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通释图书目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8-27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被广泛认为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该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素问和灵枢。素问部分涉及对生命、健康、疾病、治疗的全面探讨,而灵枢则更专注于针灸的理论与实践。以下是对《黄帝内经》中各个篇章的简要介绍,以提供对这部巨著的概览:

素问篇:

-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探讨了人类生命发展的原始状态和自然规律。
-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阐述了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其调适之道。
-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深入剖析了人体的生命力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解释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揭示了阴阳理论在诊断、治疗中的运用。
-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讨论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变化。
- 阴阳别论篇第七:进一步探讨了阴阳学说在不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提出了一种将人体视为“灵兰”的理论,解释了人体的奥秘。
-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分析了脏腑的功能与六节(五行、四时、阴阳)的关系。
- 五藏生成篇第十:详细描述了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成与发展。
-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深入研究了五脏的特性、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强调了不同地域、季节的治疗方法应有所区别。
-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提出通过调整精神状态来改变体质和疾病状态的理论。
-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介绍了中药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概述了治疗原则和基本的医学知识。
-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详细描述了诊断疾病的方法与疾病发展规律。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深入探讨了脉诊的理论与实践。
-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分析了健康人的体征特征。
-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进一步解释了脏腑的功能和真象。
-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阐述了诊断疾病时的观察方法。
-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详细描述了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提出顺应四季气候变化调节养生与治疗的理论。
-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解释了五气(风、寒、暑、湿、燥)对人体的影响。
-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探讨了血气、形体、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强调了生命的珍贵与全形(整体)的治疗理念。
-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分析了八种常见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探讨了疾病的发生与转归。
-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深入分析了虚实辨证在治疗中的应用。
-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研究了脾(太阴)和胃(阳明)的功能与疾病。
-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详细解释了阳明脉的分布与功能。
- 热论篇第三十一:针对发热的病因、分类与治疗提供指导。
- 刺热篇第三十二:介绍治疗发热的针灸方法。
-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分析热病的诊断与治疗。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探讨疾病过程中阴阳失衡的调整方法。
- 疟论篇第三十五:对疟疾的病因、症状与治疗进行阐述。
- 刺疟篇第三十六:详细介绍治疗疟疾的针灸技术。
-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研究气厥(气血逆乱)的病因与治疗。
- 咳论篇第三十八:分析咳嗽的病因、分类与治疗方法。
-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探讨疼痛的机制与治疗策略。
- 腹中论篇第四十:详细阐述腹痛的原因、诊断与治疗。
-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介绍治疗腰痛的针灸方法。
- 风论篇第四十二:分析风邪的病因与治疗。
- 痹论篇第四十三:探讨痹症(关节疼痛)的病因、分类与治疗。
- 痿论篇第四十四:深入研究痿症(肌肉无力)的病因与治疗。
- 厥论篇第四十五:阐述厥病(气血逆乱导致的病证)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探讨疾病的性质与治疗策略。
-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针对罕见或特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进一步深入研究奇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 脉解篇第四十九:详细解释脉象与疾病的关联。
- 刺要论篇第五十:阐述针灸治疗的关键要素。
- 刺齐论篇第五十:进一步讨论针灸治疗的技巧与要点。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强调针灸治疗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探讨针灸治疗时的心理因素。
- 针解篇第五十四:详细解释针灸治疗的原理与方法。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的节奏与规律。
-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阐述皮部与脏腑的关系。
-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详细描述经络系统的分布与功能。
-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探讨气穴的分布与治疗意义。
-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深入研究气府的定位与功能。
- 骨空论篇第六十:阐述骨空(骨关节间隙)与疾病的关系。
-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分析水热穴的分布与治疗作用。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探讨调节月经的方法与理论。
-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介绍治疗疾病时的特殊针灸技术。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阐述四季不同季节的针灸治疗策略。
-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探讨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方法。
-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总结医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指导医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态度与行为。
-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阐述医者在治疗时应避免的五大错误。
- 徽四失论篇第七十八:分析医术上的四大缺陷与改善方法。
-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进一步探讨阴阳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分析药物的性味与作用。
-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深入解析医学理论的精微之处。

灵枢篇:

