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原来是这样的鲁迅先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中国近代文坛的标杆,是文学艺术工作者当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更是我们好几代学生群体无法绕过的高峰。

你问跟学生群体有什么关系?那是因为从60年代直到现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语文教学里占据了绝大篇幅,他的文章常常有深奥晦涩之处,却偏偏是所有考试当中的重点。鲁迅大师写“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老师会说此处必有蹊跷……呸,是必有深意,并且会让学生们从每一个字眼找出这深意来。而倘若学生写作文时这样表达,老师多半会说两棵树就两棵树呗,你丫整什么废话?

甚至有人说语文学习有“三怕”,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在学生们眼中,鲁迅先生是什么形象呢?他是冷酷的,严肃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常常板着个脸不苟言笑。他是执拗的,不屈的,我以我血荐轩辕,为民族大义牺牲一切。

他是 斗士 ,没有在沉默里灭亡,而在沉默中选择了爆发……

其实,这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成见,是教科书范围内的鲁迅先生,只是他整个生命当中的一小部分。

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强加了太多的政治解读,渗入到鲁迅先生的文章和人生里。倘若剥离“革命家”这样的字眼,以更宽泛更人性化的目光去看待鲁迅先生,我们会发现——咦?原来是这样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自然是嘴强高手的代表,若非笔下真有尖刀般的功力,怕也写不出那么多触痛时人、惊醒后世的讽刺文章。

作为嘴强高手的标志之一,鲁迅先生 爱“怼人” ,这是大伙共认的。

怼当时政府和国民劣根性也就罢了,鲁迅先生还常常牵扯入一些与其余名流间的口争笔斗。光是被他写文章怼骂的名人就有胡适、钱玄同、梁实秋、林语堂、郭沫若、田汉、章士钊、徐志摩、戴望舒、郑振铎、沈从文、潘汉年、李四光、梅兰芳等等,堪称是以一人战遍民国各路高手。

树敌如此广泛,当时各类名流对其风评自然并不很好。

在民国年间创办出版了《万象》、《新月》、《诗刊》等知名杂志的邵洵美评价鲁迅说:“他的笔法刻薄,气量小,所以称他为‘小说家’也不适当。……莫不如称他为‘讽刺文学家’。”

与徐志摩等联办《现代评论》杂志的文学评论家陈源更与鲁迅爆发多次激烈笔战,他在1926年1月30日的《晨报副刊》上刊文称:“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捏造些事实。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者’,轻易得罪不得的。”

鲁迅“莽原社”重要成员,杂文创作最多产、最有成就作家之一的高长虹也在1926年11月17日上海《狂飙》杂志上写道:“我是主张批评的……鲁迅却是主张骂,不相信道理。”“鲁迅……不能持论。……那是被感情、地位、虚荣等所摇动了。” (但人们普遍认为高长虹是因为许广平,与鲁迅争风吃醋才导致反目)

上海《新时代》杂志的主要撰稿人之一邵冠华,也专门作了一篇攻击鲁迅先生的文章,叫做《鲁迅的狂吠》。里面写道:“鲁迅先生是文坛上的‘斗口’健将。”“不顾事理,来势凶猛,那个便是鲁迅先生的‘战术’。”“然而,他的滑稽是狂暴的,我不得不说他是在狂吠!”

这还只是其中很小很小一部分。

而且除却因家国大事互怼之外,有时鲁迅先生与他人生出龃龉的原因教人匪夷所思。譬如他与林语堂之间两次疏离,一次是因为鲁迅点烟烧掉了林先生的蚊帐一角,被骂后觉得对方小气;还有一次是在宴饮中发生了口角冲突,险些儿动手打起来。

但事实上,“那时打笔仗,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一本正经火气大,不过是一群文人你也讲讲,我也讲讲。夜里写了骂某人的文章,老先生隔天和那被骂的朋友酒席上互相说起,照样谈笑。”鲁迅与其中大多数文人既是互怼,也颇互敬。他在世时,经常对骂的夏衍等人与他也经常“吃饭聊天,熟得很”。他去世时,林语堂等都写过深情的悼文。

