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根据市委部署,今年市人民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速度要快、效益要好、排位不降、民生要上”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等重大机遇,以“项目建设突破年”、“民生改善年”、“环境优化年”为主题,以“快增长、扩投资、抓城建、上产业、拓开放、惠民生”为主攻方向,坚持“稳中求增抓一产,增中求快促二产,快中更快提三产”,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临港工业和第三产业;着力增强投资拉动,提升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着力优化环境,推进开放合作;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早日建成新兴港口工业城市、重要门户城市和国际枢纽大港、中国海洋文化名城而努力奋斗。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财政收入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5.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要求范围内。
一、抓好三个“天字号工程”,加快打造临港大产业
继续举全市之力,抓好防城港钢铁基地、红沙核电、金川铜镍大型冶炼项目三个“天字号工程”。以大产业为根本,通过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
全力推进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加强沟通协调,完善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早日核准开工。抓好主厂区及配套产业区、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钢铁配套码头、航道、厂区道路、休疗养中心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指挥部办公楼、职工宿舍等配套项目。
全力加快红沙核电项目建设。争取上半年获得国家核准,全面开工建设。加快施工准备区和核电生活基地建设。年内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全力推进金川铜镍大型冶炼项目。做好选址规划和项目可研,完成用地用海申报,3月份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三年内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全力促进临港工业有效聚集。加大帮扶企业力度,确保工业经济良性运行。支持大海粮油、惠禹蛋白、盛隆冶金、中华电力、中一重工、中冶实久等重点企业发展。加快重交沥青、盛农磷酸深加工等在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枫叶菜子油等项目。抓好华润水泥厂一期投产及二期建设。着力推动食品、磷化、机械、冶金、建材和修造船等行业发展。加快嘉里粮油和惠禹蛋白小包装技改、盛隆冶金结构调整、东兴鉴声液晶彩电生产线等一批技改项目建设,完成技改投资46亿元以上。
二、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
以“项目建设突破年”为主题,以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双百工程”为重点,注重投资效益,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以上。
强力推进园区建设。把六大产业园区作为投资的突破口和主要平台,突出抓好自治区重点支持的企沙工业区和大西南临港工业园,打造以钢铁、有色金属为龙头的现代化国际工业区和以磷化产业、资源加工型企业为主的大西南出口加工基地。
强力推进大交通建设。构建以大交通为基础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崇左至钦州高速公路、钦防铁路扩能改造、南防快速铁路建设。开工建设防东高速公路、滨海公路防城港段、钦防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贵台至防城二级公路防城港段、沙企一级路企沙连接线年内完工。加快市道路运输信息管理指挥中心建设,结合高速铁路客运站规划建设城市交通枢纽中心。开展防城至东兴铁路前期工作。
强力推进产业大招商。以大招商聚产业,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工程,依托六大产业园区,健全市县(市、区)两级招商引资联动机制、财税共享机制和项目滚动发展制度,组织专业招商团队,实行组合式招商、点对点招商。全年引进区外境内资金108亿元以上,利用外资1.5亿美元以上,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强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扎实推进一批事关长远、影响巨大的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编制“十二五”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重组架构、增加力量、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的要求,抓好征地搬迁安置工作,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和用地用海报批力度,保障建设用地需要。坚持项目联审和规划土地预审,继续推行市长接待日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快项目审批。强化项目管理,做到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到位,坚持管理机构、施工设备、施工措施、监督检查到位,确保项目进度快、质量好。
强力提升投融资水平。充分发挥城投公司等四个市级融资平台的作用,落实1100亿元的政银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围绕“双百工程”建立融资项目库,提高项目成熟度。加强金融服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发挥民营经济在房地产、商贸物流和旅游业等领域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以大城建为核心,构筑百万人口城市主框架
突出“滨海、门户、生态”三大特色,按照“三岛三湾一核心六组团”的总体布局和“四沿线、四片区、两景观、两改造”的建设重点,继续推进城市建设百项工程,打好“八个一批”攻坚战,努力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倾力打造全海景生态滨海城市。
建设一批城市主干道。上半年完成北部湾大道二期改造工程、西湾大道和珍珠大道建设。按城市道路标准完成东兴大道改造。江山大道西段基本贯通,东湾大道全线开工。
建设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启动以高层建筑群为主的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城市核心区。基本建成科技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城投公司综合楼主体工程。加快东盟外滩建设。
建设一批“四沿线、四片区”项目。全面清理“四沿线”用地,限期开发沿线地块。基本建成商业中心区和桃花湾北部片区路网。全面动工建设城南新区路网。加快各片区房地产、商业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城市配套项目建设,完善组团功能。
建设一批西湾景观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西湾整治、西湾景观大道、针鱼岭大桥等项目,加快针鱼岛、洲墩岛的整理和规划工作,推进红林海湾等临湾建筑建设。
建设一批便民利民项目。建成桃花湖公园一期工程,推进仙人山公园、蜈蚣岭公园、白鹭公园、体育公园建设。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开展文明小区评比。规划建设停车场、集贸市场、公交车站等一批市政配套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建设一批房地产项目。金海湾商住区一期年内基本完工,海悦华府、汇通·卓富商贸城、宝来大厦、中环花园等项目实现竣工,开工建设西湾华庭、越秀实业、华港丽城等项目,加快阳光海岸、800里上城等项目建设,推动房地产业有序发展。
实施一批旧城改造项目。加快港口区烂尾楼处置和城中村改造,启动渔洲坪工业园整体搬迁工作;抓好桃花湖周边村改和冲孔安置区建设。加快防城区汽车站整体搬迁,推进商业中心与休闲广场建设,完成民族大道、珍珠大道风貌改造。
