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深是不如意,只是未读苏东坡,真的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有句话叫人生若是不如意,只是未读苏东坡,或者人生若是不快乐,只是未读苏东坡。

真的吗?

白袍同学觉得这句话,有点鬼扯。

而且是那种有点文化的人的鬼扯,不快乐的时候是啥也读不进去的,有时候看场电影或许能消减一些、

说人生若有不快乐,只是未读苏东坡,读了苏东坡就真的快乐吗。

现在,很多人古文都读不明白,《聊斋志异》都得读白话版的,让他们不快乐的时候去读苏东坡,那不是更不快乐了吗?

很多年前听过一段相声,是《论捧逗》的梁子。

逗哏的说:你如果不快乐了,比如在外面欠了债,你可以往我这来听相声,听完以后哈哈一笑,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二气均分,自然就会快乐起来了。

捧哏的问:如果我出门他还找我要债怎么办。

捧哏的说:那你就还人家钱啊。

人生会有各种不如意不快乐,很多时候这种不如意,你只能自己想办法化解,读书可以让你的心变得宽阔,但是读书不能立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饿了,读书不会变出粮食来。

当然工具书除外。

比如读完大玄空,有人找你,说自家一百平的房子住着闹心,你去用刚学的知识给人调理一翻,挣了五千,吃饭问题解决了,这是件让人快乐的一事儿。

现在很多人读书都有这种功利性目的性。

读文学类的书或者哲学类的书,不会让你富,不会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但是会让人贵。

比如某位有地位的人喜欢苏东坡,和你聊起,你能一二三四五的给人说出个道道来,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然后说不定有个机会合作,让你趁势起飞。

这人就是很多人生命中的贵人。

聊的那东西叫文化。

古语常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读书是因,交贵人是果。

高俅先学会了踢球遇上赵佶才有了展示的机会。

但是想要使自己看上去有文化,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书要一本一本的读,需要能浸淫其中,真的读的进去,文化这东西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水磨工夫。

有一位网红提出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对。

他提出一个60分概念,就是学问这东西,你涉猎的要广,但是不必太深入,60分就已经秒了很多人了。

尤其是和人打交道的行业,什么你都略懂,很容易和人很快熟悉起来。

比如郭德纲所谓的相声演员要有文化,应该也是这种60分的有文化。

比如老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其实很多知识他也是浅尝辄止。

读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很豪迈。

但是,苏东坡一直这么快乐吗?

不是。

仔细读就会发现,苏东坡的很多快乐都是是苦中作乐,乌台诗案以后,苏东坡的仕途之路一直不顺,坐滑梯般一路向下。

在文学成就上苏东坡是巨匠,但是在官场,他一直不太成功。

他的人生后半程,大多是在贬戍或者被贬戍的路上。

苏东坡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前后赤壁赋,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是这时候的作品。

文学家的受苦,促使他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灵魂拷问,从而催生出好作品来。

诗家不行诗家幸,就是这个道理。

最穷的时候,一家人开荒种地,天之骄子的苏轼,挽起裤腿下地拉犁。

有一大家子人要吃饭,苏东坡的日子得精打细算,他每月把钱分成30份,挂在房梁上,每天只花一份钱,花不完就把钱投入储钱罐中,年底往往会结余出一些酒钱来。

苏东坡为啥发明东坡肉呢?

也是因为他穷,宋朝时,高官巨贵吃的多是羊肉,底层社会人吃的多是牛肉,只有那些贱民百姓才吃猪肉。

苏东坡没钱买羊肉,又想解馋咋办?

只能吃猪肉。

他仔细研究过猪肉,还发明了很多猪肉的烹饪方法,最有名的就是东坡肘子东坡肉。

苏东坡还用他的如椽巨笔,写了一篇美食文章,详细叙述了猪肉怎么做才好吃。

苏东坡的快乐其实很多都是苦中作乐。

在逆境读读苏东坡也许会让自己心境变得平和一些,乌台诗案前,苏东坡还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想要做一番事业的人,乌台诗案后,他只想好好的过完这一生。

不纠结,不计较,不挑食,随遇而安,就是苏东坡后来的人生写照。

靠着这种生活态度,他度过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坎儿。

人生维艰,活着,或许才是最大的修行。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