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高效才是王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精准、高效才是王道

----一节中考复习课引发的思考

临近中考,学生们的成绩依然不理想。学校花重金从省城请来了专家为我们做考前的专业指导。专家们要求我们九年级老师先分别准备一节语文、物理、英语复习课,然后评课指导。我被指定上了一节语文复习课。听了专家们的反馈与指导后,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学生成绩的不理想,我们不能一味地怪罪于学生,更应该从自身找问题。如果我们足够专业,能够精准把握方向,高效地指导学生复习,也许能推动目前局面的改变。

一、发现存在的问题,勇于改正

专家们指出,我们有些科目的复习方向偏离了轨道,与时代脱轨。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悚然汗下!因为我们深知,如果方向出现了错误,最后的结果意味着什么。回想我们老师平时一直强调的是老师多么努力,时间抓得多么紧,作业改了多少,试卷考了多少次,却不曾细想,我们究竟要去向何方。南辕北辙的后果是:我们越努力,结果越悲催。忽然间明白,当年杜郎口中学严格规定老师授课多长时间甚至不允许老师上课时讲课,估计也是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因而采取“纠偏”的无奈措施。

历史不能重演,错误不可一错再错。现在,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要思考我们究竟要去向何方,我们所走的每一步能否直线到达目的地。

二、把握精准的方向,坚定不移

以语文为例,专家刘老师联系近三年语文教材的改革,结合本省中考命题的走向,详细而精准地明确了语文中考的方向,对我们的日常教学作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刘老师说,今年中考恰好是部编版语文教材改革后的第一届中考,虽然题型与以往没有较大的改变,,但考试一定会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用以引领我们的教学。

改革后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以“双线组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强调“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中考命题的依据是《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纲”,所有的题目的设置都能从《新课程标准》中找到依据。

依据考试的作用,设置考试的难度。我们的中考定性为选拔考试,考试难度系数大致为0.6,考试的题量大约为22题,题型结构为五个层级(识记、理解、综合分析、表达运用、鉴赏评析),每一年的《中考说明》都会做详尽的说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读《中考说明》。

考试的目的直接决定了考试材料的选择。《中考说明》中指出,中考语文题共有四大题,满分120分。

第一大题“语言知识及运用”题分为5个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其中第一小题“字音、字形”为“识记”题,属容易题,涉及的字词均为常用字词(8个两字词语、8个四字词语或成语),错误选项每项都有一个字音、一个字形错误。字音错误项包含多音误读、形声误读、声调误读、习惯误读;字音错误项包含音同误用、形似误用、误解词义。这一题应有70%以上的学生答对;第二小题“词语运用”为“理解”题,难度适中,所选词语均为常用词语,句子为课文原句或修改句。常见错误原因有不合语境、褒贬不分、自相矛盾、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这一题应有65%的学生做对;第三小题“病句修改”为“表达运用”题,涉及六种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否定不当、不合逻辑、语意重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应有55%的学生答对;第四小题“句子排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为完整的句段,内容为说明或议论性文字,材料话题趋向读书、阅读,5个句子,四个选项,属较难题。第五小题涉及句式选用、句式变换、句子仿写、修辞、口语表达等多方面内容,考查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不同类型的题目难度系数不同,总体难度适中。

第二大题为“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分为“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文积累”三大块,共24分。

“诗词阅读”分为两个小题(试卷第6、7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选材注重“人文性”和“可测性”,大多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课文里出现过的作家的作品,注释较少,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题材大多为写景抒情、山水田园、爱国忧民之作;考查点涉及内容理解、主旨情感、遣词炼字、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内容。其中第6小题为内容理解题,第7小题为鉴赏题。每小题4个选项,选项内容对诗词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解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评析能力。

“文言文阅读”分为四个小题(试卷第8-11小题),共计12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文知识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2分,内容为句子节奏划分辨别,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第9小题为填空题,一般考查3个字词的解释,每空1分,共3分。这3个字词均为常用字词或课文里出现过的字词,大多为实词,常见为一词多义现象或通假字,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10题为句子翻译题,分为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第11题为理解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筛选提炼信息或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分。题材内容大多为说理类、人物类或游记类;文段主题涉及哲理感悟、为官治国、人物传记等。

“古诗文积累”为填空题,8个直接性默写,每空1分,共8分。题材涉及61篇古诗文,内容大多为名篇名句,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属容易题。

第三大题为“现代文阅读”。题材为一篇文学作品(大多为散文),一篇议论文或说明文。题型为简答题或填空题,题量共计7-10小题,每小题2-8分。文学作品15-17分,议论文或散文13-15分,共3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析能力。

散文阅读所选材料为名家美文,大多为叙事散文,考查内容涉及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写了什么”题型为概括文章或某些段落主要内容、理清叙事顺序、行文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怎么写的”题型为理解词语句子含义、分析句段作用、理解文章标题、赏析语言特色、分析环境描写、表现手法;“为什么写”题型为理解文章主旨、感知作者情感、阐述感悟体验。