推进一批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上思县城南和城东新区主干路网工程年内建成,扩大城区规模,凸显森林旅游胜地风貌。东兴市实施“东扩北移”,推进国门广场和口岸改造项目,9月底完成国门广场主通道建设。企沙镇以北港、大龙安置区为重点,加快建成企沙工业区配套生活基地。
四、以大港口为龙头,做优做强大物流
坚持“以港兴市”战略,全面落实市委建设国际枢纽大港的战略决策,以大港口为龙头,做强大物流;以大物流为支撑,壮大港口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崛起。
全力打造大港口。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要完成7600万吨,早日建成亿吨大港。年内建成防城港18-22号泊位,加快建设20万吨级进港航道、东湾403-407号泊位,开工建设运通、信润码头等工程,启动企沙工业区配套码头、潭油作业区5万吨级航道、防城港40万吨减载平台及配套航道前期工作。
奋力发展大物流。充分发挥大港口优势,规划建设矿石、煤炭配送中心。做好煤炭物流基地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完成东湾物流园区主干路网建设,加快园区土地清理、环境整治工作及在建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冲仑物流园区道路,推进大型停车场、租赁市场和仓储配送项目。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打响“防城港物流”品牌。
五、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要求,努力提高统筹城乡发展能力,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应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对我市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做大做强“红姑娘”红薯、红龙果、红莲雾等“红系列”和金花茶、金香糯等“金系列”特色农业。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160万亩的林改任务。加快基层农技体制和十万山华侨林场体制改革。抓好整合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试点村建设。积极推广完善“农事村办”等新型服务模式,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水利、道路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2座、中越界河整治10公里、防渗加固三面光渠道50公里,新建标准堤防10公里,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实施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程。加快黄竹村、牛路村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完成第三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建成一批村屯道路、饮水工程、沼气池等项目。
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县域经济重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港口区重点依托钢铁、核电等重大项目发展临港临海产业;防城区重点打造重大项目的配套产业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上思县重点发展绿色产业、资源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东兴市要完成东兴组团规划,统筹好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重点发展商贸、旅游、物流及出口加工业。
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国际旅游商贸热点城市
以大旅游为增长点,更加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搞旺人气、繁荣市场、促进消费、提升生活品质。
加快发展大旅游。围绕建成广西旅游热点城市的目标,全面实施“十个一”旅游文化品牌项目和建设国际滨海旅游胜地行动方案,以十大旅游景区为主战场,掀起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大会战热潮,开工建设重点项目70个,新增投资8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商贸业。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引进和培育一批大超市、快餐连锁店、品牌商贸企业。世界风情步行街一期“五一”节前开业,抓紧建设东兴旅游购物街。
加快发展其他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金融保险、规划设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消费政策,扩大住房、汽车、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等热点消费。
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第一城
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机遇,全面推进与东盟各国的开放合作,加快将我市打造成中国东盟合作第一城。
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利用自贸区零关税和国家鼓励政策,开拓东盟市场,重点抓好粮油、机电、化工、煤炭、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出口。加快边贸转型,争取设立东兴、茅岭进口资源加工区,规划建设水产品、矿产品等加工贸易基地和橡胶、红木家具等专业市场。充分利用港口和边境口岸优势,构建对接东盟投资与服务的通道和前沿基地,建设机械设备和物料配送中心。
积极扩大区域合作。以中越建交60周年为契机,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在商贸、物流、农业、旅游、文化、会展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利用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区域调整、功能提升的机会,积极推进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规划申报工作,动工建设中越北仑河二桥。加快东兴、里火边民互市贸易区二期工程建设;启动杨屋、滩散互市贸易区规划建设;完善企沙边贸码头基础设施,改善通关环境。重点拓展与西南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及友好城市的合作交往。积极组织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会展活动。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八、完善财政运行机制,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培育支柱财源,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狠抓增收节支。抓好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税源培育,积极扶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开拓新财源。加快财政收入结构优化调整,提高税收收入比重。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投入,构建公共服务型财政。
强化财政扶持作用。建立“放水养鱼”机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大财政对港口、城建、旅游、水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扶持。抓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加快理顺市区两级财政管理体制。配合做好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九、实施“民生改善年”,构建幸福和谐防城港
