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即钱脉?错!“过度社交”正在浪费你的生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在交朋友这件事儿上,很多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从四处“撒网”,广交好友,力求和所有人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到了一定的年纪后又开始有意识地缩小自己的“朋友圈”,只和几个亲密的好友有来往。

年龄越大,越会发现自己的闲暇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大多数人都会开始着手“断舍离”,舍弃一切耗费自己生命的无意义社交。


而这种进行无意义社交的过程被称作“过度社交”。

“社交”听起来是个挺时髦的词,许多人都为此乐此不疲。从校园到 社会 ,社交无处不在。其实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已经在无意识地进行一些“过度社交”。


比如,学生时期收作业,检查背书的有时不是老师,老师会放权给他喜欢的那些好学生让他们去检查。

有的人,为了让他们放水,就会试着和他们套近乎,但实际上往往是在进行两个圈子的强融。心里其实根本不服好学生的那一套,但为了自己身的利益,却还是要进行这种社交。


当然,校园里的这种“过度社交”已经是无效社交中最无害的一种了,毕竟在校园中我们能接触到的人和圈子本身就不大。在基数小的情况下,会浪费到的生命和时间自然就少一些。

但到了 社会 上,本身我们就承受着繁重的工作,“过度的社交”就会侵蚀我们所剩无几的闲暇时间。


很多时候,使我们感到身心疲惫的往往反而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从工作延伸出来的——以及其他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过度社交”。

比如在公司组织的团建中,你举着杯子和不同职位的同事谈笑,碰杯,交换微信,然后再将其抛到脑后,接着开始下一个循环——在新的聚会上认识新的“朋友”,交换微信,然后看着自己的通讯录和朋友圈“信息爆炸”,于是不得不开始着手屏蔽。


中国作为一个人情 社会 ,每个人都奉行“人脉及钱脉”这一准则,恨不得自己“四海之内皆朋友”。“多个朋友好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也促使着我们在一切可能的环境内多交朋友。

但事实是,很多人即使加了微信,也是几年说不上一句话,甚至时间一长你都会忘了自己当初是什么时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加得他?


除了现实生活,虚拟世界的“过度社交”则更具迷惑性。 网络给了人虚拟的安全感,因为所有人互相之间都不认识,所以比起生活里更加肆无忌惮,畅所欲言。

社交网络让人们把自己的朋友关系完全复制到了网络上。很多人以“互相关注”多而感到自豪,尤其是其中若是有“专业的大佬”的话就更长脸了。


而网络上无数个社交小圈子因为有自己的针对性, 所以更容易给人归属感和安全感。

最典型的就是“粉圈”了。现实生活中你可能很难遇到和你喜欢同一个明星的“同好”,但网上所有和你一样喜欢他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这就会让你产生一种虚假的归属感,能麻痹人的大脑,让人觉得自己的队伍是非常壮大的,觉得自己和这些爱好相同的网友之间已经是“朋友”的关系了。


很多人在年轻时会沉浸于这样虚假的社交中,但与此同时,很多人却在其中感觉越发孤独,越来越焦虑。

如果说小时候交朋友还是以真心换真心的话,成年人的交友那付出的可太多了,智商、情商、钱财甚至是工作。成年人想要交到朋友,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可比小孩子多多了。


“过度社交”,交友泛滥化会使得你的社交降级,进行更多无意义的社交活动。而精致交友才有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人是 社会 性动物,社交行为满足的就是人类的 社会 心理。人们渴望被理解,而理解的前提是被“看见”,因为在 社会 上,被“看见”才有价值。


“过度社交”背后隐藏着的心理是彰显自己的存在感。而只有自身不断提供“养料”给别人才能持续吸引别人。

事实上,真正的聪明人都会选择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过度社交”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远胜过我们自身脑海中想象的“好处”。很多时候我们不断扩展社交圈是为了自己的以后着想。

总觉得这个人可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给自己一臂之力,所以明明没聊过几次天,甚至和对方其实不太熟但依然不肯删除对方。


这种心理其实和对物品难以“断舍离”是一样的——总觉得自己现在用不上/不需要,但如果自己舍弃以后又用上/需要了怎么办?

这个时候,其实你需要做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只有一个人能够做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才会遇到真正的朋友。

当你自身价值不高时,无论交多少“朋友”,都只是一种虚假繁荣的社交。


健康 的社交,是开放、自由、双向的,若是变成了单纯的利益交换,那么就必需要依附于双方对于彼此的价值;有价值,那么这种社交就是成功的;无价值,那么这样的社交总有被抛弃的一天。

人生,往往是得一两位知己,足矣。“过度社交”消耗的是你的时间、生命、还有你交友的热情。


“朋友”多,不代表你不会孤独,有的人也许有100个朋友,但能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却一个也无,不得不说是件挺悲哀的事。

健康 的生活离不开 健康 的交友。真正的友情是互相的、平等的,愿你我都能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