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2017年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接触了太多在大学困惑的学生,也包括走入职场继续困惑的人。究其原因,缺乏职业规划导致的盲目报考选择,还有就是不知道自己想干啥或能干啥?!我们认为:职业规划的起点必须在报考之前,与兴趣、特长结合得越早越好。否则,走进大学后就会容易出现以下情形:

  2017年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

  有些大学生当时凭热门或自己对某专业的片面的理解,而选择了某专业。但当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自己对专业和以后要做的工作一点也不喜欢。所以,他专业也学不好,对就业也没有信心,只想放弃,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所以导致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性格情绪上也开始变得有些抑郁。

  2017年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

  有些大学生当时的专业就是父母选择的,父母以他们以往的职业经历选择一些就业似乎稳定的专业,如财务、教育、医生。但孩子本人是属于很感性,创新能力很强的个性,根本就不喜欢他们所选择的专业和职业,但又不容易放弃。一句话,父母代替不了孩子的选择。

  2017年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3

  还有些大学生只是选择了一所大学,在专业方面根本就没做出过什么选择,很随意的就服从了专业调剂,其实根本就没什么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对毕业后做什么工作,是否继续深造等都非常迷茫。这种抱着随遇而安心态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出现上述情况的,需要在工作多年后,逐步根据现实调整自己,也许才能走出自己的人生定位。有的人则钻进了困惑的小巷,愈走愈深,发现自己是不能自拔了。因此,中学阶段的职业规划或引导发现很重要,这是职业规划的源头,它对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5%的大学生表示将选择别的专业。这就说明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缺少计划性,这种情况不应该继续下去。

  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尽早确定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规划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和家长应改变传统的观念,要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的思想,帮助学生直达成功的彼岸!

  一般而言,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以下四步骤:

  第一步:自我评估与认识。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楚地了解自己,对自我进行全面的分析,其中主要包括能力、兴趣、性格、气质、价值观等进行分析,以确定自己都具备哪些能力,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即要清楚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面对众多的职业我会选择什么等等。自我评估和自我认识是我们进行规划的核心和关键。

  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对一件事情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例如,有的人很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组织、管理性质的活动,有的人就喜欢操作一些模型,做一些动手的活动。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直接影响了他们将来上大学对所学的专业的兴趣。

  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的适应性有很密切的关系,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一般来说,外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行动能力和积极性的专业,例如,管理、法律、经济、市场营销等;内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例如,研发人员,会计,技术人员等。

  潜能和优势

  中学生的潜能在高中阶段已经初现端倪,有点人擅长逻辑推理,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对数字非常的敏感,有的人有很好的文笔,这些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如果能够在专业上得到发挥,那会事半功倍,轻松的完成学业,轻松的取得成功。

  第二步:确立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在全面了解了学生们的潜能之后,我们就该帮助他们将潜能、职业目标和主客观条件进行最佳的匹配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选择。职业选择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败,因此,在进行匹配时一定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个人主观条件与职业的匹配

  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个人客观条件主要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气质等。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自身气质与职业的匹配、性格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职业与职业的匹配等。

  世界上的职业可以说有千万种,看似千头万绪,杂乱无章,但心理学家已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将这些职业归类的方法,比如有些职业要求从业者喜欢与人打交道,像企业中的公关人员,而如果一个公关人员偏喜欢整天在家做学问,那他很有可能做不好这个职业;有些职业要求从业者喜欢钻研思考,像科研人员;有些职业要求从业者喜欢感性创造,比如画家等等。

  外界环境与职业的发展

  外界环境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环境特点,行业环境,组织环境等等。只有对“我喜欢干什么”、“我能干什么”以及“环境允许我干什么”这三点有了清醒的认识,并找到三者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走向成功。

  根据不同环境,适时调整目标。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于人生的总体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

  第三步: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之后,就要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来实现它们,把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在这一过程中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行动方案有文理的选择、高考填报志愿专业的选择,院校的选择等。要根据自身在观念、知识、心理素质与能力等方面与自己的理想的职业目标要求的差距制定有效的计划。

  第四步:评估与反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要根据人生的发展阶段和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通过评估和修订使其更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过程是个人对自己不断认识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不断认识的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最为有效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