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怎么养?这部播了29年的日本综艺,所有父母都应该看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9

系鞋带,是大多数人生活里常做的事情,所以这个事件引来网友吐槽, “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太差,竟然还是初中生”。

中学生动手能力差,问题出在哪里?

被吐槽的学生中,有人委屈,“从来没穿过鞋带,平时拿到的鞋子,鞋带都是串好的。”他们中的学生家长也替孩子委屈,“孩子学习负担那么重,哪有时间做家务。”

这是一群70后、80后的家长,他们把孩子的学习教育放在第一位,自动承担了孩子的其他事情,甚至包括系鞋带这样的琐事。

细细反思,系鞋带虽是小事,却间接折射出现代大多数家庭,对孩子“动手能力“的教育缺失。

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想起最近看的一档叫做《初遣》的日本综艺,它记录了2~7岁宝宝们的第一次“派遣”,节目至今已持续播出29年,不少身为父母和子女的网友们评论,“看完后被暖哭了”。

这个节目,也给父母和孩子们上了最好一课。。

01

孩子第一次独立,如何正确引导和鼓励?

还记得,第一次开口叫“爸爸妈妈“,第一次和父母分床睡,第一次和父母吵架,第一次独立出远门么?

孩子无数个第一次瞬间,也有家长们的满腹担心,在父母眼里,无论你长多大,还是个孩子。

他们担心孩子吃不好、穿不暖,也害怕孩子一个人遇到危险,担心他们不能处理,但事实上,家长学会“放手”,也能看到孩子身上的惊喜,他们做的会比你想象中要好。

《初遣》综艺里,“小心粹”一家,父母与孩子是怎样的相处模式,日本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他们一家住在日本关东平原东南部,在千叶县富浦地区的港町,是以捕鱼业为生的岛民。

3岁零9个月的小心粹,是家中的二女儿,有一个小哥哥还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弟弟。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受到众人宠爱。

她与父亲相处模式,就像我们常说的,“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

小心粹很懂事,会帮妈妈整理衣服。

有一天,小心粹的爷爷和爸爸像往常一样外出捕鱼,忘了带便当。妈妈拜托小心粹给爷爷爸爸送便当,开始人生第一次初遣。

然而,完成本次初遣最大的问题,是怕小心粹会哭,机智的妈妈给了小心粹一个护身符,护身符上写着一句暗号“嘤嘤”,正是心粹的爸爸所写。

以往,小心粹遇到不顺心的事会嘤嘤大哭,每次爸爸只要一说“嘤嘤”,小心粹就会变得坚强起来,这慢慢变成了她与爸爸之家的约定。

“想哭的时候看看这个,会保佑你的,看一下这个,一直努力到最后。”小心粹临出门的时候,妈妈这样嘱咐她。

第一次初遣,小心粹从家里到码头,全程1.2公里。但一路上,她并没大家所担心的那样嘤嘤大哭。还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她的目的地。

一路上,遇到没有斑马线的马路,她会放慢脚步,左右张望,谨记过马路的方法。

小心粹到达港口,已接近中午,看到爷爷与爸爸的船停泊到码头附近,她非常激动地向远方挥手,嘴角默默念着“爸爸”,然而,并没得到爷爷与爸爸的回复。

小心粹有些沮丧,再度挥几次手之后,她打算离开回家。

“明明只要大声喊出来就好了。”正在看节目的我,很替小心粹纠结。

但如果了解小孩子的心理,会发现小心粹出现这样的情绪反应很正常。“第一次做的事往往都会慎重,一般说着‘做不到‘立刻就放弃了’’节目组也进行了剖析。

小孩子就是这样,如果第一次没有成功,之后没有正确的鼓励与引导,她做这件事的决心就会受到重创

原本假装不知情的爸爸,看到心粹努力呼喊自己的模样,忍不住的悄悄抹了抹眼泪。

在大众眼中,这只是一次简单不过的出行,对于小心粹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来说,却是自我独立成长的一次历练。

我们小时候也经常被爸爸妈妈派出去“打酱油”,虽然也会有着一些“零钱”的小诱惑,但这个过程潜移默化的塑造了我们自我行动的能力。

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除了温柔舒适的家,还有这个有风雨也有爱的世界

《初遣》所流露出来的治愈与真实,让观众“笑中有泪”,也让观众懂得了:父母的一次放手,孩子的一次成长。

02

4岁孩童都懂得感恩父母,你学会了么?

