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变自律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5

少年,当你看到这个回答的时候,你已经比大多数人要努力或者幸运了。

就在你阅读这个回答的同时,不知道多少人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过着颓废而懒惰的生活,胡吃海塞,从不运动,肚子全是赘肉,晚上生龙活虎,白天萎靡不振,在猝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所以请你务必务必要打起精神,认真地读完这篇回答,不要辜负了你的这种幸运。相信我,就十分钟,一定一定会对你大有帮助。


我从高中的一个小学渣,考入中央 财经 大学,旅行到过50多个国家和城市,坚持写作5年,变成了现在的我。

我的蜕变,全靠着自己的自律。

我把我的经验总结成了这一套方法,今天我用十分钟的时间分享给你。

不求别的,但求一赞。


首先,要想知道怎么自律,你就要了解一下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自律,

因为自律的路上,有三只拦路虎:


一、目标太宽

我们大多数人,非常容易 低估完成一件事的难度 ,但是却非常容易 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这就导致ta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会误以为自己能完成那些超出个人能力之外的事情,从而制定出和现实水平差距过大的目标。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收到成倍的效果,但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因为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极其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兼顾到所有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实现超大目标,也不可能飞跃式的成长。

计划过于繁重,就容易透支你的意志力。


二、奖励太滥

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迫不及待的奖励自己,仿佛制定目标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奖励。

每一次的努力和进步,都成了懈怠放纵的借口。

这样的放纵,却会被认为是给自己的奖励,还觉得理所当然,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非但不利于自律的养成,还会养成新的坏习惯。


三、回报太慢

自律,其实就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或者是戒掉一个坏习惯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个“ 倦怠期 ”。

产生倦怠期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我们太看重行动过程中所谓的动力和激情;

二是我们坚持了很长时间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

比如你决定考研,一开始信心满满,非985不去。

每天计划详尽,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但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几个月后,由于学习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看着别人无忧无虑的玩耍,你倦怠了,失去了动力激情,于是破罐子破摔,最后弃考。

这就是因为你的目标很远,你的回报很慢,所以你坚持不住。


了解了自律路上的这三只拦路虎以后,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打败这三只拦路虎,做到自律。

1. 目标必须要具体,可以量化,可以评价。

比如有些人的目标“ 每天早睡早起 ”,看上去非常实在,但实际上不够具体,“ ”是一个不定数。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会有不同的定义。

再比如“每天看书”这个目标,就应该制定为“每天看多少页”的形式,脑海里有具体的规划,更加方便实现计划。


2. 目标必须符合实际。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制定的目标自然不一样,不要因为羡慕或者攀比,去制定一个永远实现不了宏大目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现实目标。

你现在胖到200多斤,定目标是每天一个半马。你活不活了?

你现在成绩是58,你定目标是后天期末考试98。你能不能醒醒?

也不要去攀比:他都准备年入百万了,我目标才是月入过万,这不是不上进么?不行,我得年入过亿…


3. 目标必须要有明确的截止日期

给目标设定一个deadline,逼自己尽快完成目标,不要拖延,方便督促自己。

所以当你听到: 我要瘦到100斤的时候 ,这话不可信。

你听到:我12月1日之前必瘦到100斤,这才是一个有deadline的目标。

没有截止日期的flag随便立,比如,我要暴富,我以后肯定会暴富。

以后是什么时候,以后的以后?

村上春树曾说:

对于自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 即刻出发” 的勇气和决绝。


不要说什么 “明天开始我就要怎样怎样” ,你睡一觉,到了明天,你还会说“ 明天开始我就要怎样怎样 ”,我宁愿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会相信发誓明天努力的那张嘴。

在你确定了目标后,勇敢地向前迈出第一步, 走完一步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走下去

不愿意,就停止不走,愿意,则继续再走一步,直到自己愿意结束为止。

从0到1是质的突破,这个1不必是很大的目标,而是只要你迈开脚就可以达到的地方。

比如,你的目标是 每天早起跑步5公里 ,如果以前你每天都是7点起床,那么现在先把闹钟调到6点, 第一天先试着跑2公里,一周后再增加1公里, 两周后再把闹钟调到5点半。

而不要一下子把闹钟调到5点,第一天就跑5公里,这样做你只能坚持一天。

所以,当你不想学习的时候,你可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我就学5分钟!或者我就看10页书!

一旦开始之后,你就会发现,你不会再感觉那么排斥了,有时候学着学着一天就过去了!

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开始尝试写作的,虽然一开始写的并不好,但我依然强迫自己开始,去注册公众号、抖音号、小红书账号,做出自己的第一次更新,拍摄第一个视频,就这样逼着自己前进。

而我现在,已经在全网拥有了100万+粉丝!

如果能给现在的年轻人一句话作为人生建议,那就是: 去做你害怕的事情,你会发现不过如此


当你按计划完成目标后,可以自我肯定和表扬,也可以给自己一定的物质奖励,非常非常有效。


而且这种奖励,还可以设计一下,实现 互动和促进。

比如, 学习成绩提高了,你可以奖励自己一双一直都不舍得买的跑鞋。

穿上跑鞋,你就更喜欢跑步了,你成功的减掉了10斤,为了奖励自己,你可以再给自己买一个kindle。

有了kindle,你就更加热爱看书和学习了,学习成绩又提高了......

你看,你竟然实现了一种良性互动,在这整个的过程中,你一直是螺旋式上升的,一直是相互促进的。

除了物质奖励之外,还能给自己一些精神奖励。

比如在你遭遇倦怠期的时候,不妨去回忆,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值得骄傲的事情,比如 数学成绩特别好,参加运动会拿过冠军,工作中受到领导表扬......

虽然也许并没有什么卵用,但是你可以试试赋予它们一些更大的意义,这样就有了一种情怀感。

这种做法就会让自己进入一种非常热血的状态,而且你会发现,你把这些东西贴在墙上,发在朋友圈里,就相当于公示了,你以后想不自律都难。


有人会说环境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的确,我们没办法否认个人努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但 环境也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高中的时候,我被分到了普通班,这个班的 娱乐 氛围很好,每天十分欢乐。

每次考完试就会发现, 班里的第一名在年级排名根本进不了前50。

他也不是不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

这种现象,就是由环境造成的,为什么想学习的人,选择的是图书馆,而不是更为方便的宿舍?

这就是环境的意义。

所以,当你想开始学习的时候,你就要选一个安静的地方,把桌子收拾好,把音乐都关掉,排除一切干扰。想健身的时候,就买一套舒适的健身服,找一个不错的健身房。

此外,你还可以找一个和你同目标的人,可以相互制约,今天你不想去打球了,但是在他的提醒和鼓励之下,就会动起来。


最后,把撒贝宁的一段话送给你,如果对你有所触动,请给我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