进行了阻击日伪军的战斗,给予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1945年6月24日,冀鲁豫军区十、十一分区部队二十团、十八团、临河县大队,攻打曹县东南马庄汉奸李子仪保安二十四旅。定陶基干团孔令芹连参战,战斗异常激烈,战士的尸体把寨壕都快填平了,到处是鲜血,经过三天三夜血战,我军歼敌1700多人,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8月至9月,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广大地区对日伪军发动的一系列进攻战役、战斗。毛泽东发出的对日伪军举行全国规模大反攻的号令和朱德发布的反攻作战命令, 8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滕代远命令太行、太岳、冀鲁豫等军区部队坚决执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全面大反攻,收复失地。8月11日,各军区发布进军命令,并对日伪下达最后通牒。13日,刘邓滕命令迅速扩大解放区、扩充野战军,向平汉、同蒲铁路沿线进攻。14日,各军区全面出击。 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立即展开对日伪军大反攻作战。8月14日至22日为反攻作战第一阶段。
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处于冀、鲁、豫、皖、苏五省结合部。边区军民不但要同日军和伪军作战,还要同国民党顽固派、反动会道门、反动地主武装作斗争,局面错综复杂。
鲁西南地区自1944年秋取得反“封锁”斗争胜利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但盘踞在我抗日根据地边沿的顽军,暗中与日伪军勾结,并依靠反动地主的支持,破坏根据地的抗日工作,不时在边沿区袭击我小股武装,四处抢劫、杀人、勒索钱财,危害一方。为扩大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巩固边区通乡水东的门户,打击最顽固者,以分化顽军。第十军分区于1945年4月,首先向国民党定陶县顽县长兼保安旅旅长、汉奸王子杰部展开反击。
1945年4月,第十军分区十四团团长程书勋受分区指示,率部参加了消灭王子杰的战斗。
“天上有个老天爷,地上有个王子杰。”这时抗战时期定陶县老百姓的口头语,说的是一个70年以前定陶一带妇孺皆知的杀人恶魔,名叫王子杰。抗战时期的七八年间,他对定陶人民祸害极大,是群众称为”三害”(日寇、兵乱、灾荒)中的重要一害。
王子杰原名王照玉,字子杰,家住定陶县陆湾村,他兄弟七人,排行第二。抗战前,王20岁时曾在国民党部队当过跟班。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军队南逃,王留在了家乡,联络几个歹徒,拦路抢劫、绑票架户,当了土匪,祸害城北一带群众。后来,他又以拉联庄的名义,当上了联庄会长。又以打汉奸的名义,搜刮民财,收罗武器,扩充实力。四一年,他的队伍发展到百余人。
当时由于我党的积极争取,说服教育,王曾经与我党保持一段时间的统战关系,当时有其短期的抗日一面。1941年2月,王部在裴河寨外抵抗日寇,打死鬼子多人。由于这次战斗使王名声远播,他的实力迅速扩大,队伍发展到四五百人。
1943年初,王部发展到一个团,王任团长。同年,王又当上国民党定陶县县长,队伍名义上四个团四千人。接着,王又被山东省保安师师长张礼元委任为“山东省保安十五旅旅长” 兼国民党定陶县县长,这时王的极盛时期。
但此人贪婪无度、生活糜烂、凶狠残暴、杀人如麻,而且反复多变。1939年初,冀鲁豫支队进入鲁西南后,经我党争取,王子杰答应接受我军改编,与程书勋等人一起前去河北整训,他却和胡金泉等人中途返回。后虽与我党保持一段时间的统战关系,有其短期的抗日一面,但却三次反复,几变立场,时而于我统战,时而又与日伪私下勾结,与我摩擦,屠杀我抗日军民。
后来,随着其地位的变迁,再加上鬼子、汉奸的不断利诱,到1944年底,公开投降了日寇,更加疯狂嚣张,随意捕杀人民群众。我地方党组织通过各种关系和方式对他劝导,对于王的罪恶行径,我党曾多次通过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劝导,但他拒不低头,反变本加厉与日寇汉奸一起进攻我军,杀我军民。
1945年初,定陶县委按上级指示派员与其谈判无果,遂将结果报告五分区首长,并请求分区派部队消灭王子杰。分区首长和我县委共同研究了战斗部署,决定消灭这支汉奸队伍。
4月,程书勋十四团和五分区、三分区另三个团受军区命令,到谢楼攻打王子杰部,当时王部共4000人。
第一次战斗:1945年4月,我军区部队将王子杰4个团包围在裴河寨、谢楼一带。在我军发起进攻时,因王子杰事先获得情报,在混乱中带着部分亲信逃跑。由于我军突然袭击,再加上王部群龙无首,所以战斗开始后,没经大打,敌人就惊慌失措,向东北方向逃跑,我军追击几十里,最后消灭其2000多人。
第二次战斗:王部被击溃后,在沙海一带集结整顿,又把队伍带回定陶县城,投靠日军,但城里日军、汉奸对王并不完全放心,故不许其进城,只许其驻在定陶四关。我五分区随即又集结部队加上县地方武装1000余人,连夜再次向王子杰发起进攻。受打击后,王部再次向东逃跑,在城东董庄又遭到我预先埋伏部队的袭击,小部敌人被消灭,大部逃脱。天亮后,王子杰又重新集结队伍,回城驻防。
第三次战斗:由于王子杰几千人马住在四关,吃住困难。4月底,王子杰计划到城北大规模抢粮。
由我党派遣,打入王部并任警卫排排长的秦西爵同志将这个情报传出,几经周折,送到五分区首长那里。分区领导当即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消灭这股顽敌。