《初遣》里小初粹与家人的故事,还只是一些“浅尝辄止”的细节展现,那么节目中另一对兄弟——柊哉和奏哉兄弟二人,则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力量与责任感。

他们是德岛县池田町的一对小兄弟。哥哥柊哉4岁,弟弟奏哉2岁。

这天,兄弟俩被妈妈派遣去十几公里外的地方买花、咖啡和乌冬面。

第一次出远门,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场未知的冒险旅程。出了家门后,哥哥轻松地上了公交车,但弟弟只有两岁,上公交车很不方便,只能爬着上去。

上了公交以后,弟弟昏昏欲睡,一旁的哥哥貌似有些紧张,生怕错过了目的地,双眼紧紧注视前方。

到达目的地后,哥哥叫醒了正在熟睡的弟弟,两人向远处的花店走去,由于道路很窄,哥哥和弟弟只能一前一后,尽管弟弟奏哉走得很慢,但是他知道哥哥,肯定会在前方等着他。

他们既是兄弟身份,也是这次任务中坚不可摧的“盟友”

“哥哥”,万万没想到,一直不会说话的弟弟奏哉此时竟说了人生的第一句话,而且还是‘哥哥’。奏哉的突然成长,竟是替妈妈买东西时,对于荧幕前的妈妈而言,真的是一次很神奇的体验。

不一会儿,哥哥牵着弟弟来到了花店,这是他们爸爸经常买花送给妈妈的一家店铺,哥哥让店员叔叔包好妈妈嘱托的花后,自己又选择一束黄色水仙百合,他想送给妈妈,并嘱咐店员要用蝴蝶结形式扎好,帮着在贺卡上写“感谢爸爸妈妈”字迹。

哥哥柊哉是个很懂得感恩的孩子,也在这次外出表现出做哥哥的担当责任,这时他也仅仅4岁。

比如,买花花了大半时间,公交车还要两个小时一趟,弟弟年幼步伐跟不上,怎么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妈妈交代的任务呢?哥哥先去买咖啡和乌冬面,最后也赶上了公交车,兄弟俩成功完成了任务。

花,意大利面,咖啡终于买齐全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是给他们父亲祭祀要用的祭品。

两年前,柊哉和奏哉的爸爸伐木工作的过程中,不幸被突然倾倒的树木压倒在地,从那一天起,他们失去了父亲。

“每天晚上在小儿子睡了之后,都在阳台那边哭泣。”兄弟俩的母亲在节目里谈到爱人去世。

她常常一个人哭泣,但当时仅有两岁的哥哥柊哉,把母亲的悲痛与努力生活的样子看在了眼里,除了帮助母亲照顾弟弟以外,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帮母亲分忧。

从那天之后我就不会在孩子面前哭了,已经不会再哭了,今后我既是父亲也是母亲,就由我一个人来承担两个人的角色

因为知晓妈妈的苦楚,小小年纪的柊哉才会这样的靠谱和懂事,父亲不在了,他要代替父亲照顾妈妈和弟弟,于是凭着自己小小的身躯,他成为了妈妈的依靠,弟弟的守护者。

我现在常常依靠着哥哥,哥哥想要做的事情是能让妈妈开心的事情。”妈妈在节目中说道。”

什么才是成长?

看到哥哥柊哉,我红了眼眶,仅仅只有四岁的孩子,却明白了独立与责任的含义。

没有谁是天生的聪慧与懂事。但拥有“爱与勇气”的人,足以“创造奇迹”。

看完这几期节目,我觉得日本的孩子真的很独立,就算是不愿意,不敢去,最后也没有放弃或者回头找家长。

众所周知,日本的教育相较于国内而言,一直很有特色,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干净,另一个就是不麻烦别人。像是节目《初遣》中所放送的那样,大多数小孩子早早就会被父母或者老师安排一些独立完成的任务。

在日本,通常认为孩子在两岁左右就具备了自己穿衣吃饭的能力,一些家长或老师很有耐心地等待孩子慢慢穿衣服穿鞋子,慢吞吞的吃饭。

相比之下,我身边的一些家长由于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当然也不排除像之前文中提到的,为了孩子的成绩,系鞋带也要亲自操办,让部分孩子丧失了独自生活的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戴尔曾经说道: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过多地做了,就会剥夺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

同样,在日本,你会发现他们的秩序感都很好,不论是坐电梯,等公交,食堂打饭,商场购物结账,都会排队进行,过马路也会认真遵守交通规则,看红绿灯。而这些都是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做到的。

我们身边大城市秩序相对较好一些,但再往下看,一些城镇乡村,往往是一堆人蜂拥而上,很容易造成踩踏事故。

当然并不是鼓吹日本的教育有多好,毕竟凡事都有两面性。由于幼年时的教导, 日本的父母在与孩子间的相处方式上,他们更加追求相互独立,彼此保持尊重和礼貌,与朋友之间也不像国内一样特别看重人情 。所以大部分时间伴随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是寂寞。

尤其近两年日本的单身率攀升,老龄化加剧,孤独已经成为成年人崩溃的最大原因之一,甚至不久前还有相关新闻报道:不安者接近六成,四五十岁就开始做死前准备。而孤独死已成为日本的一个较大的 社会 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利有弊,但是对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这件事而言,我觉得中国父母在这方面还是有些欠缺。

回想起最近的一个热搜,某高校大一新生向父母索要4500元生活费,却遭到母亲拒绝,愤愤不平的她像朋友发消息抱怨。高中时候各种补习班报名,高额的教学费用缴费时眼睛都不眨一下,上大学三万块的费用,也丝毫没有抱怨什么,反而偏偏计较自己的生活费。

当这一消息出现在网上时,我一位朋友都震惊了,她表示,要知道北京的普通上班族一个月生活费也才3000元左右,这姑娘到底要过什么神仙生活?

