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四字成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1.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哪些?

4 85 19

热心网友

2019-05-16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福不所至,祸不单行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4 55 78

岁月静好_H2M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2019-05-1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 类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成语有哪些

类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八字成语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意思: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译文: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 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意思: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译文:没有奚齐、卓子的被废,君王怎么能兴起?要给人加上罪名,还怕没有话说吗?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意思:讽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译文: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处在高处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弯曲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意思: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出处:战国·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译文: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3.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假的是哪个成语故事

相传在春秋时期就有孔子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故事证明此言有之偏狭之说;

故事是这样的,一天孔子和友人在外搞野炊,做了一大锅香喷喷的饭食等到要开饭时,只见一弟子突然伸手在锅里抓了一块立即塞进自己嘴里。孔子看见了他很生气,但出于饭时不影响大家食欲他没有现场批评那弟子,而是饭后进行训斥弟子,弟子听了一脸委屈便道来其中之原委:原来是当锅里飞进一苍蝇时,自己的弟子唯一先看到的,想到这一锅美食怕老师们没有了食欲自己的弟子才有此不雅之举这。孔子想到自己的弟子能考虑到与其让看见自己伸手之污比起苍蝇来是要干净的,孔子了解此事后便立即向弟子道歉。孔子道:眼见为实,现在看来用眼见看到也有不真实的事实。

4. 没有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还是成语吗

【词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读音】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释义】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年代】古代

【分词解释义】眼见 : 1.眼看;目睹。2.犹眼界。3.分明;显然。4.很快;马上。 [1]

2 成语出处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