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思路》的几点思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听了虞永平教授关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讲座后,让我更加增强了教师就是课程建设者的强烈使命感,对于幼儿园课程中的特殊性有了更好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举到的各种案例对我有所启发,让我有意识的思考可以利用周边资源开发哪些课程。

一、人人都是课程建设者

内观现在:在课程实施阶段,是成熟的园本课程在带引着我们前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需要根据蓝本实施即可,但在我们逐渐掌握经验的基础上,也可以开发课程,比如,在上一个主题《彩色的春天》我有这样的尝试:在后两周,主要围绕我们班孩子最感兴趣的西瓜虫(潮虫)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外貌特征到孩子们自主提问的问题做了深入探究。

在户外找西瓜虫,起初没有找到,下过雨的户外活动时间找到许多西瓜虫,从实际行动中孩子们感知到西瓜虫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通过观察法、观看视频图片等形式探究西瓜虫的外貌特征;在分享的过程中培养小朋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孩子们通过提出“西瓜虫为什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探索出西瓜虫不喜光,甚至在太阳底下照射会死等特质。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参与度极高,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究,不仅过程中充满欢愉,而且增强了探究的成就感。

我认为当班老师是最了解班级孩子兴趣点的,在主题下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大胆尝试,而且可以做小型的生成课程,当然,也对老师们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自己的资源库。

二、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与游戏化

在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生活化、游戏化、过程性、情境性、活动性几个方面。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活中的事物是儿童活动的重要对象,能给儿童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想象,带来专注,带来快乐,带来经验,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和游戏化的。

在水缸中种植芦苇、浮萍等水生植物以及让孩子们对于井盖有进一步认识探究,这两个例子让我眼前一亮,我们生活中不起眼的事物,都能成为孩子们课程的一部分。

那我们班里可以有什么延展呢?

1.尝试水培植物:种在泥学园中的南瓜、土豆等农作物在泥土里能生存,拿在水里能不能成长呢?不如和孩子们一起试一试吧。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做长期的观察记录,如果能生长,与土培的农作物生长出的叶子、果实又有什么不同呢?

水培植物场地可以选择在泥学园或者是班级植物角中。

2.多利用周边资源:

比如,孩子们每天在站队的时候会看到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可以带孩子观察消防栓中有什么,灭火器如何看压力的多少、组成部分、使用方法等等。

可以结合消防演习做进一步的探究,并及时把探究成果用照片和绘画表征的方式呈现出来。

3.让课程游戏化无处不在:

实施《动物乐园》主题时,在散步、排队等环节可以与各种动物来个密切接触。“猜一猜动物”:用描述动物外形或者是习性等方式让孩子们猜猜是哪种动物;“模仿动物”:用肢体模仿各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