而且就报告看出,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平均工资也只有4600元。

事实上,近几年的学生生活花费普遍在提高,有些孩子们为了自己的“诗和远方”,想活得更高级精彩一些,但他们期待的“岁月静好”,却要父母负重前行。

父母抚养你,供你读书是他们的责任,也希望孩子们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但享受理想主义的生活同时,要学会感恩体谅父母的不易。

03

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女孩为何一次次肆无忌惮的向父母索要高额生活费,父母在教育上也有一些责任。他们只注重孩子的教育,忽视了子女在独立生活的能力,未能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父母给孩子生活费是应该的,但不能无节制的索取,不懂得感恩。当我们想要一件东西时,除了向父母索要,也可以找机会靠自己的双手和劳动获得。

在日韩,尤其是欧美,兼职打工是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美国的1600万大学生中,有 78%的学生在打工赚生活费;其中,又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每周要工作超过35小时。

在日本2017版最新修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中》,也强调纠正"宽松教育"的弊端,并进一步培养"生存能力"的理念。于是就有了日本学生高考完之后,必须要完成的最后一项课程——打工。

在《初遣送》节目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各种初遣之旅中,得到了生活的最好历练,在日本现实生活中,也很好地贯彻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从娃娃抓起,提倡重在实践,且招数“千奇百怪”。

比如在日本的公交上、路上,能看到许多孩子都自己上下学,他们和同学结伴上下学,并随身携带警报器。也会在大冬天穿短裤,脱了衣服参加冬季运动会,目的是增强抗寒能力。

日本孩子们内心OS:太难了……

小小年纪的他们,还会参与一些 社会 公益项目以及各种兴趣小组。

从长远来看,实践机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功,还有成长。

所以,不管以怎样的形式锻炼小孩子们,实际上都是为了建立孩子独立生活的信心,以及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在大人羽翼之下成长的时间其实没几年,在孩子对父母过于依恋的时候,我们便要开始锻炼孩子适应分离的能力。

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1——4岁之间。这期间孩子慢慢具有自控能力,家长对孩子照顾要相应减少。6岁以前的分离状况至关重要,事关人格的核心部分,也是孩子们形成性格的基本时期。

让孩子从小开始实践,不仅慢慢学会独立生活,而且随着对新事物不断接触的情况下,见识各种各种样的“磨难”,他们也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工作学习,都会养成一些很好的习惯,甚至对于未来也会有明确的目标规划。这是一种能力的塑造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的塑造历程。

“如果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那我最想给孩子留下的,究竟是什么?”

妈妈千惠,25岁的时候被查出了乳腺癌,在阿花刚满5岁那年离开了人世。但她临走时,却没有带任何遗憾,因为她的女孩学会了这世上最了不起的技能——做饭。

阿花出生的时候,是全家人的喜悦,尤其对作为母亲的妈妈千惠而言:“ 这一刻,我知道还有比我自己更重要的人生至宝。因为,孩子的到来,证明了我曾来过这个世界……

可好景不长,当千惠被查出癌症的时候,她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该给女儿留下点什么,才能让她在没有妈妈的日子里好好地活下去?”

思来想去,她决定教女儿如何生活。于是身患重病的年轻妈妈千惠,开始教四岁的女儿阿花学习做饭,学习家务。

她教女儿如何拿菜刀,如何洗菜。

“记得第一次看阿花用刀的样子,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可还是忍住没出声,也没伸手…”

衣服翻着脱下来,就翻着还给她,让她整理好。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事,千惠都让她自己来。

“阿花,做饭这件事与生活息息相关,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 健康 ,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千惠为了让女儿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用她最后的时光,教会了千惠各种生活技巧。

千惠去世后,阿花的爸爸不知如何活下去,一度开始酗酒。可是当他走进厨房看到阿花小小的身体站在凳子上有条不紊的洗菜,切菜,开火,煮水时。爸爸知道这是妈妈千惠留给他最珍贵的礼物。

从那之后,阿花每天早上做好早饭后,会去遛狗,吃完吃完早饭后独自去上学,放学后,会洗衣服,拖地,把家里的一切日常事务料理好。年幼的阿花俨然像大人一样的活着,不禁让人感慨她的成长,也让人心疼落泪。

10岁的阿花曾在日记中写道:“ 有时也会因为思念妈妈想要落泪,但是一想到妈妈的嘱托和爸爸,阿花就不哭了,也不会忘记微笑。

“如果不是现实所迫,谁会愿意长大。”成年人的世界还未来的及崩溃,年幼的阿花早已体验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歌德有句名言说得好,“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现在的独立,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选择,成长或许会经历风雨,但哭过,笑过,跌倒过,才会有勇气面对更多未知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