说明文、议论文阅读题材分别为建筑之美、自然探秘、传统文化、读书求知、人格修养等。说明文大多为平实说明文,议论文为立论,考查内容均为“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写了什么”题型主要为信息筛选题。说明文的题型为明确说明对象、概括内容特征;议论文的题型为概括内容要点、文章论点。说明文“怎么写的”题型主要为梳理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分析说明语言、分析文章标题、句段的作用;议论文“怎么写的”题型主要为辨析分析论据、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词句含义、赏析语言特色;“为什么写”题型为感悟题,说明文进行评价探究,议论文表达看法。

说明文与议论文间年考查。

第四大题为“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综合性学习”1小题,6分,考查点为梳理、提炼教材各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的内容;“写作”1小题,50分,大题共56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

“写作”题型为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基本不设审题障碍,材料来源密切贴近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生活,考查点为生活感悟、哲理思考、成长体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方向如果错了,停止就是进步。把握了正确的方向,才不至于在众多的复习资料里迷失。

三、实施高效的复习,有的放矢

掌握了正确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才可能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根据近十年的中考情况,试卷中的第1、2、12小题为识记题,题型较易,重在平时的积累,复习意义不大。

第3小题病句修改,类型稳定,可依据考查病句类型进行针对性训练;第5小题题型可选,但每种类型的考查点稳定,可依据类型进行针对性训练。这两个小题重在知识点的把握,耗时不宜太多。

古诗词的赏析重在理解、鉴赏。题在课外,功在平时。可以整合诗词主题,鉴赏方法,重在答题技巧训练,精读每个选项,明确诗词理解赏析错误原因(无中生有、曲解原意、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掌握选项错误“显而易见”的原则。

文言文的阅读重在理解,同样“题在课外,功在平时”。复习的重点可以整合归纳节奏划分的技巧、翻译的要求与方法,不同类型文章主题的归纳。

根据新版教材的要求,今年的综合性学习题应为“名著阅读”。如果平时没落实到位,基本没办法复习。今年是教材改版后的第一年,“三位一体”的阅读还是体验阶段,命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学方向,估计“名著阅读”题考查的难度不会太大,有可能以结合名著内容评价分析人物或谈阅读感悟等题型出现,材料的选择应为六册课本上的名著阅读篇目。据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提炼相关名著内容。

以上三题重在知识的梳理、整合、归纳,题量不宜太多。

复习的重点在现代文的阅读。难点在散文的阅读。散文复习的重点又在叙事散文。我们可以先以名家美文为例,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散文知识点,分析题型及答题技巧;然后以题型(大致为15种)为例,逐个分析命题意图,考查的知识点,从而掌握答题方法技巧。15种题型中又侧重“内容的概括”、“主旨的分析”、“语句的赏析”。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阅读间年考查(大致为单年议论文、双年说明文),今年主考议论文。议论文复习的重点在知识梳理、整合,题型变化不大,考查的知识面较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量的训练。

复习的重头戏应在写作,而难点也在写作。根据“课标”要求,我们应重在引导学生写好“一篇记叙文”。材料的来源可以直接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可以来自学生的阅读体验。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合情合理地运用这些材料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章的内容大多为写人、写事或成长过程中的感悟。我们可以以内容为例,进行专项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立意的深刻、布局的巧妙、语句的生动等),然后反复修改文章,练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高效的复习课堂不仅表现在老师指导的精准上,更应体现在学生学习的高效上。一间教室50多个学生,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顾此失彼,如何确保每个学生“一课一得”?目前我正在尝试“精准扶贫,携手共进”式课堂模式,效果初显。

四、奠定扎实的基础,持之以恒

中考考题大部分为课外题,但考查的知识点应是课内所学,这就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了教材课文“例文”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根基在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奠定扎实的基础。

部编版教材以“双线组元”,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有强大的助学系统,我们应严抓落实,夯实学生的基础,将字词、语法等专业知识巧妙地融入课堂,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例如字词的教学,一定要细化,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辨析字词的音、形、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意识地识记积累字词。

教材里的文言文注释非常详细,学法指导也非常具体,大部分学生能独立读懂文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点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督促、落实每个学生“一课一得”。

现代文的阅读只是一个“案例”,我们要做得是将“案例”延伸,进行“一拖二”或“一拖三”的训练,并且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举三反一”,从而掌握阅读方法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五、练就过硬的功底,稳步提升

驾轻就熟的课堂得益于过硬的功底。我们不仅要知道现在(初中)做什么,还要知道来自于哪里(小学),将去向何方(高中)。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他学了什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也知道他以后会学什么,我们应该给他做哪些铺垫,那么我们的指向性会非常明确。

初中三年的教材我们应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以语文为例,语文以“双线组元”,我们应梳理六册课本中的“线条”,画出思维导图,还应掌标注每条线条上的“点”,甚至是“分支”。这样我们才能清楚地掌控具体课堂中的“得”,才能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因此,精湛的专业知识是上好复习课的基础。与时俱进,掌握正确的方向,进行精准的指导;关注学生,“精准扶贫、携手共进”,是创建高效复习课堂的关键。

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