或许那也正是民国时期的文人特色吧。

不过,更叫人匪夷所思的是鲁迅还曾经跟一只猪挺身肉搏过,说起这事儿,就更需称赞一声其真性真情了。

这便是“鲁迅揍猪”事件的初始来源。第一次读来教人匪夷所思,猪吃树叶猪啃草,那是动物生来天性,只要它不逆天上树,都没什么可干涉的。然则鲁迅先生怎地就大动干戈,非要跟一只猪肉搏起来。

后来经人解读背景,才知道其背后实在能体现先生性情中人的一面。

鲁迅说:“这话不便告诉你。”为何?那是因为当时鲁迅与妻子许广平分居二地,饱受思念之苦。那儿的树叫做相思树,正被鲁迅当作思念的寄托,这寄托却被一只猪给啃拱着,自然不能忍。

鲁迅的真性情并不止体现在与人与猪互怼这方面,还体现在生活的其他点点滴滴。

他酷爱零食,尤其喜爱甜食 。鲁迅先生有写日记的习惯,在日记便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有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发下一枚金质奖章。他竟立马把奖章卖了,买回一大包零食和辣椒。夜深人静读书时,就吃零食。零食吃完了,就开始嚼辣椒。可以说是零食的香跟辣椒的刺激,激励着鲁迅的学习成长。

在《华盖集续编》里他也写有日记,里面有“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午后,密斯高来,适值毫无点心,只得将宝藏着的搽嘴角生疮有效的柿霜糖装在碟子里拿出去”等等描述,可见其对柿霜糖的喜爱。

这么吃下去,当然是不行的,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早就不行啦。他很早就得了严重龋齿,痛起来的滋味那是欲仙欲死。于是写过一篇《从胡须说到牙齿》,自称“我从小就是牙痛党之一”。同样在《华盖集续编》等文章里,他记载了自己“到伊东医士寓去补牙”等情况……然而, 有几次刚刚从牙医那儿出来,又转悠去买甜食了……

他时而犯二,怀着一身孩子气。 鲁迅先生跟妻子许广平之间曾经有过较长时间的书信通讯,后来他们的信件被结集出版为《两地书》。从这书信集中,更向世人展露出鲁迅先生真性情的一面。

他在厦门大学当教授时,公共厕所在遥远的地方,于是“每每在半夜的时候,跑到楼下,找一棵树,草草倾泻,了事。”后来终于找了一个替代的办法,用瓷罐子,半夜里尿急了,便滋进去……这也就罢了,可鲁迅先生还犯懒不想去厕所倒尿,于是“看夜半无人时,即从窗口泼下去”。这些事本来是他单独写给许广平的秘密,却不料也随着《两地书》的出版被公布出来,却让人觉得呆萌可爱。

随之一起被公布出来的还有他与许广平女士相互间的爱称,“小白象”、“嫩弟弟”、“哥”、“小莲蓬”、“姑哥”、“狗屁”,“害马”、“小鬼”、“乖姑”等等,真是肉麻中夹杂着许多腻……

鲁迅先生晚年在上海做自由撰稿人,喜欢开着窗子伏案写作,这时候看到有人溜到楼下的墙角来小便,他就会用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弹在那人的屁股上。他从小仇猫,写作时有一次遇到窗外有猫叫扰乱思路,也如法炮制,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驱逐。

他是讲黄段子的高手, 他的半个弟子唐弢先生在《记郁达夫》一文里就记载过他讲的黄段子,其辣眼睛程度比起当今的段子也不遑多让。

这也就罢了, 他还堪称是无厘头风格的里程碑式人物。 在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里,就用新颖的编写手法重现了传统故事,以下原文节选摘录了其中《奔月》的部分内容,可以自行体会。

因为后羿箭法太强,将附近大型动物射杀殆尽,于是嫦娥只得顿顿吃乌鸦面,于是心生不满,最终至于奔月飞走。这故事构思得,也是没谁了……而故事结尾也设置得很有意思。

除此外,鲁迅先生的成就还远不只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版画收藏很多,造诣也高,被誉为 “中国现代版画之父” ,他设计了 袁世凯时期北洋政府的国徽、北京大学的校徽 ,还帮助 《萌芽月刊》等诸多杂志 设计过图书封面。便是单论美术领域的成就,也堪称名家了。

跳出教科书之外,鲁迅先生实在颠覆我们太多的固有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