- 九针十二原第:介绍九针的种类与十二原穴的定位。
- 本输第二:阐述脏腑与输穴(特定穴位)的关系。
- 小针解第三:解释小针疗法的理论与应用。
-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分析疾病与脏腑的关系。
- 根结第五:探讨根结(脏腑与特定穴位的联系)的理论。
- 寿天刚柔第六:研究长寿与体质的关系。
- 官针第七:介绍特定穴位与脏腑功能的关联。
- 本神第八:探讨精神与脏腑功能的联系。
- 终始第九:阐述疾病发展的始末。
- 经别第十:深入研究经别的分布与功能。
- 经水第十二:分析经水(女性生殖系统的经水)的产生与调节。
- 经筋第十三:阐述经筋的分布与功能。
- 骨度第十四:详细描述人体骨骼的长度与比例。
- 五十营第十五:探讨人体五脏与四肢的循环系统。
- 营气第十六:深入研究气(能量)在人体中的运行与调节。
- 脉度第十七:阐述脉搏与脏腑功能的关联。
- 营卫生会第十八:探讨营卫(气血)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
- 四时气第十九:分析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 五邪第二十:探讨五邪(风、寒、暑、湿、燥)对人体的影响。
- 寒热病第二十三:研究寒热病的病因、症状与治疗。
- 癫狂第二十二:分析癫狂(精神疾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 病本第二十五:探讨疾病的本质与根源。
- 杂病第二十六:概述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周痹第二十七:研究周身痹症的病因与治疗。
- 口问第二十八:解答口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 师传第二十九:总结师承与教育的医学知识传授方法。
- 决气第三十:探讨气的生成、运行与调节。
- 肠胃第三十:深入研究肠胃的生理功能与疾病。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探讨健康人在绝食情况下的身体反应。
- 海论第三十三:分析人体内的“海”(脏腑或能量的汇聚处)。
- 五乱第三十四:探讨疾病五乱(五脏功能失调)的病因与治疗。
- 胀论第三十五:研究腹部胀满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探讨五种尿液与人体津液的调节。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阐述五脏与五官的关系。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分析身体形态(肥胖或瘦弱)与疾病的关系。
- 血络论第三十九:探讨血络(血管)与疾病的关系。
- 阴阳清浊第四十:研究阴阳清浊在疾病中的作用。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探讨阴阳与日月周期的关系。
- 病传第四十二:分析疾病传染与传播途径。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探讨邪气侵扰与梦境的关系。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阐述气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 外揣第四十五:探讨外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 五变第四十六:分析疾病变化的五种类型。
- 本藏第四十七:深入研究脏腑的功能与疾病。
- 禁服第四十八:强调药物使用时的禁忌。
- 五色第四十九:分析五色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
- 论勇第五十:探讨勇气与健康的关系。
- 背腧第五十:介绍背腧穴的定位与治疗作用。
- 卫气第五十二:深入研究卫气(保护性气)的生理功能与调节。
- 论痛第五十三:探讨疼痛的成因与治疗。
- 天年第五十四:分析生命的自然寿命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 逆顺第五十五:探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逆顺现象。
- 五味第五十六:研究五味(酸、苦、甘、辛、咸)与健康的关系。
- 水胀第五十七:探讨水胀(水肿)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 贼风第五十八:分析贼风(突然侵袭的风邪)对人体的影响。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探讨卫气失常的病因与治疗。
- 玉版第六十:总结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
- 五禁第六十:强调医者在治疗时应避免的五种不当行为。
- 动输第六十二:探讨运动与输运(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输送)的关系。
- 五味论第六十三:深入研究五味在饮食与健康中的作用。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分析不同体质(阴阳二十五人)的特征与治疗策略。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探讨音乐、五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总结疾病的起源与发展。
- 行针第六十七:详细描述针灸治疗的实践方法。
- 上膈第六十八:分析上膈(胸膈)疾病的原因与治疗。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探讨情绪状态与疾病的关系。
- 寒热第七十:研究寒热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 邪客第七十:探讨邪气侵袭与疾病的关联。
- 通天第七十二:深入探讨通天(阴阳平衡)在健康中的作用。
- 官能第七十三:分析五官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研究疾病与脉诊的关系。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探讨针灸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与真邪辨识。
- 卫气行第七十六:深入研究卫气的运行规律。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分析九宫与八风(八种风邪)的关系。
- 九针论第七十八:总结九针的使用方法与理论。
- 岁露论第七十九:探讨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 大惑论第八十:分析疾病意识(自我感知疾病的能力)与治疗的关系。
- 痈疽第八十:研究痈疽(皮肤感染)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提供了丰富而深入的医学知识与理论,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上述篇章的简要介绍,我们可以窥见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与对人体生命、健康、疾病、治疗的全面探讨。无论是对医学专业人士还是对对中医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而言,《黄帝内经》都是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值得深入学习与研究。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通释》由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和古籍研究的专家编写,共收载中医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原文162篇。包括《索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对每篇原文均有通俗译文,雅俗兼顾,直译与意译并用;原文除个别难替字外均采用简体字,便于年轻读者辨认。还就《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作者、书名由来等作了简要说明。《通释》原文经典,语意准确,便于读者对古典名著的学习、理解和临床应用,适合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内经研究工作者和中医药求学者阅读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