以民生福祉为根本,加大投入,继续实施事关民生的全民健康行动、实现充分就业行动、提高全民素质行动、增强发展责任行动,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区民生改善最好、人民收入增长最快、幸福指数最高的宜居城市之一。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工作,促进全民创业。重点对3300名被征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抓好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边境居民、城乡“零就业家庭”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现3万人参保。基本解决破产企业、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抓好被征地农民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规范城乡低保管理,提高保障标准。认真落实孤儿救助、老年人优待等政策,健全弱势困难群体档案,提高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市高级中学扩建一期和市职业教育中心一期工程。力争开工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新建一所市级特殊教育学校。推进与科技厅的深度合作,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深化产学研合作,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倾力发展大文化。更加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以大文化树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印象·北部湾》大型实景演出力争10月首演,完成一台原创舞台戏、一部电影、一套综合反映防城港市情况的丛书等工作。努力办好京族哈节、国际龙舟节、金花茶节、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节、中越(东兴-芒街)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扩大影响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突出抓好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创“三甲”工作,完成市中医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市精神病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发展社区卫生事业。
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组织开展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抓好计生服务站建设。积极开展诚信计生和“两无一提高”创建活动。加大财政投入和奖扶力度,为计划生育家庭办实事、办好事。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启动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工作。完成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抓好上思蔗糖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和生物质发电项目。加强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活动,掀起新一轮造林绿化热潮,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强化节能减排责任,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东兴、上思污水处理厂6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市垃圾处理厂技改项目。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60%以上。
建设和谐防城港。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两抢两盗”、走私、贩毒等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平台和队伍建设,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加大法律援助。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推进边海文明示范带、文明社区等群众性文明创建工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民族团结繁荣。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积极为部队做好生活保障和服务。深入开展“双拥”工作,认真落实军人优待抚恤政策,抓好军转干部、复退军人和随军家属安置。关心和支持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市场监管,推进“质量兴市”建设。边海防、对台、档案、修志、气象、机关事务、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都要取得新的成绩。
努力为民办好一批实事。在全面落实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集中财力办好一批事关民生的实事:
1.为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2.完成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400户。
3.完成边境3-20公里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改造1282户危房、修建150公里村屯道路、架设126公里农村电网。
4.解决5万农民的饮水难问题和2500户农村卫生改厕问题。
5.建设桃源路小学、金海湾小学、北港小学。
6.实施廉租房保障3716户;新建廉租住房652套,总建筑面积3.26万平方米。
7.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集中改造一批旧城区、城中村和“竹筒房”,全面推进一批交通要道、城镇、村庄的风貌改造。
8.新建6个城市垃圾中转站和6个公厕,建设40个公交站点,增开2条公交线路。
9.对港口、防城两城区90条小街小巷进行硬化、美化、亮化,增设排水排污管道。
十、实施“环境优化年”,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以实施“环境优化年”为契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和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和投资环境。
强化政府执行力。政府及各部门必须真抓实干,措施有力,责任到位,确保市委决策迅速准确地落实到位,确保重大工作强势推进、限期完成。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科学民主决策提高行政执行力的意见》,狠抓执行力的提升。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等“三项制度”,有事马上办,有问题马上协调,将“马上就办”作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行动准则。强化奖惩激励制度,搞好绩效考评。认真落实问责制,深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责任追究大行动”,加强督查督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强化政府服务。开展“审批大提速和机制大健全行动”,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创新审批机制,真正实现“直通车”、“保姆式”服务。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企业挂牌服务制度,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精神,实行大部门体制,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上半年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加快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市本级与城区事权,规划权高度集中,建设权统分结合,管理权尽量下放。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办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加大依法治市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行政高效能项目建设无腐败”活动,打造廉洁高效、求真务实的人民满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