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数据分析观念,举例说明怎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3
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我了解到,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下面浅谈自己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一些做法: 第一、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和工作需要收集数据,需要分析数据,需要从数据中获取新信息,对问题作出决策。如:统计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生日、爱吃的水果,统计商店里每个月空调的销售情况、一定时间通过十字路口的车辆情况、本地区的用电量、六一开展什么活动等例子,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的相关数据。这些内容都从不同的方面吸引学生主动开展统计活动,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了解到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相关信息,体验到统计的价值所在,从小培养统计观念。 第二、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感受数据,形成数据意识。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学生喜欢的数据,从中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感受数据的作用,形成遇到问题能想到收集数据、获取信息的意识。比如:统计“我们最爱吃的水果”,可创设情境:元旦联欢会上,要为同学们准备一些水果,每种水果准备多少比较合适呢?要是知道同学们喜欢吃什么就好了?以此激发学生想到可以通过数据统计知道同学们喜欢吃水果的情况,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自主投入学习。这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据意识,是小学阶段统计学的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不期望学生掌握多少种方法,但是他要有这样的想法,遇到这样的问题能想到去调查、能想到用数据说话。 第三、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观念的建立是人们不断地亲身经历而获得。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获取信息、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爱因斯坦说过:“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经验性的观察积累了数据,然后从数据做出某种判断,这种活动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需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在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教材中都编排了整章节的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良好载体。可其他章节中的内容如“圆周率的求证、质数和合数的认识”等等,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获得。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不断应用强化数据分析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第五、开展实际活动,积累数据分析应用的例子,增强统计观念和统计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独立思考,对提供的数据进行符合其认识水平的分析和解释,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从而锻炼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增强了统计观念。 总之, 在现实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电视中公布的数据,分析它们是否抽样得当,有没有提供数据来源,来源是否可靠等,这样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同时理智地对待各种媒体公布的数据,对现实世界中许多事情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统计知识,还把统计的意义落到了实处,增强了统计观念,达到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目的。 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因此理解了数据分析观念的含义,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数据意识,能够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获取信息、作出决策,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从而形成用数据统计分析思考解决有关问题的意识和策略,还可以让学生从个别现象去了解整体规律,学会归纳推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