5月初,我军再次向王子杰部发起攻击,分区政委刘星亲自到部队作战前动员并直接指挥。我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配合分区部队,跑步包围了城北碱场店敌军,在有利地点设好埋伏。这次战斗,由于我军出其不意,猛烈出击,敌人被打得措不及防,经短暂激战,一举全歼王部并活捉杀人魔王王子杰。
王子杰后被定陶县人民政府判处死刑,结束了“王二天爷”的肮脏的一生。定陶境内最大的一支顽军不复存在,大大减轻了我城东根据地的压力。
消灭王子杰以后,程书勋十四团部队发展到三个营(营长有王开森、陈光荣等)。该部虽为分区部队,但战士大多为我县子弟兵,活动范围虽有扩大,主要还是在定陶境内活动。
慑于我对王作战的影响,龟缩在菏泽附近长期与人民为敌的国民党顽军张子刚率众南窜,我乘胜追击,在曹县东南截歼其3000余人,将张子刚击毙。这时,智永德、张盛泰部相继向陇海铁路以南撤退。到1945年春,我军共拔除了定陶县境内的绝大多数地位岗楼据点,共170多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境内军民热烈庆祝抗日战争全面胜利。8月16日,定陶城的鬼子和汉奸还未接到投降命令,仍在坚持,拒绝缴械,并有逃跑企图,我军决定消灭定陶之敌。
此时,城内共有鬼子、汉奸1000余人,且装备先进,火力强,我军认为不宜强攻,于是逐渐缩小包围圈,围而不打,待敌人出来再将其消灭。
指挥这次战斗的是冀鲁豫军区十分区副司令员、参谋长李东朝同志,指挥部设在城西魏庙村。16日早晨,敌人放下吊桥,准备逃跑,由于我军开火较早,敌人没敢出城。下午,敌人从曹县调来6辆汽车,车上载满鬼子、汉奸,给定陶敌人增援。不久,敌人组成6个中队,1个骑兵队,共1000多人,出城逃跑,随即遭到我军猛烈阻击,狼狈溃回城里。17日上午9点,敌人在汽车开道,钢炮、机枪掩护下,开北门逃窜。
十分区(原五分区、鲁西南分区)程书勋14团和分区18、29团在晁楼、荆庄、工厂李庄、仿山、何楼、刘庄,一路埋伏截击,经过激烈战斗,在仿山洼将敌大部消灭。这次截击战共歼灭敌人900余人,其余小部逃亡菏泽。
从此,被日寇占领六年之久的定陶又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这样,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外国侵略者取得的第一次完全伟大的胜利。定陶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可歌可泣、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5年10月29日,第一次解放菏泽城,十四团及分区十八团、十三团等在王秉璋、赵基梅、程书勋等指挥下,参加解放菏泽城的战斗。汉奸王文宪登南门城楼呼“程老五”(程书勋)叫骂,称若程能攻破县城他不姓王,气焰嚣张,垂死挣扎,程书勋也在城外掩体内对王文宪指名怒斥,并发誓定破敌城。他们亲自指挥挖掘地道、装填炸药和组织爆破,成功地炸开了城南门后,又率突击队最先冲进城内指挥,共击毙敌专员崔立三、敌旅长赵兴汉等以下官兵450名,击伤敌营长冯心阁以下官兵390人,俘虏敌旅长孙连科、团长田根溪、李耀东、董子祥,原伪县长陈华亭等以下官兵3524人 ;缴获迫击炮1门,掷弹筒68个、手榴弹3000余颗、各种枪支4233支、汽车9辆、摩托车1辆、战马300匹、电台2部、电话机45部、粮食30余万斤,军用物资一大宗。菏泽城解放了。
1945年10月29日,我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进驻菏泽城内,成立了中共菏泽市委和市政府。这就是菏泽历史上的第一次解放。
解放战争开始后,程福勋同志因年龄及健康原因,离开第14团部队,任冀鲁豫行署第十(鲁西南)专署参议。1947年4月,不再兼任十四团团长职务。
1948年3月,由第3分区第9团、第5分区第14团、第6分区第11团组成新的冀鲁豫军区独立第3旅;闵学胜任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三旅长(后任第二野战军十七军五十一师师长)。当时,逯昆玉任五地委代理书记、五专署专员、第五军分区政委。
1948年6月3日,为配合华北野战军西线兵团发起的开封战役,第二(运西)军分区协同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鄄城南部歼国民党军六十八团全部,俘敌1400余人,毙敌500余人。第五(鲁西南)军分区和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在曹县、定陶、巨南一线截击增援开封之敌,歼敌1600余人。
1950年程书勋同志因病逝世,后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程书勋,原名程兴文,出生于定陶县一个贫苦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最末,故人称“程老五”。他家境贫寒,父亲早亡,家里仅有的一点土地被豪强趁机夺占,后来母亲又被地主逼迫跳井(被救),兄长中除长兄外先后在逃荒中冻饿而死。家庭的悲惨境遇强烈地刺激了程书勋,为了不再受欺,进行自卫,于是他决定弃文从武,拜曹县古营的武林高手为师,习练拳术。
由于世道混乱,程书勋出师后,为了养活母亲,就开始为一些大户商贾做保镖,或者打短工。由于他性格刚强,为人忠诚,注重义气,好打不平,所以结交了很多闯荡江湖,杀富济贫的江湖豪杰,如曹县的绿林好汉王喜太(即后来的抗日司令王道平)、考城的胡金泉、民权的张盛泰等,一些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也尊他为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